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標準不一而引發的「衛龍辣條風波」

辣條一貫被人們認為是不健康食品,可其中的佼佼者“衛龍”硬是頂著這“不健康食品”的名頭殺出重重負面言論圈,暢銷國內外,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最近這辣條界扛把子卻被曝違規添加防腐劑,陷入了輿論漩渦,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風波起因

此事件的起因是,近日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年第34期),公告顯示包括衛龍親嘴燒、小麵筋在內的23個食品批次“不合格”,均被抽檢查出存在違規添加的情況,相關產品裡“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屬禁用物。此公告一出,不論是消費者還是衛龍一方都不淡定了。

衝突的“國標”與“地標”

由於湖北省沒有辣條相關的標準,所以執行的是國家標準,據湖北省食藥監相關負責人高先生表示,辣條是調味面製品的俗稱,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這兩種食品添加劑可使用的食品類別,不包括調味面製品,沒有這個類別就是不能添加。

衛龍食品對此事件發佈聲明則表示,該公司產品完全合法合規,由於辣條相關國家標準尚在徵求意見階段,仍在制定中,衛龍辣條執行的是現行有效的河南省地方標準,並稱接下來將會積極和湖北食藥監進行溝通,並對“不合格”鑑定提起行政複議。

國內專業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卓奇食品追溯平臺創始人符春彥表示:按照地方標準將辣條歸入糕點類,衛龍辣條是合格的;按照國家標準將辣條歸入調味面製品,衛龍辣條是不合格的。該事件中,釐清辣條的食品類別成為了認定其添加山梨酸及其鉀鹽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這兩種食品添加劑是否合規的決定性因素。但如今各地對辣條歸類有不同,加上尚未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因此辣條的產品類別一直沒有明確的定位,對添加劑使用規定也不一致,從而很容易引發此類爭議。不過即使在國家標準未定之時,也希望食品企業能夠尋求合適渠道解決,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產品,同時希望國家標準能夠早日出臺實施,解決現行標準“各自為政”的問題。

最後說一下有些消費者擔心辣條還能不能吃這個問題,其實消費者不必因此過度憂心,因為這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是標準適用的問題,只要適量添加,無食品安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