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日本本身就是個多地震的國家,它屬於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和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的交會處!!不僅地震多,火山相對也多。加上日本狹長的地理特點。
日本需要面對的有:地震、海嘯、天文大潮、颱風、海平面上漲帶來的土地減少。
也因此有人說,日本在歷史上這麼具有侵略性,也正是因為其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資源也相對匱乏所導致的。
龍捲風呢,就不同了。
龍捲風和地震一點兒關係沒有,一個是地質上的,一個是天氣。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龍捲風大國。龍捲風要形成需要兩點條件:
1.水汽充足,且有冷空氣與其配合。
2.地勢平坦,龍捲風的發展不被山啊、土丘啊什麼的給掐滅在襁褓裡。
美國呢,氣中部平原完美的達成了這個條件,所以美國一年有2000個左右的颱風,平均一天5個,幾乎承擔了世界上每年龍捲風樹木的8成。
而日本也是相對滿足這個條件的,所以也是相對多的。
在我國,龍捲風相對多的地方呢,江蘇的鹽城、南通以及天津,相對多發。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謝謝。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日本確實是火山活動、地震活動的多發地帶。
下面這張圖就是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他們地震多發的原理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實際上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亞歐板塊、菲律賓板塊、北美洲板塊還有太平洋板塊的交會出,甚至於日本整個群島都是在這若干個板塊的共同擠壓之下“擠出”海面的。
而正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日本的地質活動非常多,尤其因為大陸板塊間的擠壓作用,所以地震、火山活動非常多。比如說下圖就是全球主要的地震帶,而日本剛好就位於其中最密集的部分,這也就難怪為什麼日本三天兩頭地震了。甚至於有人會說,因為這種地質活動,也許日本島有一天要整個滑入太平洋。
日本也是一個龍捲風多發的地帶。
龍捲風的形成原理是非常複雜的,具體可以看下面這張龍捲風形成原理圖,雖然說原理很複雜,但是龍捲風形成的最本質的原因是複雜的空氣流動。
那麼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周邊有著歐亞大陸、太平洋,這裡的氣流環境自然是非常惡劣的,所以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算很大,但是也是繼美國、加拿大、孟加拉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之後,龍捲風最為頻發的國家。
龍捲風和地震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從形成機理上說,一個是大陸板塊運動,一個是空氣流動,本質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所以日本會遭受到龍捲風和地震的接連侵襲,也只能說他們倒黴吧。所以說,日本這個國家也不容易,呆在這麼個破地方,三天兩頭的有災有難。
當然了,有的中國人因為非常討厭日本,會在這些事情上說一句“活該”,一幅幸災樂禍的樣子,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畢竟受苦的也是別國的普通百姓,能積點兒口德就積點兒口德吧。
SilentTurbine
咦,最近沒看到日本有龍捲風的新聞呀。
颱風倒是有一個。
4日“飛燕”登陸日本,成為了近25年來登陸日本的最強颱風。這個颱風帶來狂風暴雨,破壞力巨大,關西地區很受傷。
大風直接把大阪的摩天輪吹成了大風車。。。。。。。
另外還有海水上漲、交通癱瘓、旅客滯留、建築毀壞、部分區域停電。。。。。
颱風剛過境,北海道又地震了。
北海道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6日的凌晨,震級6.7級,已經有百餘人受傷,32人失蹤。
(圖片來自Twitter)
日媒拍到的地震瞬間的畫面:
雖然兩場天災接連出現,但其實它們之間沒有什麼聯繫的,重點的受災區域也不是很重合。
颱風呢是屬於天氣系統的範疇。
它的形成要從熱帶海洋當中汲取能量,然後隨著氣壓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空氣慢慢逆時針旋轉起來,形成一箇中心為低壓的漩渦。生成於熱帶洋麵的颱風,又會藉助著大氣環流場中的引導氣流運動,如果海溫條件好,能量儲存的好,颱風的強度能達到很強,破壞力也會隨之上升。
對於北半球來說,颱風一般是出現在夏季,因為這個時候海溫高,更有利於颱風的生成。
颱風主要是海洋和大氣活動的產物,而地震則是地球板塊活動產生的。
板塊之間擠壓碰撞,邊緣和內部出現破裂,地殼向外快速釋放能量,就會引起地震。
地震對於日本來說簡直太常見了。
日本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的地方,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這裡本身就是全球地震最多的地震帶,地震釋放的能量達到全球的75%左右。
日本地震局的統計,日本每年的地震加起來超過1500次。。。。。當然,有些小的地震人是感覺不到的。
至於題目當中提到的龍捲風,就更和地震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了。
龍捲算也是一種渦旋,是一種強對流天氣,主要是在激烈的空氣對流條件下形成的。它的尺度很小,影響時間也不長,不過破壞力很大。
不吃腸的大腸
顛覆你的認知的是:因為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日本全境被造物主宇宙之王實施了封印500年的方案,所以日本要開始倒黴500年的意思,當然各種人造災難被不斷安排送給日本享用就合情合理了,這就是因果法則的公正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