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上市藥企研發力度增大 多隻醫藥股可以關注

9月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藥物呋喹替尼膠囊、臨床急需的罕見病和兒童用藥依庫珠單抗獲批上市的消息。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多次發佈重磅藥上市的消息,包括治療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新藥馬來酸吡咯替尼片、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英文名:NivolumabInjection)、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藥鹽酸安羅替尼膠囊、九價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九價HPV疫苗)、治療丙肝的第三代產品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片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新藥上市的步伐加速,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臨床需求,為患者治療提供更多選擇,也將促使國內的醫藥行業進行調整升級發展。“我國製藥企業大部分是仿製藥,創新研發水平跟不上國際水平,新藥引入的速度加快,將衝擊這個行業,迫使企業去做研發和創新”。

新藥加速上市

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專題研究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進口問題,提出對治療罕見病的藥品和防治嚴重危及生命的部分藥品簡化上市要求。

9月5日,國家藥監局批准的依庫珠單抗注射液(英文名:EculizumabInjection)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aHUS)。而呋喹替尼膠囊單藥適用於既往接受過氟尿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或不適合接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治療(RAS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據瞭解,呋喹替尼膠囊為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藥,依庫珠單抗屬於臨床急需品種,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將其納入優先審評程序進行審評。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快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進入我國,今年8月份,國家藥品評審中心(CDE)發佈《關於徵求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單意見的通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對近年來美國、歐盟或日本批准上市新藥進行了梳理,遴選出了AlectinibHydrochloride等48個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單。該名單重點考慮近年來美國、歐盟或日本批准上市我國尚未上市的用於罕見病治療的新藥,以及用於防治嚴重危及生命或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或具有明顯臨床優勢的新藥。

CDE介紹,納入境外已上市臨床急需新藥名單的藥品,尚未進行申報的或正在我國開展臨床試驗的,經申請人研究認為不存在人種差異的,均可提交或補交境外取得的全部研究資料和不存在人種差異的支持性材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按照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加快審評審批。

此外,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加強對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工作的指導和規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7月10日,該指導原則正式對外發布。《指導原則》對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適用範圍、基本原則、完整性要求、數據提交的技術要求以及接受程度均給予明確。

“承認境外臨床數據,這意味著新藥在中國註冊可省下在國內做臨床試驗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境外新藥在華上市的週期。同時也有利於中國醫藥企業走向海外,開展境外臨床試驗。”行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上市藥企加碼新藥研發

數據顯示,A股生物醫藥行業總計有279家上市公司發佈上半年的研發費用支出情況。數據顯示,這279家企業總計投入約172億元。其中復星醫藥、恆瑞醫藥、科倫藥業、上海醫藥、海正藥業等38家企業的研發投入超億元。貝達藥業、沃森生物、廣生堂、通化東寶等29家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超10%。

“在國家鼓勵創新的大背景下,企業加大了研發投入。”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如果不加速轉型,未來經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通江資本董事總經理施小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的醫藥企業或將逐步換擋加速,一方面加大對新藥研發及臨床試驗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也加快業務模式拓展,在藥品細分領域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之前,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形成自有藥品項目發展優勢。整體看來,新藥加速上市或將加快企業與資本的聯繫,未來幾年優質的醫藥類投資項目也將不斷新增,部分醫藥企業或由此逐步進入成熟運營階段。

從投資市場來看,通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以消費需求為驅動的醫療服務模式趨於階段性成熟,市場空間有限,投資機構放緩步伐,逐漸將目光轉向於投資週期較長的生物醫藥等技術研發內容。

今年以來,包括天士力、步長製藥、九芝堂等製藥企業也加大了對創新藥的佈局和投入。此外,處於研發階段的非盈利創新藥企業上市融資之路漸寬。包括歌禮制藥、百濟神州在內的企業都成功在港股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8月31日,證監會在官網披露對《關於支持未盈利生物製藥企業在A股創業板上市融資的提案》答覆的函,表示依法創造條件引導尚未盈利或未彌補虧損的生物醫藥等創新企業發行股權類融資工具並在境內上市。針對創新企業在特定發展階段高成長、高投入、實現盈利的週期較長等特點,按照相關程序修改了相關條例,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創新企業不再適用有關盈利及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發行條件。

境内上市药企研发力度增大 多只医药股可以关注

恆瑞醫藥:乳腺癌市場添新秀 詳解吡咯替尼的市場潛力

恆瑞醫藥 600276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江琦 撰寫日期:2018-09-04

主要觀點:公司創新藥吡咯替尼片(艾瑞妮)近期獲得CNDA的有條件批准上市,用於HER2陽性轉移和復發乳腺癌的二線治療,吡咯替尼在II期臨床中展現了出色的試驗數據,公司正積極推進其後續適應症的開發,我們認為吡咯替尼有望成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全過程用藥,國內市場空間超30億元。

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治療超越二線標準療法,有望成為國內二線治療首選。吡咯替尼+卡培他濱vs拉帕替尼的頭對頭實驗中,吡咯替尼組的PFS顯著超越對照組(18.1mvs7m),療效顯著優於拉帕替尼;發達國家的二線首選用藥為T-DM1,吡咯替尼的數據亦顯著超過T-DM1的參考值,隨後續III期臨床的推進,我們認為吡咯替尼有望奠定國內晚期治療的二線首選地位。

吡咯替尼有望成為療效最佳的小分子抗HER2乳腺癌治療藥物,臨床應用空間廣闊;與來那替尼相比,吡咯替尼的PFS和關鍵性的腹瀉安全數據好於後者的參考試驗,有望成為來那替尼的me-better,憑藉良好臨床數據及口服優勢其應用空間廣闊。

吡咯替尼有望成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全過程用藥,適用人群有望大幅提升。美國指南晚期及早期的首選方案為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化療,療效優於曲妥珠單抗+化療;由於帕妥珠單抗還未在國內上市,國內的首選方案為曲妥珠單抗+化療;吡咯替尼聯合曲妥珠單抗雙靶+多西他賽針對新輔助治療的III期試驗已經展開,我們看好吡咯替尼後續的系列臨床試驗開發,在國內有望充當起類似帕妥珠單抗的角色,成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全過程用藥。

HER2陽性乳腺癌市場空間:憑藉吡咯替尼出色的II期臨床數據,其適應症有望繼續擴展到佔比75%的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人群,在30%滲透率和年治療金額10萬元的假設下,我們預計國內吡咯替尼的銷售有望達27.5億元。

HER2陽性非小細胞肺癌市場空間:目前已知HER2陽性NSCLC的靶向治療試驗當中,吡咯替尼展現了最佳的治療效果,我們認為其有望成為本領域的Best-in-class藥物,我們預計國內吡咯替尼的銷售有望達4.6億元。

公司的創新藥的研發已開始進入收穫的高峰期,將推動公司業績持續高速增長。重磅藥PD-1單抗和瑞馬唑侖正處於上市審評過程中,處於III期臨床階段的藥物超過10個,未來幾年將迎來大量的創新藥獲批;公司產品結構中創新藥佔比顯著提升,同時創新藥物的放量將帶來公司收入、利潤增速正邁入一個新的快速增長的階段。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9.57億元、51.55億元、67.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03%、30.26%和31.13%。公司產品豐富、銷售能力強、利潤有望逐年加速增長。我們給予公司淨利潤35至40倍估值,對應2018年市值1385億至1582億元。我們預測公司一、二、三期臨床創新藥國內市場DCF對應2018年的價值約1622億元(已經考慮不同階段成功概率)。綜上所述,我們給予公司2018年整體市值3007億元至3204億元,對應目標區間81.7元至87.0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事件:後續適應症開發不達預期,市場容量不及預期的風險,銷售低於預期的風險;

境内上市药企研发力度增大 多只医药股可以关注

復星醫藥:嫁接海外成熟產品技術 CAR-T細胞治療取得突破

復星醫藥 600196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江琦,趙磊 撰寫日期:2018-09-06

事件:2018年9月5日,公司公告投資的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同意益基利侖賽(擬定)用於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的臨床試驗的批准。復星凱特擬於近期條件具備後開展該產品的臨床I期試驗。

點評:嫁接海外成熟產品技術,有望快速推進臨床試驗進度。2017年1月,復星醫藥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成立中外合營企業,在中國引進KitePharma的CAR-T治療產品KTE-C19等。2018年5月KTE-C19國內申報臨床,2018年9月正式獲批用於治療發覆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的臨床試驗。益基利侖賽(KTE-C19)就是美國的KitePharma的抗人CD19CAR-T細胞注射液(商品名Yescarta),該產品已經與2017年10月獲美國FDA批准、2018年8月獲歐洲EMA批准上市。目前海外獲批的適應症為復發難治性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包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轉化型濾泡性淋巴瘤、原發縱隔B細胞淋巴瘤。我們認為,公司直接嫁接引入海外已通過臨床試驗、成熟上市的產品,有望快速在國內推進臨床試驗、成為首批上市的CAR-T產品之一。中國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CAR-T未來有望在實體瘤治療上有所突破,作為腫瘤中後期療效顯著的治療手段和平臺型技術,市場空間大。

2018年上半年兩個CAR-T產品海外累積銷售過億美元,我們預計滲透率約3%-6%。Kymriah2018Q1和2018Q2銷售額分別為1200萬美元和1600萬美元,季度環比增長約33%。Yescarta在2018Q1和2018Q2分別實現銷售額4000萬美元和6800萬美元,季度環比增長70%。Yescarta首個獲批的適應症對應患者數較大,銷售額遠超Kymriah。兩個產品累積銷售金額達到1.36億美元,對應治療人數分別約58人和289人,獲批適應症晚期患者滲透率約為3%-6%左右。

療效獲得認可,商保有望逐步納入。2018年8月美國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中心公佈2019年的最終住院預期支付系統,其中包括CAR-T治療的報銷。自2018年10月1日起,CAR-T將歸類到MS-DRG016--自體骨髓移植與CC/MCC或T細胞免疫療法,包括基本支付3.6萬美元和最大NTAP(新技術附加付款)18.65萬美元。中小型商業保險公司Optum等也存在對Kite旗下CAR-T產品Yescarta的報銷支持。諾華、Gilead甚至後續有望有產品獲批上市的Celgene(Juno)有望積極爭取更多保險對CAR-T產品的支持,我們認為CAR-T依靠確切療效商業保險有望逐步接入。

CAR-T細胞療法在中國血液瘤治療市場空間就有望達到百億級別。2015年預計中國淋巴瘤和白血病死亡人數合計達到10.55萬人。假設絕大多數死亡患者均屬於目前療法失效的復發難治患者,CAR-T細胞療法治療血液瘤30萬/人計算,我們認為30%滲透率下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00億左右。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21.38億元、266.64億元、320.20億元,同比增長19.45%、20.44%、20.09%;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8.00億元、44.74億元和52.24億元,同比增長21.61%、17.74%、16.77%;對應EPS分別為1.52、1.79和2.09元。公司是國內創新藥龍頭企業,主業增長較為穩定、估值便宜,2018年下半年單抗和細胞治療有望陸續進入收穫期,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外延併購不達預期;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一致性評價不達預期的風險。

境内上市药企研发力度增大 多只医药股可以关注

科倫藥業:業績預告淨利潤增速202%超預期 川寧滿產藥品研發加速 公司持續增長可期

科倫藥業 002422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全銘,焦德智 撰寫日期:2018-08-02

原料藥4月實現滿產拉動業績快速增長,輸液板塊穩中有生,公司全年業績增速可期:公司上半年川寧實現收入16.45億元,同比增長69.69%;實現利潤3.5億元,同比增長548.06%。隨著川寧4月份實現滿產,隨著產能的釋放及其他競爭對手受累於環保壓力無法實現滿產,我們預計川寧2018年有望為公司貢獻利潤達5.5-7億,為公司的新藥研發貢獻現金流。輸液板塊隨著近年來小廠的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顯著。2017年輸液板塊收入達76億元,同比增長26%。我們認為,隨著石四藥投資收益增加、行業的穩定、科倫產品結構的調整及一季度流感爆發帶來的增長,我們推測2018年上半年輸液板塊收入增速有望突破50%。

公司製劑板塊產品逐漸豐富,長期將有效拉動業績增長:2017年至今,公司的仿製藥相繼獲批上市,公司的研發實力逐步獲得驗證。2018年初至今,公司獲得生產批件的產品為4個,分別為:右美託咪定、唑來膦酸、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和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則通過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隨著公司產品的相繼上市,公司長期的業績增長有保障。根據clinictrail的網站顯示,2018年7月26日公司的抗體偶聯藥物A166在美國正式開展I/II期臨床試驗。抗體偶聯藥物國際上獲批上市的產品僅有四個,其中輝瑞的Mylotarg和Besponsa由於獲批上市時間是2017年,因此還沒有銷售數據。但從Adcetris和Kadcyla在國際上的銷售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其市場空間廣闊。國內目前抗體偶聯藥物進展最快的為百奧泰,目前在III期臨床。而科倫藥業的A166則為國內首箇中美雙報的抗體偶聯類藥物。我們抗體偶聯藥物市場空間廣闊,科倫研發進展較快,且通過美國I/II期臨床試驗申請,在我國成功上市後帶來的業績增量值得期待。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8年到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3.2億元,185.5億元和219.0億元,同比增長34.0%、21.0%和18.1%;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12.2億元、15.9億元和20.2億元,同比增長63.3%、30.3%和27.0%;對應EPS為0.85、1.11和1.40。我們認為公司在研產品眾多,未來重磅產品可期。公司現在著重推廣銷售隊伍的建設,新產品上市後可儘快進行推廣,較快盈利。我們認為長期公司仍有較好的成長性,因此我們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生產要素成本上漲風險、固定資產折舊增加導致利潤下降的風險、環保風險、匯率風險、藥品降價風險。

境内上市药企研发力度增大 多只医药股可以关注

上海醫藥2018年中報點評:工業提速 商業企穩向好

上海醫藥 601607

研究機構:光大證券 分析師:林小偉,梁東旭 撰寫日期:2018-09-05

重點產品聚焦策略推動工業提速。公司18H1實現工業收入96.3億元,同比+28.3%,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提升11.3pp,工業加速增長主要是公司將營銷資源聚焦投放於重點品種,其中60個重點品種H1收入為51.6億元,同比+30.2%;此外羥氯喹片(紛樂)和度洛西汀腸溶片/膠囊(奧思平)藉助加強學術推廣實現較快增長,增速超過原研,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自研+併購推動研發順利前行。公司18H1研發費用投入4.8億元,同比+28.3%,與工業收入增速相當。公司借收購組建了美國上藥費城實驗室並啟動美國聖地亞哥研發中心等項目推動高端創新制劑、生物藥尤其是腫瘤創新藥的研發佈局。成果方面,18H1公司獲得6個創新藥臨床批件,聚焦腫瘤線;一致性評價已有鹽酸氟西汀和卡託普利片兩個品種通過,還有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等6個完成評價並申報至國家局。研發投入加大顯示公司工業板塊未來有望向優質製藥龍頭邁進。

分銷轉型中,零售穩增長。公司18H1實現分銷收入662.5億元,同比+13.2%;毛利率為6.7%,同比+0.6pp。分銷業務繼續加快併購,雖調撥以及康德樂業務下滑對分銷板塊略有拖累,但毛利率隨業務結構優化呈現提升。18H1零售收入31.3億元,同比+15.5%;期末直營門店1324家,同比+10.3%。零售穩健增長,在處方外流方面亮點突出。

工業提速,研發加碼,商業企穩向好,維持“買入”評級

考慮聯營企業增長低於預期,略下調公司18-20年EPS為1.40/1.60/1.83元(原為1.43/1.63/1.88元),現價對應PE為15x/13x/12x。公司工業提速,研發加碼,商業企穩向好,估值低,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營銷改革進度低於預期,一致性評價進度低於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