微軟將採用華爲晶片?取代晶片巨頭英偉達到底有多難?

9月7日,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稱,微軟正與華為討論合作事宜,考慮在微軟中國數據中心使用華為新開發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可能性。

微軟將採用華為芯片?取代芯片巨頭英偉達到底有多難?

華為挑戰芯片巨頭英偉達?

要知道中國在芯片技術上一直都是有短板的,一旦交易達成,這將是華為首次挑戰處於行業龍頭地位的美國AI芯片製造商英偉達。

事實上,對於華為而言,取代英偉達,與微軟合作,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芯片領域,英偉達作為領先的硬件生產商,影響力不可忽視。

英偉達的AI芯片幾乎具有壟斷地位,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的數據中心皆使用英偉達的芯片。

作為中國最大的芯片開發商之一,華為近兩年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近期,華為在IFA展會上正式推出麒麟980芯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商用的7nm芯片。隨著華為在芯片領域不斷突破,其未來與相關方合作也有了更多機會。

微軟將採用華為芯片?取代芯片巨頭英偉達到底有多難?

華為自主研發的難度?

先不說對性能要求更高的數據中心,就是在移動處理器上,華為在提升麒麟GPU表現的時候採用的是軟硬結合的解決方案GPU Turbo,而非使用自研GPU。

當然也需要認識到移動GPU與高性能GPU之間的差距,如果以移動端性能強大且受歡迎程度很高的產品之一的高通Adreno為例,對比GPU驅動的完備性以及圖形驅動數據傳輸時的Merge優化等優化特性,Adreno也被英偉達碾壓。

因此,華為想要成功研發自主GPU難點包括圖形驅動的BUG、兼容性等難題。當然,華為自主研發GPU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在各國政府越來越關注信息安全的背景下,作為電信設備提供商的華為在美國的發展遇到阻礙。

相反,在國內如果國外的雲服務提供商要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大的發展,將數據中心建在中國以及採購中國廠商提供的設備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華為研發雲端AI芯片。

微軟將採用華為芯片?取代芯片巨頭英偉達到底有多難?

技術為王

在網絡信息產業中,芯片被比作心臟,而操作系統被比作靈魂。

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禁止中興購買美國芯片,這暴露了中國高端芯片產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困境。

中興事件發生後,也是給中國敲響了警鐘,要堅決突破核心技術。

我們國家研製芯片的起步時間比較短,同時在高科技方面一直受到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封鎖,無法獲得先進的科技,想要發展就得完全靠自己。

只有把技術牢牢的攥在自己的手裡,才能在資本市場稱王稱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