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211、985名校的高材生,回到老家四五線城市的,都過得怎麼樣了?

交粗小魚乾來


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吧。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之後沒有留在北京上海,也沒有去廣州深圳,甚至都沒有留在二線城市比如武漢、成都、杭州。

而是跑去了四五線城市。

在當地一個國有企業人事部門工作,一個月還是有個五六千塊錢的工資,各種福利待遇也不錯,其實相對於當地人來說,還勉強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本身也是女孩子,沒有多少所謂的理想和抱負,當初就是因為奔著男朋友才去的。

可惜,後來和男朋友分手了。

於是她傷心之下,裸辭了,離開了這個城市。

離開之後跑到二線省會城市去,但是,在傳統國企呆了這麼多年之後,不太適應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久之後,又回到了老家,一開始在一個教育培訓機構裡頭工作,沒有所謂的五險一金,工資收入也不是很高,曾經有一段時間其實還是生活狀況很不理想。

後來又去應聘了當地的某獨立院校,也是呆了一年多就跑了。

最後,因為有北大的文憑,加上家裡人的一點點關係,進了體制內某單位。

一個月也是五六千塊錢的樣子,工作穩定、輕鬆,福利也還算不錯,過著平淡的生活吧。

沒有出任CEO,出嫁高富帥。

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了。

現在她心態也調整過來了,我覺得也還是不錯。

不過,從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畢業之處,還是儘可能選擇留在大城市,即便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要上成都、杭州、武漢等二線城市,或者至少也是省會城市吧。

因為你會家鄉了,機會立馬就大大減少了,你學的很多東西也變得無用武之地了。

誇張一點的說法,大學都可能白上了。


當然,也是我個人觀點而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我們也不必對別人的生活肆意評判或是指手畫腳。


馮起升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筆者畢業於西部一所985高校,所學專業為經濟學,本科畢業時有一多半的同學讀研,一小半的同學直接工作,現在讀研讀博的同學也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看大家就業地區的選擇,大多數同學選擇了自己家鄉的省會城市,部分同學到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剩下的一小部分選擇回了自己老家四五線城市。

選擇一二線城市的同學職業發展很好但壓力很大,畢竟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子少說也要二三百萬,不啃老很難負擔的起。在三四五線工作的同學,基本都去了銀行或做了公務員,對比起來,收入或發展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同學好,但是在當地都屬於高收入階層,生活壓力小,多數人早早結婚生育,日子過得非常安穩。

有人認為985大學的畢業生就是高才生,應該去一線城市裡打拼爭當精英,回老家會被人感覺沒追求。但實際上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畢業的學校並沒有直接的聯繫。985高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喜歡安逸生活的,而且985的光環讓他們在高學歷人才缺乏的三四五線城市更具有競爭優勢,只要情商不太低,晉升也會很容易。

而非985、211的畢業生,如果不甘於平淡度過一生,也會選擇到一二線城市奮鬥,並且也有不少人成功,比如許家印、馬雲都不是985、211學校畢業的。

所以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努力去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哪裡畢業其實並不重要。


首席投資官


拿我身邊的人來說,211、985的高材生回到四五線城市工作無非2種原因:逃離壓力與父母期待。

我有一個表姐,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大家都知道,武大的法學專業可以在全國排得上前三了,而且當時她是有機會保研的。最後還是離開了武大回家做了一名普通的社區裡的公務員。原因是因為表姐從小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母親從小拉扯她和弟弟長大受了很多苦,現在弟弟馬上上大學,家裡沒有辦法支撐兩個孩子讀書,所以她放棄了保研的機會,選擇了母親眼中的“鐵飯碗”。現在月收入3000左右,一年的收入大部分都給了弟弟,現在已經28歲了,還沒有顧著談婚論嫁,而且這樣的高學歷在小城市基本沒有用武之地,反而大家還會以一種“這麼高的學歷回小城市工作,不是能力不行就是性格上有缺陷”的心態揣摩她,過的並不是很好。

另外一種就是家裡在小城市有錢有關係,自己不願意吃苦的媽寶。我有很多同學都是這樣,不是回去“繼承家業”就是家裡已經安排了不錯的“康莊大道”,選擇了回家,這種人現在過的都還不錯,因為家裡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所以每天朝九晚五、養貓逗狗日子都過的悠然自得,沒有什麼壓力,收入也足以供他們一年出國旅遊2-3次。

其實,大部分211、985的畢業生還是選擇了留在大城市,雖然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額的房價、消費,激烈的競爭對手等,月底可能也沒有多少存款,但是依舊願意為了目標和夢想努力。

總的來說,我們不能憑藉一個211的畢業生在什麼樣的城市來評價他未來的好壞,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未來的期望也不一樣,只要工作勤勤懇懇,保持初心,無論在異鄉還是老家都會有所作為。


——END——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家繼承“魚塘”?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有一個故事,最能解讀這個問題:一個熱氣球上有三個人,上升時遇到故障,必須捨棄一人才能安全升空。 三人中,一個是環保學家,一個是核專家,一個是農學家。該捨棄誰呢?大家討論半天,也找不到正確答案,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太重要了。 這時,一個孩子喊了一句:“把最胖的扔下去!”

說的沒錯,把最胖的扔下去,這是保障熱氣球安全的最佳選擇。

回到我們的問題,那些211的,985的,甚至海歸留學的,他們能在老家的四五線城市過的好嗎?這樣的提問就好比,環保學家,核專家,農學家誰更重要一樣。

答案是什麼?你的父親是幹啥的,你的岳父是幹啥的,你的公公婆婆是幹啥的,城市越小,這種裙帶關係越嚴重,所以是不是985,211都不重要,有個好爹,好老丈人很重要,也就是說,把那個最胖的扔下去,而不要去考慮他們的學識,專業領域,能力水平。


韓東言


所謂的985和211高校,在一般人心目中就是全國性的重點大學,雖然現在大學畢業生每年動輒就是幾百萬,很難就業,但這些名校學子一般都會在大城市有個比較好的工作。

至於985、211高校畢業生有沒有回老家四五線城市就業的,說實話,肯定有,但不是很多。有個熟人的孩子,高考650分左右,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熱門專業。四年畢業後保研沒門,考研不中,出國留學外語不過關,就業也不成功,最後在家閒了一年,第二年考到縣裡一個事業單位上班,每天在辦公室幹些零活,給領導跑跑腿,工作倒是很輕鬆,當然收入也不高,據說開始工資不到3000元——這是一個不算成功的例子。

另外兩個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兩人都是獨生女,父母是縣城公職人員,在當地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要求女兒回鄉就業。其中一個是西安交大研究生畢業,生物科學專業;另一位是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科,計算機專業。兩人都是乖乖女,非常聽話,回鄉後一個考了選調生,一個考了公務員,都被分配到鄉鎮機關任職,三四年後都提了副科級,進了黨委班子。

兩人如今都已結婚生子,工資5000元左右,有房有車,在縣城裡算是中產階級吧。有一次遇到其中一人,就是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那位,聊了一會,我問她:“回鄉就業後悔嗎?與同學相比如何?”她沉吟良久,最後搖了搖頭,一聲嘆息。

看來,對於名校出身,並且有一定專業特長的大學畢業生,最好還是幹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工作。當然,能在大城市工作、生存的,儘量還是不要回小地方去,這樣對自己的發展,對後代的成長和教育,都比較好一些。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與大家商榷。


民國年間那些事


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但我們也該考慮下為何現在回老家的高材生比之前的多。

有篇報道叫做《985、211大學生為何憤懣焦慮:“預備中產”之殤》

通俗而言,一樣的智力和能力,十年前咬咬牙努力一把,也能在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擁有體面的生活,十年後發現不行了,憑什麼?這裡其實已經蘊含了中產和預備中產的對立可能性,十年前轉正的中產階層如今可能成為反對異地高考的主力軍,他們實質上的反對的對象是誰呢?


在預備中產階層的焦慮中,除了拿不到戶口、買不起房,出鏡率最高的就是找不著對象。畢業以後,我們遺憾地失去了“窮學生也可找個女友在月下散步,慢慢也會生出感情來”的特權,甚至在畢業之前,就開始面對殘酷的婚戀市場。儘管每一個時代,都有優勢男性通過地位和財富攫取性權力,其他人安分地在自身的階層內婚喪嫁娶,但我們在文學藝術中發明了愛情,在想象中抹平階層鴻溝。現代社會許下自由的承諾,在社會流動性充足的時代,階層躍遷和自由戀愛可以被同時實現,那時候鯉魚躍龍門是可期許的,鳳凰男也還未被汙名化。同一時期文化工業批量生產自由戀愛的神話,不僅僅是為了遮蔽階層鴻溝,而是社會結構和社會心理的反映。


主要還是大城市的窗口期已經關上,在大城市找份工作沒問題,但要解決好住房,子女教育,醫療,養老 等諸多問題,難度越來越大,這才是回去的主要原因。


可回去之後真正能提供合適崗位的職業真不多,也就體制內的公務員,大型國企,事業單位可以,沒有外企,沒有互聯網企業,沒有大型房地產企業,沒有高端服務業,產業低必然決定了不需要過多的知識,但同時生活成本也低了很多,人生非常的愜意,但問題是子女可能還要面對父母當年的痛苦,自己是舒服了,子女慘了。


上海灘小律師


這個問題一言難盡,因為每個人的對自己的人生設想不一樣,不同的條件發展程度也不一樣。但如果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下來衡量,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規律的。

(電影《我的青春期》劇照,表現了小鎮青年)

我的身邊,也聽過一些故事。若干個考上了好學校的高材生,畢業後,出於種種考慮,或者是因為在找工作的時候,剛好家鄉的工作給出的條件最優厚,所以回鄉了。以後在回鄉的同學聚會上,我見到過他們,或者聽說過他們的情況,最常見的就是:

回到四五線城市的名校畢業生,幾乎沒有是在參與市場競爭的行業工作的,全都是公務員、國企或者聯通之類的企業工作。多年之後,他們也當上了科長,甚至副處。這個身份在小城市裡已經很值得驕傲了。

他們一般也不會仰視京滬穗深等地打拼的普通同學。因為在體制內工作,尤其在小城市的體制內,他們要調動各種資源,還是比較方便的。而對比起大城市裡的房價高、孩子入學難、壓力大、霧霾重、堵車等等問題,他們更滿意於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小城生活。

從個人生活來說,他們都在當地買了房、或者分了房了,可能還不只有一套。普遍來說,他們生活得還是可以的。

(小鎮生活)

但總體而言,老家的這些“精英”們,和長期在大城市生活的同學,聚會時已不太容易談到一道了。在小城裡工作久了,他們會更關心一些非常宏大的國際話題,反美,反日,喜歡各種“不轉不是中國人”,喜歡陰謀論;平時的興趣也以養生,吃各種中藥,各種保健品為主。

在小城市裡,

名校生(男)進了體制內,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很快都會有個一官半職,有職稱,過上輕鬆寫意的生活。少數被排擠的、過不好的,也會迅速換到別的大城市。另一方面,因為小城市的天花板非常矮,如果不是有什麼奇遇,升遷路徑是很短的,基本上一眼就看得到盡頭了。穩定,舒適。

女性的情況複雜一點。名校女大學生回鄉也基本上與男性找工作的情況差不多,公務員,國企。不同的是,她們升遷的機會會小很多,很可能一輩子都是基層公務員。同時,她們的擇偶情況會受限制非常大。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偶,對女性來說是種折磨(男性對此會灑脫很多)。

而且,小地方的各種觀念非常保守,喜歡以“三從四德”約束女性,閒言碎語也極多:女性,尤其有能力讀名校的女性,如果不是爹媽在當地呼風喚雨、富甲一方,回四線小城市,那種壓抑是很難受的。我見過這樣的例子。

總結一下:名校畢業生(男)回鄉,從個人事業來說,穩定、舒適;只不過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名校畢業生(女)回鄉,不僅與時代發展脫節,你有很大概率會喪失掉掌控自己人生的機會。


侯虹斌


說實話,看到這種問題,我挺來氣的。

人家考上985,211吃你家大米了?要按著你想的活法去活呀。同樣一起上小學,一起上中學,一起上大學,只不過別人上的是好學校,你上的是普通學校,其實付出的年數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年紀畢業,面臨的是同樣的社會環境,難道一個985學歷就能橫著走?想太多。

說句難聽的,985,211學歷沒什麼了不起的,比不上富二代回家繼承家業,比不上你老爸老媽託關係給你安排一個肥差。大街上別說985了,就連國外名校留學的都一抓一大把,哪個公司缺你這塊“金字招牌”?

很多工作要的不是多高的智商,甚至,有時候貧窮和善良都限制了我的想象。

聽我這麼說,好像985,211還一無是處了?

當然不是,我想說的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起點,不過後面的路,相比學歷,要艱難,要重要得多。


傅一聲


我老婆是985畢業,我是211畢業。我因為專業很差,很難找到合適工作,無奈之下就進入了無線小城市體制內。已經工作了4年了,沒有一點起色,感覺是溫水煮青蛙,自己已經快被煮的差不多了。我老婆是學計算機的,還是最早算法方向的,她當時回來進了一家國企,現在又做了老師,但,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學比,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最差的,最起碼收入是最差的,她同學在阿里騰訊華為的一大堆,現在都是年薪幾十萬的人,有的人一個獎金比她全年收入都高,她舍友畢業後進入了花旗銀行銀行,今年又去了美國工作。所以,我老婆感嘆,以前形影不離的好姐妹,如今已經不是一個緯度的人了。再說我同專業一個同學,畢業後去了深圳,也是因為專業限制找不到高薪企業,從月薪5000幹起,幾經跳槽,現在進了一家大公司,月薪20k了,想想我剛畢業時4700,四年過去了5000,而他已經翻了幾倍。雖然他們在一線城市的壓力也大,但發展明顯比我們在四五線城市的要好很多。


望史興嘆


不是我潑冷水,是我身邊真實的事,一個朋友,帝都某985研究生,應屆的,年齡不大,比同屆的研究生都小,畢業之後,沒有留北京,而是回到了南方某省老家。

他考的當地一個地級市的體制內,當時我極力勸他,最不濟也要留在省會城市,而且省會起碼還是二線、三線,人口在增長,今後還是有一定空間,但是,萬萬沒想到,他一考就中,去了五線地級市的體制內,人嘛,是有慣性的,一旦考中了,選擇的成本就更大了,再叫他放棄就難了。

現在的生活,按照他的說法:收入不高,一眼看得見追悼會的那種。

有一次,邀請他到貴陽玩,從他們的省會到貴陽,坐高鐵也就幾個小時,但是從那個五線地級市,開車到他們自己的省會,就需要更長時間,很尷尬。

而且,很要命的是,他還朝家裡借錢,在五線城市貸款買了房,一下就套牢在原地,至少20年內,很難再有其他可能,哪怕往省會走,也還得供著這套五線的房,很多人都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可能是最危險的資產”,五線城市的房產,是什麼?自己想。

現在的他,無比懷念在北京的日子,雖然五線城市體制內的工作,在當地已經算中上收入了,但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你很難憑一己之力改變一座城市的平庸。

其實,我總覺得,人嘛,趁年輕的時候,應該多出去走走,長長見識再決定“擇一城終老”,不要困守在二線以下的小城,有一天真的想穩定安居樂業了,二線三線是最後的底線,因為根據人口的趨勢,將來在三線以下的地方,很難想像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我這個朋友,好在他家在當地有一些產業,工資雖然不低,但他還基本不靠工資生活,家裡也是小百萬級的廠子,就這樣,他還是覺得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沒盼頭,得,現在又迷上炒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