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腹瀉「十法」,經典實用,建議收藏

腹瀉,又稱洩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水樣便為主要表現的病證。中醫辨證治療洩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顯著的療效。其中出自明代醫著《醫宗必讀》裡的“治瀉九法”因其經典實用,而受到醫家的追捧,正哥在此基礎上補充了“調和”一法,成為“十法”,分享給大家。

1.淡滲 使溼從小便而出,古人言: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適合於大便呈水樣,次數較多,且腹瀉之後無明顯肛門灼痛者。使用淡滲法治療腹瀉,好比是大禹治水,給以出路,讓水從小便而出,而不至於氾濫胃腸。代表性的用藥如車前子、茯苓、薏苡仁之類,代表方如五苓散、六一散。

2.升提 升提清氣,使清陽上升而濁陰下降。適合於久洩伴有明顯的脾虛氣陷表現,如少氣懶言、精神疲倦、納差乏力、甚至脫肛者。使用升提方法治療腹瀉,好比是地上的泥沼,用風吹之則幹,以治療腹瀉。代表性的用藥多是風藥,如柴胡、葛根、升麻、防風、羌活等,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

3.清涼 清熱解毒,分利溼熱。適合於突然腹瀉、暴瀉如注、肛門灼痛甚至發熱者。使用清涼的方法治療腹瀉,好比是熱水沸騰不斷外溢到鍋外,加入幾塊冰使其溫度驟降,不致溢出。代表性的用藥如:黃連、黃柏、黃芩、陳皮、白頭翁等,代表方如白頭翁湯、葛根黃芩黃連湯。

4.疏利 化痰祛瘀,消極導滯,“通因通用”是也。適合於痰飲、食積所致的腹瀉,腹瀉量不多,伴有明顯的裡急後重,大便臭穢粘稠,或夾雜有不消化的食物。代表性的用藥如:枳實、萊菔子、何首烏、山楂等,代表方如保和丸、枳實導滯丸。

5.甘緩 甘味藥物養脾胃,補中緩急止瀉。適合於洩利日久,脾胃受損者,如胃部冷痛、喜按喜揉,納差乏力,倦怠懶言等。代表性的藥物如黨參、人參、黃芪、白朮、大棗等,代表方如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

6.酸收 散者收之,適合於久洩者,代表性的藥物如訶子、五味子、烏梅等,代表方如四神丸等。

7.燥脾 脾主溼,無溼不成瀉。適合於久洩、大便稀爛、形體肥胖、腹部脹滿等。代表性的藥物如蒼朮、陳皮、白朮等,代表方如平胃散等。

8.溫腎 腎主二便,腎陽為一身陽氣的根本,久病及腎。適合於洩利日久、或者五更洩瀉、腰膝冷痛、畏寒肢冷者。代表性的藥物如附子、乾薑、高良薑、補骨脂、葫蘆巴等,代表方如桂附理中丸、四神丸等。

9.固澀 洩瀉日久,如潰決之壩,當以砂石攔蓄固定。適合於久洩、下利清稀、惡寒肢冷、肛門無灼痛者。代表性的藥物如石榴皮、罌粟殼等,代表方如真人養髒湯等。

10.調和 調和者,調和肝脾及內外,使無偏激者也。適合於腹瀉受情緒影響較大,腹瀉前伴有明顯腹痛,腹瀉後疼痛亦隨之減輕者。代表藥如柴胡、防風、白朮等,代表方如逍遙散、痛瀉藥方、當歸芍藥散等。

當然這些方法並非孤立存在的,要隨證變用,不拘於次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