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隸書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青年書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長沙高新區書協副主席,曾擔任湖南省大學生第九、十、十一屆書法展大賽評委。

書法入展獲獎

2018年 入展第二屆大字書法藝術作品展

2017年 入展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

2017年 入展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

2017年 入展全國第四屆隸書展

2017年 湖南省第三屆教職工書法大賽榮獲一等獎

2017年 全國社區第三屆書法大賽最佳作品獎

2017年 首屆"章草杯"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

2017年 全國書法教師書法大賽榮獲三等獎

2017年 "貴水迎天下.守護生命源"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

2016年 湖南省第二屆教職工書法大賽榮獲一等獎

2016年 湖南省人防杯書法大賽榮獲一等獎

2014年 首屆全國雷鋒杯書法大賽榮獲二等獎

2014年 長沙市教職工書法大賽榮獲特等獎

2014年 湖南省首屆教職工書法大賽榮獲三等獎

2012年 第四屆湖南藝術節書法作品展覽獲優秀獎

2012年 第六屆湖南書法作品網絡展獲三等獎

2011年 萬家麗杯全國書法作品邀請展獲三等獎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大草書法藝術中的“三取”

匡青海

大草是所有書體中最難掌握和學習的一種字體。近十年來,我一直醉心於研習大草,對大草書法藝術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理解方式,現在我簡要談談大草書法藝術學習中的體會。

一、取法

書法有法,學習書法必須重古法,要以古人的經典法帖作為自己的學習範本,幾千年的書法史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前人優秀書跡,它所具備的高度的藝術性足夠讓我們取法借鑑。大草的書家也有很多,如張芝、懷素、張旭、黃庭堅、祝枝山、王鐸、傅山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情和喜好來選擇適合的範本。

俗話說:“書法在用筆,用筆貴用鋒。”大草的筆法是最豐富的,執筆法,中側鋒、提按、方圓、折翻筆等,是諸種書法中最集筆法大成的。要真正掌握大草豐富多變的筆法,就要嚴格按照草書的學習方法來琢磨,在學習中摸索感悟。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二、取韻

明代顧凝遠《畫引》說:“六法,第一氣韻生動,有氣韻,則生動矣。”韻是由氣散發出來的一種內在風神韻致的美,韻是文化品位,是流露出其書者的氣息和審美趣味。黃山谷在論晉人說:“觀魏晉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彷彿。”在他看來,“韻”是潛藏在風流名士心中的那種高尚的內在品性,象徵著人精神的極致。蕭衍評書法作品說:“鍾繇書如雲鵠遊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書法中的“韻”是人的風度才情、精神境界、品位格調、審美情趣的自然流露,正如書法中所蘊含的類似於詩的餘味,觀後如音韻一般“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在書法藝術創作中,要達到氣韻生動的境界,要準確處理好用筆、結構、墨色的乾溼濃淡變化,以及章法的對比關係,這樣才能使書法作品表現得更加有“韻味”。好的書法作品都灌注了作者的精氣神,是作者功力和才情的高級昇華,體現出氣韻生動的高超的藝術境界。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三、取捨

在書法的創作過程中,要學會取捨。當然,這在大草的創作過程中也是受用的。取,是擇取自己創作過程中的營養元素,哪些需要彌補,就從其他草書字帖中去取。舍,則是捨棄用不上的知識點。由於個體差異性,每位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進行“取長舍短”,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分析,保留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後把不同草書字帖上的精彩點取用過來,將這些不同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勤加練習使其達到統一和諧。

我在這些年的大草學習中,一開始以懷素《自敘帖》作為入門範本,這本帖主要是解決大草的用筆問題。再選取王鐸草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王鐸的臨習貫穿了我的整個大草學習過程,有近十年之久,在這其中,我還兼習了黃庭堅、張芝、王獻之、張旭等書家的草書,我不斷的在創作中做加法和減法,就是為了使自己創作作品中的元素更加的豐富,營造出一種大開大合、疏密有致、對比和諧的視覺效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寫出好書法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成功不僅貴在堅持,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方法和取捨。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匡青海|80後中書協會員首屆書法作品頭條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