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鐵」給煤炭運輸帶來的新變化

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研究員李華表示,未來我國煤炭調出增量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區,目前是80%,未來可能是90%。從煤炭消費端來看,原來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現在需求端出現了一些波動性變化,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比較明顯。

公轉鐵”給煤炭運輸帶來的新變化

“短期內以‘西煤東運、鐵水聯運’為主的煤炭運輸格局不會出現較大改變,長期看隨著華中地區和西南地區煤炭去產能力度加大,‘北煤南運’鐵路直達需求將有所增加。另外,2018年至2020年鐵路‘三年行動計劃’煤炭運能增量,大部分集中在‘三西’‘沿海’和‘沿江’地區,以及‘西煤東運、鐵水聯運’線路上,短期內煤炭‘鐵水聯運’量仍將快速增長。”在近期召開的2018年中國國際鐵礦石及焦煤焦炭產業大會上,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研究員李華這樣回答“公轉鐵”給煤炭運輸帶來的新變化。

就在上個月,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到2020年我國鐵路煤炭運量將達到28.1億噸,較2017年增加6.5億噸,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5%。事實上,近兩年煤炭運輸“公轉鐵”已經開始,而且執行力度越來越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鐵路煤炭運量完成8.22億噸,同比增長11.4%。

“公轉鐵”增量帶來的壓力

2012年至2016年,我國煤炭鐵路運輸量曾出現下滑,上升的拐點出現在2016年下半年,近兩年鐵路煤炭運量實現快速增長。其中,電煤的鐵路運量增長較為明顯。

“近幾年,煤炭鐵路運量在穩定波動性增長的同時,也帶動鐵路線網的迅速擴展。”李華表示。

2012年之前,由於干支線能力不匹配、卸車點接卸能力不足等造成鐵路運力緊張,因此煤運通道建設成為我國鐵路建設近幾年來的重點任務。作為大宗貨品,煤炭運輸更適宜選擇鐵路運輸。從目前鐵路運能來看,總體上能夠承載“公轉鐵”煤炭帶來的增量,但在實際運行中仍有諸多問題待解。

儘管前幾年全國鐵路線網擴張很快,但由於煤炭運量增幅不大,同步配套的運煤車數量並沒有跟上,而且相關設備更新遲緩。李華介紹,近三年來運煤車基本上每年減少了1萬多輛,現在正逐步補充。

同時,煤炭鐵路運輸存在的區域性和時段性運力緊張問題也不容小覷。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不斷顯現,煤炭供給結構發生了新變化,主要優質產能向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等地區集中。目前我國煤炭調出區主要集中於“三西”地區,這一區域承擔了目前四分之三以上省區間向外調出的煤炭量,鐵路的煤炭運量佔了鐵路貨運量的一半。

李華表示,未來我國煤炭調出增量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區,目前是80%,未來可能是90%。從煤炭消費端來看,原來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現在需求端出現了一些波動性變化,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比較明顯。

“我國產業佈局的特徵決定了不論貨源怎麼樣,最後都要向東部重點大中城市集中,所以東部幹線通道運力比較緊張。中西部像包西線,相對東部幹線運力就沒那麼緊張。”李華說。

此外,運輸成本也是影響企業選擇運輸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三西”地區煤炭外運方式主要是“鐵水聯運”和鐵路直達。綜合比較,李華認為,晉西北地區至華中地區,經由環渤海港口“鐵水聯運”經濟性較強,其他地區外運鐵路直達優勢較為明顯。由於海運費和江運費上升,鐵路直達與”鐵水聯運“的總體費用差距逐漸縮小。

多方發力應對未來增量

李華介紹,接下來的三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將以提高煤炭外運通道能力為著力點,圍繞大秦、唐呼、侯月、瓦日、寧西、蘭渝六條鐵路線和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沿海、沿江六區域,深入挖掘運輸潛力,為鐵路貨運增量行動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計劃到2020年,將唐呼線、瓦日線分別打造成年運量1.5億噸、1億噸的大能力貨運通道,內蒙古西部至華中鐵路投運後,也將形成北煤南運億噸級大能力貨運重載通道。屆時,我國將有大秦、唐呼、瓦日、蒙華四條萬噸重載鐵路通道。同時,中國鐵路總公司還會加大投資力度,新購置一批大功率機車和貨車,滿足貨運增量運輸需要。”李華表示。

除中國鐵路總公司加緊佈局外,大型煤企也在佈局自營鐵路。以陝煤集團為例,正加速靖神、馮紅、紅檸、榆橫鐵路建設。同時,港口也在加大貨運鐵路建設投入。2018年年底前,唐山港、黃驊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採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此外,中國特高壓電網也在加快建設,大量煤炭從主產區以電的形式向東部缺煤的省份、缺電的省份進行輸送。“初步測算,這些特高壓電網投入使用後,能夠替代鐵路年煤炭運輸量5億噸到6億噸。所以從大趨勢看,煤炭運輸增量可能不太會出現像2012年之前那樣一年增加兩三億噸的狀況。”李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