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潛水22011


有啊,就是玉泉山後的血鷹。

血鷹手下有兩支軍隊,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騎。



《雍正王朝》播了那麼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為什麼大名鼎鼎的“血滴子”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當年康熙在位時,宮庭安全和隨身侍衛由圖裡琛負責,而康熙外出的時候,狼瞫則率領一支鐵騎暗中護衛。

狼瞫鐵騎與康熙保持著緊密的聯繫,而這支部隊的其中一部其實就是表面上的負責後勤的那支輜重運輸車隊。



這支部隊的組織很嚴密,成員都是由以前戰爭中曾經受過戰傷的士兵挑選出來抽調組成,幾乎個個都是死士,武藝高強,訓練嚴格,以一當百,待遇也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的戰士。只要他們出現在戰場上,必然是一場擊潰戰。他們打仗是從來不要俘虜的,所過之處,必寸草不留。 當年二徵葛爾丹,夜襲大營,擊殺葛爾丹大妻的就是這支狼瞫鐵騎的一部。

康熙出行時,他會每隔一段時間向附近的輜重隊要一種特殊的供給――經書。如果超過一定的約定時間,沒有接到來取經書的旨意,這支部隊就立刻露出本來面目,全副武裝,頂盔披甲,帶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攏,以防不測。


雍正也一樣,與玉泉山血鷹軍保持聯繫的靠的大太監李德全。

每天皇宮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運水的車隊就是血鷹軍的小分隊。那支取水車隊的車上會覆上黃旗,做為皇家標誌,但其中一輛車的黃布幔是外鑲白邊。宮中發生異變,皇帝遇到危險,李德全就會讓這輛車把黃布幔的白邊換成紅邊布幔,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示警信息傳達出去。

當玉泉山值隊的警衛發現警示信息,就會迅速告知血鷹,盤據在周邊的血騎和血滴子就會立即集合起來,領命出發,迅速入京,瞬間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營救皇上脫離險境是血滴子的任務,而血騎則會把所有敵對武力殺得片甲不留。

血鷹部隊的人員也是由以前的戰鬥部隊中曾經受過戰傷的精銳戰士嚴格挑選組成,忠心耿耿,武藝高強,還擁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馬匹。以前的步兵戰士就成為血滴子,而騎兵戰士則加入血騎。選拔嚴格,訓練更是十分殘酷,是精銳中的精銳。血滴子大約一千餘人,血騎則約有一萬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後,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遺留給他的這些神秘武裝,這支血鷹部隊的戰鬥絲毫不亞於當年的狼瞫鐵騎,甚至更強。


饞嘴肥貓1


如果真發生如電視劇中類似情節,炒米抱歉地告訴各位,怕雍正是沒有後手了。


雍正一度處於被動狀態之下,幾次差點跌倒。雖然被九爺罵結巴的狀元郎和張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陣。但此刻,其實已經不是靠言語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了,就是靠兵馬在誰的手裡。直到十三爺胤祥被抬進來之後,給了雍正一個眼色,意思兵權已經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臉才有一絲血色。

而胤禩敢於逼宮,在於他暫時掌握了京城內外所有兵權。


四位旗主王爺借整頓軍務為名,利用弘時騙了弘晝“誤傳聖旨”,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在《雍正王朝》裡,這兩支京畿衛戍部隊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無他的部隊。)而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內的皇家衛戍部隊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隊。他利用巡捕五營的人馬全部換防了侍衛營人馬(《雍正王朝》裡提到的御林軍)。所以裡外裡的軍權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爺胤祥有著其他人沒有的特權,那就是無論城裡城外那支部隊,裡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於雍正對胤祥的信任,曾經特旨城外兩營(僅僅城外兩營,其實也多虧了這個特旨,最終救了自己)只奉聖旨和胤祥的手諭。所以胤祥可以隨時接管城外兩營的兵權。

但胤禩雖然暫時掌握軍權,即便殺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為帝。他只有兩種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謂的“八王議政”。
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議政”參與議政的八王,裡面鐵定包含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他們有兵權入股,而且暫時聽胤禩的,那麼剩下四個名額,他們最多留一個席位給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終奪得實際拍板權,也就是通過這個方式,將雍正的權力轉移給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弘時。然後自己把持朝政,弘時因為有把柄在胤禩手裡,所以弘時便是一個傀儡。但弘時也是有野心的,而且這個方案裡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對於胤禩而言這是下策。所以他選擇了“八王議政”。

雍正如果沒有老十三解圍,那他的最終選擇可能是堅決不同意”八王議政”的方案,轉而雙方妥協,進入下一種模式,即禪位弘時。然而有沒有新轉機,就得靠弘時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歷史上沒有“八王逼宮”;弘時也沒有把柄落在胤禩手裡,因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麼驚險的一幕是不可能發生的。胤禩集團的力量實際上無法對雍正形成實際威脅。最終雍正的所有政敵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決掉了!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小說為主體劇本的電視劇,同時糅合了大量康雍時代的歷史典故還有少許的野史傳說。在這樣一個虛構大於真實的世界之中,還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如果八王議政中沒有老十三力挽狂瀾,那麼雍正肯定還有後招。

在八王議政之前,老八拉攏了三方重要人物,一方是皇三子弘時,一方是關外四位旗主王爺,一方是負責京城守衛的隆科多。

老八藉著職務之便拉攏八旗旗主王爺的時候,老十三已經敏銳感覺到老八有不對勁的地方了。雍正前往老十三府上時,老十三說出了他的擔憂,但雍正自信滿滿的說“讓他去辦,翻不了天”。還說正好借這個機會看看試試老八,要是膿包,遲早要擠了他。

說明雍正早已有了防備,還打算引蛇出洞。

甚至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老八為首發動的八王議政有可能是心機深沉的雍正暗暗推動的,就是想借此機會一舉清除所有不穩定的因素,來徹底消滅推行新政的阻礙。

而到了八王議政當天,雍正也只是震驚,並沒有絕望。或許是老八發動的力量使雍正吃了一驚,但還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所以雍正就藉此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想想當年康熙在位一廢太子時,老十四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兵變,康熙還有狼覃的三萬兵馬壓陣。(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更何況野史傳聞中以擁有血滴子這種特務機構而聞名的雍正呢,而且雍正也不傻,他推行新政遭到百官牴觸,豈能不小心翼翼,肯定比之康熙的底牌還要多。

雍正的底牌隱藏的肯定更深,只不過不在明面上,像康熙的狼覃這張牌也是危機時刻出現過一次罷了。雍正的底牌肯定會在老十三沒動靜以後打出來,只不過最後老十三搞定了一切,沒必要暴露底牌罷了。


雍正的底牌之一肯定有血滴子這種特務機構。

雍正登基時有三大功臣,老十三、隆科多、年羹堯。

而年羹堯雍正很早以前就在其身邊安插了嶽鍾琪以防萬一,結果要架空年羹堯大將軍職務時,嶽鍾琪就起到了大作用。

像隆科多這種掌控京城守衛的人,雍正怎麼可能放心他一個人,更何況以帝王心術來說,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一個人,隆科多身邊絕對有雍正安排棋子,關鍵時刻肯定會起到作用。說不定就如年羹堯身邊的嶽鍾琪一般,也是步兵統領衙門的將領之一,可以調動部分兵馬,並且殺了隆科多來扭轉局勢。

再說說如果真的沒有所謂的底牌。

首先雍正這個人並非鐵石心腸,他心機深沉。一般的皇帝,比如廢太子胤礽在這個皇帝位上,面對這種逼宮,可能就乖乖認輸了,但雍正不會。

在當時雍正登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威望是夠高的了,甚至八爺黨與隆科多談條件時,都共同認為太極殿那個位置也就是雍正的兒子坐的穩了。

所以雍正如果死抗到底,八爺黨不敢殺他,局面肯定會僵持。

而京城外的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就是一個轉機,這兩營是牢牢控制在雍正與老十三手裡。(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這兩個人可以調動,兩個提督也是出自天子親衛上三旗,對於雍正是無比忠心。

當初老八與旗主王爺還有弘時,最後利用不知情的皇五子弘晝做證,說雍正親口說過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還有老八保證明天把聖旨轉發過來,才勉強使四位旗主王爺的四千兵馬與四位將領共管兩營。也就是說只能維持到明天。

如果第二天沒有聖旨,以兩營將領的忠心耿耿,絕對會進京勤王護駕的。而兩營是守衛京城外圍的唯一部隊,兵馬少說好幾萬甚至十多萬,四位旗主王爺的四千兵馬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的,最多牽制一下,而且通過雍正說的可以看出,兩營人馬是隆科多的好幾倍,擁有很大優勢。


還有就是雍正王朝中有一個bug

八爺黨謀劃八王議政,結果當天太極殿上朝,所有成員都進去了,這個就很反常,一般怎麼說都會留下人在外面接應,更何況隆科多與他們只是合作,並非百分之百靠譜,京城外兩營也不穩定,可偏偏這些發動八王議政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殿內,可以說是一個bug。

而隆科多的人馬只是逼近宮內,還沒有膽子衝到殿內,估計隆科多敢,手下也不敢,這時候就形成反包圍。

隆科多人馬包圍宮內,使御林軍大部動彈不得。但太極殿內還有以圖裡堔為首的幾十個御林軍,而發動八王議政的人都在殿內。如果惹急了雍正,讓圖裡堔殺了這幾個人還是輕而易舉的,這時候群龍無首,外面隆科多的軍隊更加不可能亂來弒君。

以此來說,沒有老十三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雍正可能會出動一些底牌,或者費勁一些一網打盡八爺黨及其發動八王議政的旗主王爺和隆科多。

第6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宋安之


電視劇中的八王逼宮,又叫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小說中的八王逼宮比較簡單,不像電視劇中那麼複雜。至於電視劇中的八王逼宮,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是不是就一定輸呢?

我覺得,雍正其實已經贏了。十三爺的出現只不過是在雍正的贏面上,又增加了一個最大的砝碼而已。


首先,豐臺大營的軍權並沒有喪失。

實際上,老八和四個旗主王爺並沒有取得豐臺大營的兵權。他們只是讓關外的八旗兵進駐大營而已,只有四千人馬。跟大營原有的駐兵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宮的時候造成一個已經控制大營的假象,給雍正強大的壓力。頂多也就是拖住兩營大軍的行動,為逼宮爭取時間。



電視劇裡面也說了,是共同防務。京郊兩大營的統領都是上三旗的出身,關外的下五旗想謀取兵權,簡直是做夢。

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爺黨的智商問題了。康熙駕崩時,八爺黨一夥人就是因為一起行動,沒有留一個人在外面呼應,導致豐臺大營的兵權被老十三奪去。等老九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被雍正一鍋端了。

這一次逼宮,又是三個人一起行動,再加上隆科多,全部都窩在大殿內,外面不留一個人呼應,被十三爺一鍋燴。這智商也算是沒誰了……


第二,步軍統領衙門的作用不大。

這裡有一個誤解。不少人以為鐵帽子王大殿逼宮是在皇宮內進行的,隆科多控制了北京城的防務,有北京城做掩體,豐臺大營一時間打不進城內。

其實,電視劇版的八王逼宮,設定場所是在城外暢春園的澹寧居,不在北京城裡面。隆科多也沒有把步軍統領衙門的兩萬兵馬都調到暢春園,他只是帶了幾百個人而已。


試想一下,幾百個步軍統領衙門的兵,能造反嗎?塞牙縫也不夠吧。

並且,真正擁有優勢的,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圖裡琛。因為隆科多雖然控制了暢春園的外圍,但是澹寧居里面的防務還是由圖裡琛的大內侍衛負責的。

如果雍正跟老八真的翻臉了,翻到要動刀子的地步。上面的圖片也看到了,老八、老九、老十還有隆科多,都在大殿內。只要雍正一個旨意,圖裡琛立馬就可以拿下。用刀架著隆科多的脖子,外面的步軍統領衙門的兵敢跟大內侍衛造次?


所以,雍正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他只是不願意這麼幹罷了。大庭廣眾之下,幹這種狗急跳牆的事,有辱他的面子。


第三,逼宮黨的目的不一致。

根據電視劇的劇情,所謂八王議政不過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權力,停止新政恢復祖制。至少四個旗主王爺沒有想過讓雍正退位。他們的目的是推翻新政,為旗人多謀利益。

隆科多雖然聽從了八爺的拉攏,但隆科多的行動的指導思想,仍然是【逼】,就是不聽雍正的命令。殺掉圖裡琛,他是不敢的。因為老八告訴他的,也是促成【八王議政】,而不是弒君謀反。隆科多還是要臉的人。所以他只帶了幾個人逼宮,而不是調集九門兩萬官兵造反。

老八倒是想逼雍正退位,一步一步來的,先把弘時推上去,自己做周公,而後在擇機取而代之。但是血染宮廷,把大堂內把雍正搞死,他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這個能力。(大堂內都是雍正的大內侍衛)



由此也可見,四位旗主王爺和隆科多,他們的目的跟老八不一致。其中睿親王從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整個逼宮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團結。這也就導致,後來張廷玉的一通嘴炮後,逼宮黨立馬就敗下陣來了。


第四,雍正一派有理論優勢。

從劇情上看,逼宮黨故意在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實情,卻故意不說。這也就給了張廷玉絕地反擊的機會。

張廷玉一番慷慨陳詞,不僅在理論上推翻了八王議政的合法性,讓關外四個旗主王爺從心理上認輸了。也讓看熱鬧的百官,開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終只剩下氣急敗壞的老八、老九、老十,這三個人還在嘴硬。



但是此時嘴硬已經沒有用了,因為關外四個旗主已經在心理上產生了動搖,百官也產生了動搖。就憑隆科多帶的那幾百個兵,顯然是不可能應對的了後面複雜的局面。

所以,雍正並沒有輸,他實際上是慘勝,最起碼也是打了個平手。十三爺的出現,只是為雍正的勝利蓋棺定論罷了。縱觀逼宮黨成員,實際上一開始就不夠團結,指揮過於混亂,勢力過於雜亂,成不了大事。



總結:從劇情來看,貌似八爺黨的優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問題就出在老八的身上。他並沒有把真實想法告訴逼宮黨,導致張廷玉戳破了八王議政的謊言後,逼宮黨從內部就瓦解了。

逼宮不是兒戲,參與的人必須都是視死如生的人才行。老八組織的逼宮黨,從一開始就是草臺班子。

而雍正作為皇帝,他更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逼人。他讓圖裡琛調御林軍抓逼宮黨,其實還是想分化這幫人。再用道理一一的擊垮他們。只不過隆科多的攪局,讓他有點措手不及了,只得在自己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動的應戰。但是,雍正不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還是有優勢的!

整個逼宮事件,對雍正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對他來說,至少讓他看清了自己的真實處境——沒有人支持他的新政……

用雍正的話說:

今天朕好傷心吶,朕傷心的不是允禩他們逼宮亂政,而是這滿朝的官員,居然都作璧上觀。難道朕真的是什麼桀紂之君嗎?朕繼位以來,為了這千瘡百孔的江山社稷,為了我大清的無數蒼生,不得已而推行新政,每天累的筋疲力盡,竟然這麼得不道你們的理解。

由此也反襯出改革者的悲哀。歷朝歷代的改革者,都被人所詬病。但是雍正沒有被反對的人嚇倒,而是堅持了自己的改革。這才是編劇想告訴給觀眾的道理!


Mer86


先別扯什麼粘杆處血滴子之類的,那個畢竟沒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真正出現過。

僅就電視劇的形勢來判斷,如果雍正和老八徹底撕破臉,玩狗急跳牆的話,他還是有一些勝算的,至少五五開。

首先,老八的陰謀已經被張廷玉揭穿了,而且四個鐵帽子王也基本被分化瓦解了。這裡會有人反駁,說張廷玉畢竟沒有槍桿子,而老八卻手握京郊兩個大營的兵力和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馬。但我們不能把今人的思維套用在古代社會,中國古代是一個講究“名正言順”的時代,如果你名不正言不順,即便是手握槍桿子,你自己都覺得心裡沒底,你的對手就會趁勢分化瓦解你,要不然為啥中國古代會有那麼多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退敵的例子呢?



第二,在君主權威達到頂點的清朝,老八名不正言不順,還想把雍正拉下馬,這個難度的確有點大。清朝是一個君主專制強化的朝代,大臣張口自稱“奴才”,動輒三跪九叩,殺你頭你還要謝恩領賞,說錯話你也必須奉承,做臣子不是在輔佐皇帝,糾正皇帝,而是在配合皇帝實現其意志。以當時的情勢來看,八王議政已被拆穿,四個鐵帽子王已有退意,老八隻能靠著“皇帝失德”硬撐,老九甚至有意把鐵帽子王綁在自己的戰車上,說“沒有誰另起爐灶”。這時候如果老十三沒出現,只要雍正藉著老九的話,以皇帝之尊問罪於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十有八九會倒向雍正,朝臣們都是牆頭草,到時候朝堂內的輿論形勢肯定會為之一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沒有老十三出現的情況下,雍正依舊有奪回兵權的可能性。有人會納悶,不是說京郊的兩個大營已經被關外鐵騎共管了嗎,而且宮廷已被隆科多帶來的人馬換防了,哪裡還有什麼勝算。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京郊兩個大營的兵權是共管,並非徹底被奪,而且是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當時豐臺大營的提督不聽令,老八說聖旨明天就到,並抬出弘時和弘晝來壓人,這才勉強聽令,關外的兵馬和參將才順利進駐。可時間一長,轉天一旦沒有聖旨到來,聽令於雍正和十三爺的豐臺大營提督勢必起疑,以這種高官的覺悟,他完全有可能自作主張,將關外軍馬拿下,並組織兵力迅速警戒,或立即向澹寧居靠攏,隨時準備勤王護駕。



再有,朝會並不是在紫禁城開的,而是在澹寧居開的,這個地方位於京郊暢春園,所以它並不完全被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所控制。用隆科多自己的話說,今天朝會出入的人多,才把步軍統領衙門的人調來,把圖裡琛的御林軍給換防了。於是這裡就出了問題,步軍統領衙門的士兵只知道是去維持秩序的,並不知道隆科多是叫他們謀反去的,如果豐臺大營的勤王兵馬趕到,與圖裡琛的御林軍協同,告知他們真相,並威嚇他們放下武器,你覺得他們該怎麼辦呢?

依我看,雍正如果能獲勝,有可能會是這樣的模式:

繼續依靠張廷玉等老臣與胤禩等人拖時間,如實在不行就以皇帝之尊赦免鐵帽子王之罪,並令圖裡琛就地拿下老八、老九、老十和隆科多等人,等豐臺大營護駕人馬一到,雍正就能取得全勝。

當然,拋開劇情,以雍正的性格,我猜他應該還是會有後手,比如像康熙的狼覃這樣的秘密部隊,其中居間聯絡的應該是雍正的大太監李德全。



因為李德全曾在朝會進行中提醒雍正說道:“皇上,要不要退朝?”有可能這是想告訴雍正:趕緊撤吧,我都給你準備好了。


達摩說


第82期總680期

日堯居k古史上期說的是胤礽、胤禛、胤禩三位皇子的母以子貴與子以母貴的關係!這期回答的是八阿哥胤禩與關外四王上演逼宮大戲,十三阿哥胤祥不到場是如何結果?

針對電視劇《雍正王朝》推理;這部劇在八阿哥胤禩與關外四個鐵帽子王逼宮大戲將劇情推向了一個高潮,本就是一個整頓旗務的朝會,上演了“逼宮大戲”,緊張刺激。

歷史不能倒退,只能假設,剛剛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有幾個大事要急著處理,西北用兵、清理虧空、整頓吏治,特別是推行新政,刻不容緩,哪有時間搭理關外大爺。

【朝堂之上,雍正滔滔不絕】

雍正皇帝的確沒有時間扯那旗務的事,順口一說;整頓旗務也好,廉親王胤禩去辦吧,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各位旗主旗下的這幫大爺天天提個鳥籠子亂竄,下館子,逛窯子,把旗人的本事都丟光了!

廉親王胤禩負責整頓旗務,三阿哥弘時,五阿哥弘晝沒事閒著幹嘛,跟著八叔胤禩一起整吧!說關外的四哥鐵帽子王爺也來,那好;四個鐵帽子王爺在關外呆膩歪了,進京看看,雍正那想到事這麼大。

朝會的主題是政務,是討論推行新政,結果雍正皇帝到了朝堂一看氣味不對,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嚴重,廉親王胤禩一改常態,一看就是有備而來,很快就進入僵持階段。

【廉親王胤禩失敗的表情】

這次“八爺黨”目的有三條:

一、直接把雍正皇帝逼下臺,利用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不知情的有力條件,列舉雍正帝登基以來推行新政違背祖宗成法,重用漢人。

二、由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取而代之,當一個傀儡前臺皇帝,八爺黨的老八胤禩在幕後當太上皇,徹底摧毀雍正皇帝的既定國策。

三、最後的下策;八王共管朝政,恢復祖制,以此與雍正皇帝分庭抗禮,看這架勢,今天就解決。

八爺黨的手段:

①拉上皇子弘時、弘晝以假傳聖旨名義,使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爺帶的四千兵馬共同管理京畿守備的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

②買通隆科多,隆科多已經倒向八爺黨,控制九門,並看準主管兵部、刑部的十三爺胤祥病重不能上朝的節點以隆科多以加強內庭侍衛的名義撤換內城警衛。
【前來救駕的十三爺胤祥】

由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顯然是有備而來,不然也不會千里迢迢的把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爺糊弄到北京城,不然也不會看著十三爺胤祥病重必能上朝來逼宮。

我的分析:八爺黨逼宮很難成功,有一個先例:當年在熱河行宮的假太子“調兵符”,康熙皇帝下一個密旨,不知道從哪裡就出來“狼覃”的三萬鐵騎,難道雍正皇帝就沒“後手”嗎?只不過十三爺胤祥來的及時罷了,否則一定會出現奇蹟。

一場流血事件由十三爺胤祥的及時出現被化解了!那關外的四哥王爺是撿了一條命,包括八爺黨。
【雍正帝的兒子弘時,最壞】

雖然隆科多叛變,但是“圖裡琛”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隨時隨地就把隆科多控制了,這就說明雍正皇帝的“親兵”還在,據傳言;雍正皇帝有一套貼身大內侍衛,都是勇士出身。

八爺黨的這次逼宮幾乎沒有把握,更沒有成功的可能,雖然在雍正王朝的真實歷史上沒有這一出,但是從他們你死我活及八爺黨的下場看,他們在治國理政方面分歧還是很大,如果此一次真的發生宮廷政變,即使十三爺胤祥不來,八爺黨也註定失敗,雍正帝有辦法,皇帝位置都弄到手了,怕你胤禩?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雍正王朝》的詳細解剖還在後面,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繼續解剖分析雍正朝!歡迎網友一起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當然有後招了。

後招一 法律訴訟

我們知道,雍正被逼宮,這是二月河小說中編的故事,著作權歸二月河先生所有。

二月河出版的小說中,十三爺是趕到了的,這是人家編的故事,結論就是這樣。

你非要自己去篡改別人創作的故事,把別人編的故事改成十三爺沒有到。那麼這種行為是違反著作權法的,侵害了二月河先生的利益,人家說不定會去法院告你,要求你不能篡改人家創作的故事。

這樣的話,因為你不能竄改故事,所以十三爺就肯定是到場的。

後招二 上帝二月河

我說過了,雍正被逼宮是二月河構思編的故事,歷史上根本不存在。 既然是人家二月河編的故事,那麼二月河想怎麼編就怎麼編啊。

在這個故事中,二月河是有絕對權利的,他想讓誰贏就讓誰贏。就算八爺待著外星超級艦隊把地球包圍去逼宮也沒有用,二月河想讓雍正贏,雍正肯定就能贏。

那麼雍正具體通過什麼手法贏呢? 我覺得你可以寫信去問二月河,你說,二月河先生,假設十三爺沒有感到場,您的這個故事該如何寫下去呢?後面 具體看人家二月河怎麼編這個故事了。


shawn25


肯定有後招的。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有一個情節讓我很奇怪,雍正都快被人幹掉了,居然還在那裡數忠臣的人頭數,這個情節是在知道了胤祥病重不能上朝以後,這是為什麼呢?我猜雍正剛開始會想到胤祥帶兵救駕,逮捕逼宮黨,但是聽了弘晝的話後,知道胤祥沒指望了,所以實在不行的話就大開殺戒,把不是忠臣的全部幹掉,這也就是他數人頭的目的。要知道這之前他已經準備把歪把舅舅隆科多拿下了,不可能放任隆科多任九門提督而毫不提防,隆科多的人裡有多少能聽他的話?真要動起手來,隆科多的人估計會先把隆科多幹了。這一點,從胤祥毫無聲色地進了大殿就能看出來,這也是胤祥一進來,隆科多就退出去的原因。他要退出去看看,為什麼在自己人重重包圍下,胤祥能夠大搖大擺地進來,連一點動靜都沒有。都對皇帝逼宮了,誰還會對一個病懨懨的十三爺客氣?就算胤祥帶著人馬闖宮,起碼也得有點動靜啊。所以,隆科多的人,必定絕大部分成了保皇派。況且,看情形,睿親王應該私下裡早就向雍正投誠了,否則,以雍正的性格,就算睿親王說了好話,但畢竟參與了逼宮,不可能完全不處罰。如果老十三不來,真動起手來,隆科多的人裡面的保皇派再加上圖裡琛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八王黨屠殺,把除睿親王以外的其他三王以謀反的名義幹掉,由雍正和睿親王瓜分其他三位旗主的勢力,皆大歡喜。


十年1238368


由於歷史上並不存在八爺和四個關外王爺在朝堂上逼宮雍正的事,北京內外的軍事防務和各涉及官員的權力管轄情況也與連續劇有很大不同,所以這個問題也只能從連續劇中的情節來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當天十三爺沒有在中途意外得到警報,而是也直接進入朝堂,在朝堂上八爺黨的武力逼宮之下,十三爺也無法及時離開京城前往城外接管軍隊,雍正是不是真的沒轍了?

個人認為雍正也有完全翻身的可能!



事實上在逼宮之前,無論是八爺黨還是關外王爺,大家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顛覆現有政權,四個關外王爺擁有的也不過是帶入關內的4000兵馬,而八爺黨手中乾脆沒有可靠的軍事力量,為實現自己的目的也只能選擇聯絡隆科多,而隆科多也無意願去顛覆皇權,只是想像多年前那樣繼續選擇站在實力最強的一邊以保住佟氏家族的利益,所以在八爺黨和雍正在朝堂上搏殺之間,他也只能做到按兵不動看情況再行選擇,所以在這次逼宮行動中,只有八爺黨的最終目的是顛覆雍正,關外王爺和隆科多隻想保住旗人利益和自己家族利益,說白了,關外王爺和隆科多在這次搏殺中仍然處於猶豫的局面,這對於老八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為他必須要保證這兩股手握軍權的力量在關鍵時刻敢下死手,老八集團才有勝算的可能,否則天平則隨時有可能傾斜。

也正是因為力量不足,八爺只能選擇折中的顛覆手段,即在朝堂上突然發難,利用輿論將雍正這些年所做出的新政努力一舉推翻,然後向雍正提出分權,以化分雍正權限,由於城外的豐臺大營已經被四個王爺帶來的參將利用共管特權取得了一半的指揮權,隆科多在這一時刻又開始不聽指揮,相當於城內外的軍隊在這一刻起全部按兵不動,雍正無法利用強制手段來立刻平息發生在朝堂上的動盪,所以在初期的對決中雍正略顯被動。



但是此時的雍正未必會走向崩潰,因為事態完全還有反轉的可能。

首先八爺和四個關外王爺沒有直接造反,只是在朝堂上想用輿論來搞臭雍正,隆科多對雍正下達的調遣官兵包圍皇宮的命令拒絕執行,但也沒有直接出動武裝力量來迎合八爺黨,這也說明了在這次突然發難的事件中,反對黨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和想法推翻雍正,只想藉機向雍正要權,在政治場上博弈多年的雍正自然可以嗅出這個味道,在自己位置依舊可以穩住的情況下,雍正不會自亂陣腳,雖然這段時間城內外的軍隊無法平息朝堂的這場動亂,但八爺黨關外王爺隆科多三股勢力所控制的軍隊也未敢輕舉妄動,只是處於逼宮的狀態,在這三股力量有所保留底線的情況下,雍正雖然在初期被這幾股力量引發的朝堂混亂所震驚,但很快也穩定了下來,並快速思索如何利用朝堂上其它的反對勢力看來對抗突如其來的這場動亂。

隨後張廷玉的出場可以說其作用僅次於十三爺,十三爺用武力控制住了局面,而張廷玉直接用一張嘴讓反對勢力陷於被動。



首先身為老臣的張廷玉直接用歷史事實告訴了整個朝堂,清朝的歷史上從來就沒出現過分權的典例,即便是按照反對勢力不斷聲稱的祖制,也從來沒出現過所謂的八王議政和分權的範例,這就造成反對勢力直接陷於被動,相當於喊了半天口號,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喊的口號是錯的,八爺黨企圖武力逼宮的重要基礎就是四個關外王爺手中的4000軍隊,而四個王爺根本無意願去推翻雍正,只是想利用議政和分權來保住現有旗人的利益,可當自己提出的方案最後發現根本沒有任何歷史依據之後,四個王爺頓時產生了動搖,更別說其中的多羅王爺本來就不想參與。

當四個王爺不再做聲,事態就已經向有利於雍正的方向上發展,八爺黨已經很難制衡城外的豐臺大營,城內的軍事力量雖然有隆科多照應,但這個只想佔隊不想出手的投機分子在這一刻自然也意識到了事態的變化,本來就在幾股政治力量中猶豫的他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逐漸處於劣勢的八爺黨也只能在朝堂裡保持著“文鬥”的局面卻也逐漸控制不住,直到十三爺入宮,事態徹底走向反轉。



在這種政治奪權中,要麼不做要麼就選擇把事情做絕,老八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實力從一開始就處於劣勢,只能通過拉幫結派來壯大聲勢,但他也知道各個勢力之間都是各打算盤,也沒能力將事情徹底做絕,因此他也只能選擇壯大門面,企圖通過表面擴大反對勢力的規模來對雍正形成壓力,可用嘴泡打不死真正的政治強人,等到外圍的軍事力量逐漸恢復到雍正手裡,以及自己的團隊不斷產生動搖,八爺黨到最後也只剩下空耍嘴皮子了。

也許有人在想如果當初關外四個王爺能把事情做絕,真敢帶兵動手雍正是否就失去了勝算的可能,個人認為可行性恐怕也很低,首先四個王爺本來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的多羅王爺始終就沒有響應,而另外三個王爺想的更多的也只是保住旗人和自己家族的利益,對於雍正是否下臺沒有過多想法,所以也註定了在這場政變中,四個王爺根本不會充當出頭鳥,如果這股最核心的軍事力量在關鍵時刻只能處於起鬨的局面,那八爺的勝算會越來越低。

簡單的來說,在這次武力逼宮中,八爺黨團隊這幾股力量相互之間都高估了隊友的實力和底氣,可偏偏到最後真敢出頭的只有沒有軍權的八爺,有兵權的隊友卻打著自己的算盤而在最後時刻選擇退縮,轟轟烈烈的一場政變,最後只能以失敗收尾。


遼寧資深球迷


只說劇,不談史。

劇中的十三爺胤祥不出現,那他就更是雍正的後招了。

從前面的劇情看,他還能夠上朝,就說明兩個問題。第一,一時半會他還不會死。第二,他並沒有被挾持。有了這兩個條件,憑他對雍正的忠誠,他是斷然不會不管不問無所事事的,必然要想方設法不遺餘力的幫助雍正清除異己。他自然也就成了懸在胤禩他們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的一把刀。有了這把刀,胤禩他們就不能不考慮後果,就不敢把事做絕。

在這朝堂之外,不僅僅只有隆科多,也不僅僅只有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先不說像李衛田文靜這樣的封疆大吏,不還有一個聖眷正隆的四皇子弘時和統領數萬乃至數十萬兵馬的大將軍嶽鍾琪嘛。只要他們還在,只要他們還沒反,雍正就不至於一敗塗地,就還有翻盤的機會。一旦他們揮師勤王清君側,局面的大反轉就不遠了。

再來看看他的對手,看看胤禩他們的心思和目的。他們所要求的無非是那個道聽途說的八王議政,並不是要雍正立即讓位。而隆科多的目的則更明確――保弘時。這樣看他們都不敢立即殺掉雍正。

不有這麼一句古話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瞬息萬變的時局中,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後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