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教育部又發通知“要求全面整頓本科教育教學秩序,嚴格過程管理。”內容上比較被同學們關注的是“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要制定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專門規定,確定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要切實加強學習過程考核,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名詞解釋

水課:通常指沒有學術要求的課,或被學生認為實用性不強的課。

清考:課程期末考試沒過,補考也沒過,學校會在畢業前再給一次到兩次的考試機會,還不過才不會獲得畢業證書。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9月4號出臺的通知倒也很是時候,正好開學,其實早在6月21號,教育部長陳寶生就已經發話,對中小學生有效“減負”,對大學生合理“增負”,要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

正所謂現在的中國教育狀況是“玩命的中學,躺著的大學”,不少人被說過:“高考完了,進了大學就舒服了。”這句話不是很準確,但要是在大學什麼都不做的確是這樣。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小編認為,學習本身不能怠慢,本身就是一件高消耗的事情,如果沒有這個量想要有質的變化,除非是遇到神仙了,否則真的是難如攀天,而且既然中國的大學是含有這種水分教學的,瀝瀝乾也沒什麼不好的,只是看怎麼具體的方法。

這一次的通知是要求大學裡寬進嚴出,不能讓學生們輕輕鬆鬆畢業,抓好了出口,自然會讓學生為了過關而更用心一點,學校自然精進自己的標準,在學問和本領上把好關。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哎,這些是不是空話姑且不論,大學生們對於自己即將增負有什麼看法呢?支持、反對、還是無所謂、或者還有更奇葩的?小編也是大學裡走過來的,還是有點感嘆,幸虧自己大學畢業的早,但在大學之中還有很多的回憶……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在大學一開始的半個學期,基本上都是過渡期,相信在那個時候大家還是處於建立大學關係,一下子要從暑假的休息狀態重新變為學習狀態,大學老師們也強調,“大學教育和高中教育是不一樣的,希望大家儘快適應,有什麼問題和需求就和老師談。”這段時間的大家應該還是比較輕鬆的,課也會比較專心的上,不過一旦過了這個時間,也就是半年或者一年後,可以觀察周圍的人一下下,反正小編那會兒就已經有人在課上玩手機,有時一玩就是一節課甚至更過分,睡覺的人逐漸變多,有一次從講臺上走過,往下看,基本全部低著頭,可能是小編的學校比較低等啦,但我還是覺得,如果一節課是這樣子上過去的,老師是怎麼想的。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然後就是大學的特色,各種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老師專家學者:大學生不要只光顧著學習,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評獎評優時:你成績不是前幾名參加再多實踐也沒用。”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只是要學習理論上的課堂上的知識,我們還要去參加社會實踐,各種社團,組織的活動,甚至是策劃,還要每天擔心自己二四六級等一些證書能否考過,而且有些學生為了不給自己家裡徒增負擔,去找兼職養活自己,真的是有的人忙死,有的人閒死。

沒趕上“減負”的車卻登上了“增負”的船,大學生畢業嚴把關

然後就是關於增負怎麼個增法的問題,有些人的想法,倒是顯得很理智,增負減負本身是個偽命題,一個人中有了目標,就是拋棄所有也要達成,像學習這種事,要學習的大學生早已安排好了時間,而不想學習的人,就是再怎麼增加學習壓力也沒用,還有些學生覺得是老師應該增負等等的話題。

小編倒是認為這次的增負最主要就是分人增和分專業增,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然只會讓本來就重負的人增負,而且怎麼看待這次增負的程度很重要,因為其實此次增負只是把應該有的負擔加到沒有承受的人的身上,只是有可能會誤傷。反倒是整天對“增負”叫苦連天的同學,應該要搞清楚是不是自己本來應該做到,而因為自己太悠閒而忽視的。或許,這也恰恰證明了“增負”的必要性。

據大學調查40%的人覺得自己虛度了大學光陰,但願這個數值能在明年有所減少吧。

是我們進步成長的動力

大家對於此事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

安論貝談

我與你一同關注

社會實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