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推動「五美鄉村」建設 實現茶都振興發展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歡迎關注↑↑↑shijiechayuan-ms

蒙頂山茶

中國十大茶葉品牌

記者:蔣陽陽

推動“五美鄉村”建設 實現茶都振興發展

名山區大力實施“五美鄉村”行動助推全區發展

七月的名山碧水藍天,茶海飄香。一座座坐落在山水茶園之間的重建新村拔地而起,一個個茶家樂、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散落在名山鄉村振興茶產業帶上,沿線的群眾不僅住上新房子,還做起小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現在來我們這裡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談起這條產業帶,沿線群眾喜笑顏開。這條產業帶給他們的不僅是看得見的實惠,還有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展望。

靈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機;生態福地,湧動發展熱潮。

名山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建設民居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鄉風美“五美鄉村”為重點,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為茶都振興發展築牢基石。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茅河鄉臨溪新村一隅

產業興旺惠民生 百姓致富有盼頭

立秋過後,穿行在名山各個鄉村,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一幅幅動人的鄉村美景展現在眼前。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四通八達,連起座座掩映於漫山茶園中的小洋房。勤勞的名山茶農們在茶園裡辛勤地採摘著茶葉,臉上滿是收穫的笑容。

18日,正值週末,牛碾坪景區吸引了不少遊客。他們有的騎著協力車欣賞萬畝茶園的風光,有的坐在茶家樂裡品蒙頂山香茗,有的則體驗採茶樂趣,度過一個休閒而有意義的假期。

“不愧為茶旅綜合體,真是一應俱全。”壯觀的茶園茶山,引得不少遊客嘖嘖稱讚。在參觀茶樹良種繁育場時,聽說這裡是中國西南最大的茶樹基因庫,保存了國家級和省級良種220餘個、省內外野生茶樹資源2000餘個時,不少人更為之震驚。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望天田”。在幾年時間內,牛碾坪實現了“三級跳”,完成了質的飛躍。

如今的牛碾坪,茶園中修建了觀光道,路兩邊種植各類鮮花,騎遊道穿插其間,遊客還可騎著自行車,欣賞茶湧綠波的風光。

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改善,牛碾坪還擴充了國家級茶樹良種繁育場的科普功能。紫鵑、甘露、黃魁……每種茶樹的旁邊,都豎起了標識牌,對茶樹品種進行介紹,接待中心有專職導遊解說。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位於中峰鄉的牛碾坪景區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名山鄉村振興茶產業帶上佈滿了新村、農家樂、茶家樂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萬古鄉紅草新村

在綠意盎然的茶園中,16頂白色帳篷與茶園融為一體。這是牛碾坪打造的帳篷酒店,木質結構,四周全是落地玻璃窗,可360度全景觀賞茶園。每逢週末和小長假,帳篷都被一搶而空。

超市、茶樓、茶莊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讓牛碾坪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

“在成都打工時,經常去農家樂喝茶,當時就羨慕農家樂老闆的生活,沒想到自己也會有當老闆的一天。”隨著家鄉茶旅融合開發成效逐步顯現,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中峰鄉海棠村四組返鄉農民工黃炳良在牛碾坪景區旁邊開了一家茶家樂。

“閒時接待遊客,忙時去地裡採茶,現在不想出去打工了。”黃炳良說,在外打工一個月掙六七千元,除開生活費所剩不多。如今,開起農家樂,在家掙的錢更多了。

另一邊,曾經產業結構單一的萬古鄉紅草村,村民僅靠採摘茶葉、賣茶謀生。自從新村建好後,該村依託萬畝生態茶園搞起了旅遊產業,村民劉世軍夫婦利用重建新房開起了茶樓,並搞起了自行車租賃生意,一家人生活開始穩定下來。

去年,紅草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峰鄉海棠村上榜四川百強名村,名山作為四川8個全國農村農業融合試點示範縣(區)之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被全省推廣,被農業部認定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示範區”。

在名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全區僅茶葉一項就帶動農民增收佔比達60%以上,收入結構從單一的鮮葉收入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複合性多元化收入,採摘體驗、餐飲住宿和茶產品銷售收入佔比逐年提高。

如今,名山區又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全面深化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建設,確立了“1+7+N”的空間佈局,通過“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茶山變金山”打造“花香茶海”,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建成一條長69公里的生態茶產業文化旅遊經濟帶,在經濟帶上分步打造科普茶鄉——牛碾坪、騎遊茶鄉——紅草坪、浪漫茶鄉——月亮湖等7個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茶鄉組團,同時在走廊上培育若干個休閒農場、茶家樂、茶莊和民宿,形成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茶旅融合、全域旅遊的發展格局。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位於中峰鄉海棠村的現代茶業科技中心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蒙陽鎮蒙山新村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雙河鄉騎龍場“綠野仙蹤”萬畝生態觀光茶園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遊客在紅草新村騎遊道上騎遊觀光

“五美並建”強基礎 茶都振興煥新顏

走進百丈鎮王家村,臨溪河繞村而過,河堤上新修有1米多寬的休閒道。進入新村點,道路兩旁的綠化帶長滿了青草,花池中盛開著不同顏色的鮮花。涼亭、水池、路燈展現出獨特的風景,道路兩旁的柳樹幾乎遮住人行道,形成納涼之處。

近年來,經過精心打造和建設,王家村初步形成“產業綠色化、資源循環化、生產生活低碳化、民居與環境生態化”的發展格局。

而立足於新村建設,王家村大力打造“茶香水趣+雅魚飲食文化集中展示區”,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手工茶加工作坊、茶家小院和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形成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促進村民持續增收。

沿著百丈鎮往下走,是名山有“水韻茶鄉”之稱的茅河鄉。鐵溪、臨溪兩條河穿場鎮而過。極目所見,場鎮古建築與茶園渾然一體。

臨溪新村內,600多米的人造河猶如一條青絲帶將街道一分為二,溪水在腳下靜靜流淌,整個新村充滿了靈氣。然而,讓新村更為靈動的,是科學化、人性化的治理方式。

在茅河鄉,臨溪新村、龍興新村建立了“自管委”,選舉村民代表成立新村自主管理委員會,制定村規民約,建立“五步議事法”,“四必議、四必審、四公示”運行機制,激發新村居民主體作用和責任意識。

此外,茅河鄉香水村創新建立“茶調委”,成立“茶調委專業人才庫”,聘請法律工作者、本土知名人士、專業技術人員等24人,成功化解茶苗損毀、茶苗管理、合同執行等各類糾紛。

全鄉範圍實行網格化管理,聘請網格化管理員9人,及時錄入網格區域影響治安穩定問題,幫助鄉黨委政府提供參考資料,起到“預警”作用。

科學化的社會治理,讓臨溪村早在2015年就被評為“四川省法治示範村”。

萬古鄉紅草村通過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建立“1+3+3”工作模式,建“紅草微家”平臺,服務新村群眾,帶動全村產業發展;解放鄉銀木村構建起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互動的鄉村治理體系,高崗村探索出垃圾分類治理的“高崗村模式”,走出環保好路子;馬嶺鎮康樂村傳承紅色文化,走打造紅色文化旅遊地……如今,走進名山各鄉鎮、新村,處處洋溢著“五美”氣息,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將名山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養宜商的“中國茶都”,是名山未來發展的藍圖。近年來,名山區按照市委“1485”總體發展思路,以“五美鄉村”行動為抓手,堅定不移走“綠而美、綠變金”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發展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名山決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名山建成綠色發展先行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茶修生態康養示範區和茶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也為實現新時代茶都鄉村全面振興積聚能量,蓄勢待發。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match

黨風廉政社會評價調查電話12340

請耐心接聽認真作答

給美麗家鄉好評加分

春——採茶 夏——納涼

秋——騎遊 冬——喝湯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世界茶源·中國茶都

誠邀您的到來

名山区: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实现茶都振兴发展

電話:0835-3233120

協辦:

名山區攝影家協會

四川省企業家攝影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