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每次拋棄儒家思想都會導致亂世,你怎麼看?

東風一起千帆動


應該說,歷史上,每出現社會動亂時,都會拋棄儒家思想。原因是:

秦始皇奉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實行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焚書坑儒”但保存了農書,在各方面統一了中國;但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孔孟之道改造成符合封建政權的護身符,從此,儒家聖人孔子已變成封建統治者的鬼儡了,成了封建專制壓迫人民的工具;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不斷對儒學進行註釋,引伸,使之適應其鞏固統治的需要!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封建統治者壓迫得人民忍無可忍時,就會揭竿起義,直接反抗反動統治及其一套完整的統治工具(包括被改造了的儒學)。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人民起義,反對的是封建專制制度及其鬼儡,並不是如題所說的“每次反對孔子都會帶來動亂”!

今天,人民當家做主了,我們還其孔子(包括儒家)原來在歷史上的地位(和諸子百家一樣的地位)。對古代文化,應該有批判地吸收,而不是無條件接受。例如,我們奉行男女平等,反對其“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義;又如,我們遵守社會主義憲法,奉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再大,只要貪汙犯法,就要受法律制栽),反對“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等等,都表明,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以上回答,供參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首先明白一個問題,儒家在歷朝歷代基本上只能介入社會層面,政治層面主要是由法家負責,這就是儒表裡法。

歷代皇權尊孔是一回事,目的是用仁,義,禮,智,信達到規範社會,使社會穩定。那麼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對老百姓,對君權都是有利的。對平民而言,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一個崩潰,戰亂,饑荒,聖戰(運動)的時代是人人都不想遇到的。很多人覺得只要皇權在一天,就該一直亂下去,直到實現現代制度為止,這是典型的腦癱。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儒家作為社會穩定劑,交出了完美答卷。中華民族的血脈延續至今。

但是問題在於,儒家的一系列天下為公,藏富於民,推崇德政,反對苛政,善待百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民本思想,不僅不能進入政治領域。反而要為君權的昏庸,貪婪,暴虐。為愚民,貧民,賤民的法家馭民術負責。

邏輯就在於皇權尊孔了,因為君主穿上了孔子的外套,那麼孔子得負責。所以近代中國為什麼落後?孔子得負責。科學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孔子得負責。請問這些鍵盤俠,智商正常嗎?

要說批孔會造成什麼影響?就是秦朝,法家的君本主義,就是近代,早晚三炷香的神本主義。讓法家和“神”來管理社會層面能是什麼後果?就是赤裸裸的蔑視生命和道德,就是混亂和瘋癲。


空空空42973354




這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中國歷史上真正尊奉儒家思想的朝代並不多,更談不上拋棄就動亂。

中國思想更光輝燦爛的年代是春秋戰國,當時社會比較寬容,知識分子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在各諸侯國之間來去自如,普遍都有很高的待遇。諸子百家思想就在這個時候開始興盛, 成為中國歷史的絕響。

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是根本不受尊崇的。孟子至少還得到了各國君王表面上的尊重,孔子就是一隻喪家之犬,很多時候連最起碼的尊重也沒有得到過,最後在鬱悶中死去。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也不光是儒家弟子,還有其它雜家。況且這和秦朝滅亡也沒有直接關係。秦朝的滅亡是因為秦始皇太急切的在山東六國推行秦法,引起了各國貴族的強烈反對,並演變成了遍地的起義,才導致亡國。



漢朝建國後,尊崇的是道家的清淨無為思想。到了漢武帝年間,表面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以思想路線鬥爭為由,來進行政治鬥爭。

換言之,漢武帝並沒有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思想,而是得用儒家思想來打擊政敵,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當董仲舒企圖限制皇權時,就受到了漢武帝的毫不留情的打擊。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漢武帝並不是看重的是儒家思想本身,否則也不會發動幾十年的漢匈之戰。漢匈之戰和漢武帝對權貴豪強的強力打擊表明漢武帝是不可能採用孔子的仁義禮智信來治國,一切都是幌子。

到了唐朝,李淵和李世民為了掩蓋自己身上的胡人血統,攏絡漢人,就聲稱自己是老子的後代,自然奉道家思想為國教。儒家思想只不過是李唐的調味料,不可能成為唐朝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國佔據統治地位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開國時那個沒什麼文化的宰相趙普自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從此確立了儒家思想成為宋朝的統治思想和主流思想。也正是從這時起,儒家思想中的聖人多了起來,之前的朝代少之又少。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宋朝官方考試正式考儒家思想的內容,因此儒家思想開始大熱。


之後的明清都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來統治人們的大腦。當然他們的統治也充分證明了用儒家思想來培育奴才是比較成功的,儒家思想在幫助皇帝穩固統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們也能明顯看到,正是從宋朝開始,中國的開放程度開始大大降低,自由奔放的民風快速內斂,整個國家變得越來越沒有活力。



經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管信不信儒家思想社會都會發生動盪,甚至 我們可以說信了儒家思想社會問題更嚴重,本來不信只是國內動盪,信了儒家思想後,中國基本上在對外戰爭中也被壓制的抬不起頭了。



儒家思想講究的是社會穩定,一切都按固定規則走,嚴重壓制了人的創造性,讓整個社會變得僵化。五四運動時講的“打倒孔家店”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知道為什麼到了現代,還有人替孔孟思想鼓吹。

題目中暗含這樣一層意思,就是儒家思想是社會安定和發展的助推器。有了儒家思想,中華民族就會走向偉大復興。


回頭看一看,信奉儒家思想的朝代也並沒有看出有什麼好下場,沒有信儒家思想的朝代也沒有多慘。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的新思想,而不是復古。當年孔子的思想就是妄想復古到周朝初年周公的時代,然而歷史向前發展,一切都回不去了,孔子周遊列國,想混個一官半職,卻最終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用他。他的命運就是儒家思想的縮影,這個落後的思想在中國社會並沒有多大市場。


新知傳習閣


“民愚則國穩,民慧則世亂”,這就是儒學的精髓。

治國方略,唯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為最佳。

開民智,啟民慧。

窮人識字,普及知識。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讓中學生學點邏輯學,提高國民素質。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

密切黨群關係、軍民關係、幹群關係。

縮小三大差別 (即 : 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不需要理由3644374


這話沒問題,拋棄儒家思想,的確會導致亂世,儒家思想,跟學儒的人是沒有關係的,儒家思想一直都在那裡,一些學儒的人為了自身利益,他們篡改儒家思想,行為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所以,亂世到來是非常正常的,再好的思想也是人來用,人不行,再好的思想都不行,很多人都說,儒學興盛了,就是亂世到來了,可你想想,儒學思想的確是興盛了,可是大家只是妙筆生花,嘴上說說罷了,明知道儒家思想是對的,可跟他的利益不符,為了保證利益,打著儒家的旗號,幹著儒家思想中小人才乾的事,你說這儒家思想是興盛了還是衰落了?思想,是給人用到心裡的,只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卻沒有進入心裡,儒學環境再興盛都沒用!


易禮春秋


儒學核心觀念是入世,用唯物論看,比轉世,昇天,宗教極積。因為入世又產生爭鬥一面,所以儒又要人中庸。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仁義禮智信確實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可是當社會激化到極點,儒思想也就被人拋棄了。但仁義禮智信幾千年確實起到了決定中國人基本道德的作用,對於儒學只能採用毛主席說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老許76559


這句話說反了。不是在中國歷史上每次拋棄儒家思想都會導致亂世,而是在漢代以後,兩千多年的時間裡,每到亂世的時候,儒家失去作用,每到治世的時候,儒家便開始興旺。道理很簡單,因為儒家思想不是打天下的方法,而是治天下的工具。

儒家的核心內容是“禮”,禮就是社會秩序。在亂世之中,戰亂年代,社會秩序是無法保持的。儒家的核心價值是“仁”和“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是愛人,是文質彬彬的謙恭禮讓。在亂世之中,依然是做不到。所以,亂世之中,儒家無用武之地。下面根據此題描述中所列的事項,簡單談點個人看法。

“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啟了秦末亂世。”這話一聽,似乎坑儒一事之後,儒家被秦所拋棄,之前儒家主導秦國政治一樣。這顯然是不對的,從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歷經六代,一百多年,是秦朝走向強大的過程。在焚書坑儒之前,秦朝的統治思想不是儒家,而是法家。所以,秦末亂世的開啟,與儒家的被拋棄,沒有什麼關係,他們既沒有被任用過,也就無所謂被拋棄。秦末之亂,是秦朝的嚴刑峻法高壓統治下所引起的反彈,另外還有秦以武力撲滅六國之後,六國後代因為不甘心而進行的反撲。和儒家沒有一分錢關係。

漢初的時候,儒家慢慢發展起來。他們的發展,不是因為他們在爭天下是有用,而是在治天下的時候有用。劉邦打下天下之後,朝廷秩序一片混亂,君臣之間沒大沒小,沒上沒下,叔孫通等大儒為劉邦制訂朝廷禮儀,從此之後,劉邦才知道為君的好處。到漢武帝的時候,儒家被定為統治思想,此後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統治思想。

從漢末三國兩晉,到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大戰亂時期。漢末動亂的原因,這裡且不說了。亂世之中取得權利的人,大都是從前朝自己主子的手上取得的政權,包括曹操父子,司馬氏父子,以及後來的劉裕,蕭道成,蕭衍,莫不如此。這種行為是不符合儒家道德的。因此,這一時代,儒家是不吃香的。

到楊堅統一中國,國家在政治上又實現了大一統,這是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變得重要了。於是,儒家重新被重視起來。

從題目描述的這些事例中,還蘊含著儒學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隨著是代的前進,不斷髮展的過程。比如魏晉時期出現的玄學,在現實政治條件下,儒家不吃香了,他們便把老子,莊子與儒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學問玄學。

因為玄學的產生,使得外來的佛學與中國文化融合,形成中國化的佛學。這樣,就形成中國文化核心的儒釋道三足鼎立之局。釋與道雖然在某些時間很興盛,但中國文化的根基,始終是以儒學為根本。

唐初時期,是佛學大發展的時期。佛學的被推崇,與女皇武則天有些關係。如果按照儒家的觀點,武則天的執政是違法的。既然儒學不能給我支持,那麼,我就從其它學術中尋找自己合理性的理論依據。佛家理論能給以幫助,自然受到推崇。武則天的推崇佛教,與南朝時期興梁武帝的崇佛,在內在上,應該是有相同原因的。

佛教在中國流傳之後,中國文化就形成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隨著不同的時代情況,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時佛突出一些,有時道突出一些。但知識分子主流思想,還是以儒家為主。

宋徽宗崇信道教,是有他個人原因的,這與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有某些相同之處。儒家思想,對人生的終極關懷上是不太關注的。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現實政治。孔子不是曾經說過嗎?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對於一些政治上庸祿的皇帝,他們對國家治理的關心,遠遠不及對自己個體生命的關心。他們在享受了人世的榮華富貴之後,更關心的是,百年之後,自己到那裡去。而這些,佛教與道教,都有自己的回答。這是宋徽宗與嘉靖皇帝這些人崇奉道教的原因。但就算是這些人當政之時,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態,還是以儒為主。

儒學在南宋發展到理學階段,理學是吸收了很多佛學成果的。這也是它與時俱進的表現。理學形成之後,統治了中國上千年。

明末李贄是大思想家,他雖然對當時的主流思想進行了批判,但卻很難說他的思想與儒家完全不同。不過是儒家內部的學術派別之爭。理學從兩宋時期形成,已經過了幾百年,李贄的思想代表了對已經僵化了的儒學進行發展與創新的努力。但是,由於理學絕對維護統治者利益的作用。使得統治者必然盡力維護它,所以,李贄最後自殺。李贄的自殺,標誌著儒家文化,主要是理學,已經失去了在舊的體制內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在清朝建立之後,理學繼續成為統治思想。其內在保守的傾向,為中國近代的落後,埋下了種子。

清末洪秀全的失敗,與他反孔大概是有點關係,因為他信了洋教,拋棄了自己的祖宗和文化上的根,因此失去了知識分子的支持。但即使是他不信洋教,恐怕也很難成事。當然,歷史不容假設。

綜上,此題的表述應該是把因果關係搞反了。應該說,在近代之前,亂世之時,儒家很難發揮作用。治世之時,儒家都會產生很大作用。因為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際,已經失去了思想發展和更新的能力。所以,到近代以後,他已經失去了做為政治統治思想的資格。但作為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直到今天,儒家思想依然可以提供給我們很多有用的東西。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一派胡言,美國沒有腐儒學說為什麼哪麼發達?沒有動亂?歐洲也沒有腐儒學說為什麼哪麼發達?沒有動亂?…東漢末年哪麼尊重腐儒學說,為什麼哪麼亂?為什麼是白骨露幹野,幹裡無雞鳴?晉朝哪麼尊重腐儒學說,為什麼會有八王之亂,漢人輪為兩腳羊?如果沒有冉閔,漢人會滅種…關健是制度,民主制,真正的民主制,不是徒有雖名的民主制。


風中的沙8474


尊儒,對維護國家穩定是雙刃的。一方面有穩定的作用。因為建立國家管理體系外通過文化,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內容來馴化百姓,讓人從平時的教育,思想上就讓你感覺應該那麼做。但同時當壓迫到一定時候,改造換代就會變成戰爭,血腥屠殺!


珍珠黑月季花1


在歷代的統治者中都扛著儒家大旗儒家思想嚴然成了統治人民的敲門磚,細觀歷史又有哪個朝代又逃脫了走向覆滅的呢?在滿口仁義道德之下統治者又是怎樣推動社會向上向前發展的呢?為什麼中國社會走到了近代己遠遠落後於西方文明的呢?沒有拋棄儒家思想的社會難道真的繁榮倡盛?就一定對嗎?為什麼中國社會總沒逃脫在一定的時期總要想廢除儒家思想呢?難道我們的文化真沒短處總是那麼致高無尚,真是民族發展所必須的靈魂?真是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的催化濟?傳統的思想文化總是需要以歷史發展需要而審視繼承的,它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進步而更新的,否則死般硬套盲目繼承總會防礙社會進步的。

縱觀世界各國的文明發展,凡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走到近代分分落伍,甚至遠遠落後當今發達國家,這總文化防礙了社會進步難道還不值得反思?不值得審視?不值得否定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嗎?到是一些國家歷史較短沒有誇獎祖宗優秀芸芸的資本,當今卻發展世界一流,據知日本過去一直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較深,但至明冶維新後大膽拋棄了儒家思想到是一步"脫亞進歐"走到現在成為世界強國,我們能說日本棄掉儒家社會就混亂了嗎?日本就沒有文化了嗎?世界上還有哪麼多的國家根本與儒家思想無緣難道它們就一直混亂到現在?怕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吧。

繼承只能在否定與肯定中繼承,盲目繼承是有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