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砻糠覆盖+肥水同灌 新技术铺就笋农致富路

9月4日上午,我市竹笋产业技术肥水同灌推广会在崇仁镇高湖头村举行。在现场,20多亩竹园内数十个喷水龙头喷出的水花,均匀地喷洒在竹林四周。“这个新技术用上,以后竹笋就旱涝保收了。”高湖头竹笋种植户开心地说。

高湖头村海拔500米,近半农户采用砻糠覆盖新技术培育竹笋。据统计,今年该村30户示范户的35亩竹山,冬笋早出平均亩产3343斤,平均产值3.27万元,最高亩值达到5.7万元。在今年2月全国第一届“冬季毛笋王”擂台赛上,高湖头3名选手囊括前3名,毛笋重量均超过5公斤。据了解,目前我市采用砻糠覆盖新技术的竹林面积已近100亩。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局专门在我市设立了竹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站。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子研究所研究员李琴告诉记者,高湖头村的成功经验在今年5月的全国林业厅长会议上作了专门介绍,并作为全国发展林下经济案例向各地推广。

高湖头村支书丁善庆告诉记者,以前都是靠天吃饭,有时遇到旱季,竹笋产量就没有了,如今利用肥水同灌技术,就是再旱也不用担心。

“春笋早出,重点是夏天的管理,最关键的是肥料和水分。”李琴介绍,夏天干旱季节如果有足够的水分滋养,笋芽增多,产量就会提高。为此,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今年以来我市在崇仁、城南新区(三江街道)等地的100多亩毛竹园里推行这项灌溉系统,今年夏季开始有效灌溉。在喷水时同时施肥,一方面解决干旱,另一方面能把肥料均匀地分解到土壤中,对竹笋生长有利。另外,由于竹园铺有大量砻糠、稻草和肥料,水喷洒后,会有效渗透到地下,肥力增加。

市农林局产业科杨贺军告诉记者,最早采用砻糠覆盖技术是从雷竹园开始的,目前我市又有5000多亩雷竹园全部采用了这项技术。当天下午,参加竹笋产业技术推广会的人员来到与高湖头相邻的坑口村。在现场,大家都为眼前的景象惊叹,只见被砻糠覆盖的雷竹园已长出了竹笋。村支书吴善尧介绍,8月上旬秋季雷笋就开始出售了,十分走俏,每公斤在20元左右,外地客户争相前来采购,至目前,雷笋收入已超过500多万元。

据介绍,坑口是我市最大的雷竹笋基地,有雷竹面积2700多亩,其中800亩采用砻糠覆盖技术。每年元旦后,雷竹园第一次出笋,价格可以售到每公斤40元左右,每亩产值在3万元以上。今年六七月份开始施肥灌溉后,可以实现“雷笋秋出”,秋笋每亩可产出500公斤左右,一年两季,每亩收益在4万元以上。李琴说,正常情况下,如气候适宜,没有砻糠覆盖的竹园也可以出笋,但都是零零星星的,现在有了肥水共灌技术,每亩产量和收益大大提高,这在全省也不多见。可以说,“砻糠覆盖”+“肥水同灌”技术,让竹笋这项富民产业真正实现了“节节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