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

痰盂


《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和《如懿传》里的魏燕婉让历史上的“令妃”,也就是孝仪纯后魏佳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她和乾隆帝的就是何种关系,或者说乾隆帝到底“爱”令妃与否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清高宗纯皇帝

孝贤纯后




令妃,也就是日后的孝仪纯后。

先看看令妃,或者说魏佳氏是如何成为后宫的女主人的——她出身很平常,这一点与乾隆帝原配孝贤纯后富察氏不同。所以可以知道日后魏佳氏在的发迹和娘家势力无关。也就是说魏佳氏与乾隆帝之间不是王朝时代最常见的政治联姻。而且魏佳氏确实很早就得到了乾隆帝的好感。因为清宫的惯例是皇上最重视谁,就会把谁分到皇后宫里学习,日后册封时位份也更高。而魏佳氏就曾被安排在孝贤纯后身边学规矩,这就说明乾隆帝很早看重她。 而在此后短短的三年时间,魏佳氏从嫔升到妃——乾隆十年,魏贵人被封为令嫔,十三年就封为令妃了。相比之下其他几个妃嫔,只要不是从潜邸过来的,晋升就要慢的多。比如颖贵妃从嫔到妃历时八年;舒妃从嫔到妃历时七年;至于坊间所传的“香妃娘娘”也就是容妃,从嫔到妃也用了六年。但令妃却在没生育的情况下用三年就有嫔升到了妃,可见乾隆帝对她的恩宠。

而且令妃是和乾隆帝相处时间最多的后妃,乾隆帝大多数随驾出巡都是由令妃陪同,并且在纳兰后被废,乾隆帝就立刻修缮了皇后才有资格住的养心殿东耳房给令妃住,而当时她正怀着十七阿哥。在十七阿哥满月之后,令妃又随巡出游了。

甚至可以说令妃作为继室在乾隆帝那里得到的宠爱远远超过原配孝贤纯后,比如孝贤纯后去世,其父魏清泰几次不预备供品饽饽,这明显是故意的。因为史料记载:

“供品上应用饽饽仅上五、六碟,屡次传取,亦未预备一次。”

而魏清泰没有受到任何追究,而且在孝贤纯后薨去仅一个月乾隆帝便将令嫔升为令妃。而但同时却因皇子永璜、永璋二人不够悲伤,却被治了对先皇后大不敬之罪,乾隆帝明言他两再无可能继承皇位。再往后令妃晋升为皇贵妃和追封为皇后的时候乾隆帝都指派孝贤纯后的弟兄傅恒(《延禧攻略》中是魏佳氏的男朋友)为正使。

在令妃薨去,其葬礼也可谓备极哀荣,按照制度皇贵妃出殡时的仪仗为五十八件,而令妃葬礼上的各种仪仗多达七十六件,仅比皇后少一件。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将令妃葬入自己的陵寝,安放于自己棺位右侧,仅次于原配皇后。

至于生前令妃没有被立为皇后,这应该和立储有关,乾隆不想立后,只是不想别人过早知道储君是谁罢了。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乾隆帝可以说很宠令妃,至于爱情——千万不要以为爱情和财富一样,地位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得到。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但凡雄主多是寡恩之人,比如汉武帝、唐明皇就是典型。历史上真正能够得到爱情的往往是些没存在感的帝王,比如明孝宗。更何况乾隆帝为人自是,对人一向刻薄,身居的高位后妃大多都不长寿,令妃也是年仅四十九岁就薨去,这和她们长期的心理压力很大有关。反而乾隆帝那些不得宠的后妃,比如愉妃婉妃颖妃之类的活了八、九十。

福祸相依果不其然!


令妃及皇十五子,也就是日后的嘉庆帝。


陳大舍


有关令妃的记录,历史上留下的不多,《清史稿-后妃传》之中只留下了寥寥几笔。但是他对令妃的感情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许比不上对富察皇后,但是和其他嫔妃比较,还是恩宠有加的。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氏,本汉军,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

对于这位令妃的记录,基本没有什么生平的记载,这也符合《清史稿》对后妃的记录风格。但是有一点是值得玩味的,那就是令妃是在乾隆登基以后入的宫,却在生前就被封为皇贵妃,这是极大的恩宠。乾隆活着的妃子里面,只有纯妃、慧妃被封为皇贵妃,还都是临死之前冲喜给的。像令妃这样做了十年皇贵妃的,唯此一例。

乾隆一生只有两位皇后,除了富察皇后,就是辉发那拉氏皇后,乾隆三十一年死后还被褫夺了皇后的封号,也没有赐给她皇贵妃的谥号。而此后的九年,令妃就是宫中唯一的一名皇贵妃,距离皇后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而在乾隆四十年,令妃去世以后,此后的二十年里面,乾隆没有册立一位皇贵妃。而在乾隆退位、嘉庆登基以前,乾隆又追封令妃为皇后,算是对这位未来皇帝的生母的最大隆遇。

我想,如果不是乾隆对富察氏的感情太过深厚,而对辉发那拉氏留下的印象太坏的话,令妃极有可能在生前就被封为皇后。而在九泉之下,看见自己的儿子顺利承继大统,自己也被追封为皇后,想必也可以含笑而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