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迷亂的小八戒


現在不是不能載人登月,而是現在這樣做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這是因為載人登月任務很燒錢,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而短期內很難會有較大的經濟回報。也就是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載人登月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在大約半個世紀前,美國先後成功實現了6次載人登月任務。那時距離人類首次進入太空不過大約十年的時間,美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載人登月,是因為當時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正在太空競賽上開展激烈的角逐,他們在宇航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惜一切代價想要超過對方。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率先實現了載人登月。

雖然月球上儲藏著豐富的氦-3,但目前的可控核聚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這些資源還不可利用,所以成本極其高昂的載人登月任務很難得到經濟回報。因此,載人登月已經成功了,就沒有必要再把大量的資金浪費在重複工作上,而是應該用在更需要資金的太空項目上。

此外,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很多工作可以交由無人探測器來完成,這樣不用讓人類去冒著很大的生命危險,而且成本也要比載人登月低得多。我國現在也已經開展了無人探月任務,在今年將要把無人探測器送到月球背面,這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首次。

有了載人登月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從長遠角度來看,月球是人類通往深空的跳板,人類可以在表面重力弱得多的月球上建立基地,這將會使人類在太空中走得更遠。


火星一號


1800多年前,西晉有兩個鉅富,一個叫石崇,一個叫王愷,他們在史書上留下了一段鬥富的“佳話”。

那他們倆究竟有多富呢?根據記載,王愷家裡刷鍋用的都是飴,也就是麥芽糖的糖水;石崇一聽這還了得,就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接著跟進,用絲綢編織了兩道馬路欄杆,石崇就搞了個更長的。因為王愷是外戚,就是皇帝孃家的人,所以後來乾脆司馬炎都出動了,給王愷站臺……

這些鬥富的經歷,放到現在還有人做嗎?馬雲和王健林如果鬥富,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嗎?顯然不會,恐怕腦殘富二代炫富,都不會這麼low。別的不說,單是絲綢浪費在道路上,哪怕是迎接重要外賓,都是一件會被普通百姓咒罵的行為。更不用說,飴糖水刷鍋,根本就刷不乾淨,還會造成細菌滋生。

可這是因為這些鬥富的事情,現代人做不起嗎?恐怕一個千萬富翁就能秒掉石崇和王愷吧?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看待近半個世紀前的人類登月,必須要考慮到當時的背景——美蘇爭霸。

這個背景就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一個結果:非理性。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是牛X的,其中最關鍵的兩條,一是政治陣營,二是科技與軍事。政治陣營是為了拉攏小弟,而科技與軍事則是實打實的叫板。

這種叫板是不考慮實際收益的,和石崇與王愷一樣,以鬥氣為主,那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所在時代的行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送人上天的技術才剛剛開始發展,送到月球並返回,就更加不容易了,即便對於美國而言,我們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也告訴我們,他們為了載人登月,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至於換回來多少價值,who cares?這倒不是說登月就沒有價值,相反,登月成功,讓人類的科學與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對當時而言,這些真不是什麼考慮的籌碼,最重要的籌碼就是,要趕在蘇聯人之前完成。

這其實也就能解釋,美國人在多次登月之後,為何會自己放棄這個工程,把宇宙探索換到其他方向。

這絕對不是說現在就不行了,只不過除了中國還在嘗試以外,美國沒啥動力,而其他國家確實沒這個能力。就算是我們在努力登月,也和當時的情形不同,我們並不需要掐時間,不用和任何人競爭,只要慢慢地根據自己的節奏走就可以了,少犯錯,少花錢,多想想怎麼收益,這才是最優選的考慮。


分子美食家


現在是技術更新,人類已經採用更先進智能和經濟的方法來登陸月球了。

四十年前,美國人為了和前蘇聯進行太空優勢的競爭,由載人飛船阿波羅號率先登陸了月球,這次載人登陸月球,花費巨大,當時花費了數百億美元登陸月球,目前已經沒有國家能負擔起這樣的消耗,而且隨著技術發展,登月的難度肯定降低了很多,無人探測成了主流方向。將會不斷有更多的無人或載人航空器對月球進行登陸和探測。各個國家現在都有自己的探月和登月計劃,中國,日本,德國,印度都有探月計劃的發佈。

最近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國家的嫦娥工程

中國嫦娥工程已經發射了一系列航空探測器,其中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對月球的軟登陸,嫦娥三號完美登陸月球,在月球的實施了探測,嫦娥三號和月兔月球車的配合,獲得了大量高清圖像,還對月球地表成分,所含資源進行的精密的分析,這為下步登月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8年,嫦娥四號將發射升空,登錄月球背面

今年我們國家要啟動探月計劃的第四期工程,將會對月球上更多地方進行深入探測,重要的是將探測和登錄神秘的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據說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有著外星人的軍事基地。今年我們的嫦娥四號將揭開這些秘密,也許真能發現霸天虎的基地呢。

為了實現對月球背面的登陸,我國會在2018年上半年首先先發射中繼通訊衛星,提供對嫦娥四號的通信支持。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在月球背面的登陸和巡視。

同期參與的還有日本等國際競爭者

日本JAXA已經宣佈的探月計劃,將同樣採取無人飛船登陸月球,採用機器人巡遊探測月球。德國,印度也都宣佈了登月計劃。

中國,印度,日本都準備一起奔月,你看好哪家呢?


量子實驗室,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問題。要知道,人類上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71年12月11日,至今已有46年了!

就在2016年12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太空政策指令,宣佈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

那麼,當年美國為什麼要突然叫停“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過40餘年的討論,人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探索太空只是其次,與蘇聯對抗才是關鍵

1947年至1991年,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冷戰”可謂全球聞名,兩者在“太空競賽”方面更是都的如火如荼。

但太空競賽並不是那麼好維續的,它對資金、人力等的消耗實在巨大,而1955年至1975年間的越南戰爭,更是那個時間段美國耗時最長、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實在難以讓美國繼續維續地球以外的競賽。

二、原本登上月球就是假的,後面沒精力再編下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阿波羅11號登月造假這一傳言。然而,如果你看過詳細的分析論斷後,你會真的開始懷疑,阿姆斯特朗究竟有沒有登上月球?

2000年,墨西哥《永久週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阿波羅”登月拍攝的登月照片和錄像提出質疑。

從文章看,戈爾多夫一共提出了六大質疑點:

1.美國宇航員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正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是沒有大氣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風,更不會把國旗吹的飄起來;

2.在所有影像和照片中,沒有任何一個太空背景畫面中有星星;

3.在有“物品影子”的畫面中,各個物品的“影子”朝向是不同的,而因太陽照射所呈現的陰影應該是同一方向;

4.所有影像和照片中,宇航員登陸月球瞬間的動作的全景畫面並沒有被記錄;

5.影像中,宇航員行走的感覺與在地球上一樣,而月球上實際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普通人在地球上跨一步的長度為1米,那麼宇航員在月球上每跨一步應該有5至6米;

6.影像中,登月設備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其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落地速度與在地球上的落地速度是一樣的,而這一現象如果真的發生在月球上,其落地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

除此之外,有人發現,當時拍攝相機使用的是膠捲,而當溫度達到66°C時膠捲就會捲曲失效。月球白天的表面溫度可達121°C,不可能拍的出照片。

最致命的是,2007年,日本月球探測衛星“月亮女神”探測器在經過阿波羅15號和17號著陸區的上空時,沒有發現任何登月設備和人類活動的痕跡。這一發現,幾乎直接判定,美國在登陸月球一事上,造了假!

而如果真是造假,那麼,就不存在題中所提到的,人類四十年登上月球而現在登不上去這一說了。


鎂客網


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們第一次踏上月球。到現在已經快50年了。阿波羅登月工程的背景是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而這場競賽的背景是美蘇爭霸。或者用時下的話來說,發展尖端的航天科技探索太空這件事兒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雙方各自社會制度的優越性。為了贏得競賽,雙方都動用了舉國之力,不惜成本想要獲得成功。

航天工程是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它,憑藉的不止是基礎理論,更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去實現。它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幾次發射,宇航員在月球漫步和採集樣品。我們看不到的是數千位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千個工廠、數十萬工人忙碌有序的努力。

美蘇太空競賽的結局,也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和技術之間的一些區別。就航天方面的科學發展水平而言,蘇聯並不比美國落後逗號,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蘇聯總工科羅廖夫,都是天才型的科學家。美國的總工則是從德國搶來的馮布勞恩。可為什麼蘇聯最終沒能贏過美國呢?這就要考察工業基礎和運行體制。蘇聯航天工業都在國家的控制之下。美國則把許多環節外包給企業去做。從而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並且能夠收到集思廣益之效。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技術升級。

今天我們的航天工程,並不是簡單的抄襲複製,因為有很多的資料仍然是保密的。雖然作為後發國傢俱有一定的優勢,,可以通過他們的公開資料裡透露出來的信息避免一些彎路。但是要實施如此複雜宏大的工程,仍然是對於中國的工業體系的巨大考驗。因為有很多新的材料,新的技術需要重新攻堅克難,從無到有逐步去建立航天工業體系。很多的技術難關只能通過試錯逐步去找到正確的路徑,付出足夠的成本才保證航天活動的安全。

所以並不是說別人已經做過了,我們就可以迅速地去複製。這樣去理解,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在50年前美國人已經登上月球了,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發展技術、積累經驗,才能夠最終安全地把中國的宇航員送上月球,並且安全返回。其實在阿波羅11號登月之前,美國宇航局已經秘密地為總統準備好了兩份講話稿(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科學需要試錯,反覆實驗才能發展;技術進步的代價其實要更大更現實,尤其是向外太空。目前比較成熟的只是地球軌道上的短暫、小規模停留,要到月球、火星上去長期存在,尤其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很多的技術困難需要克服、突破,也許這個時間還會挺長。


松鼠老孫


首先,討論美國登月是否是個騙局是個很幼稚的想法,美國作為最現代的國家,擁有極其成熟的政府和無孔不入的監督機構,如果質疑這樣的國家的航天行為,那簡直是滑稽。阿波羅登月工程前後耗資幾千億美金(按現今匯率大致測算),佔美國當年全國科研經費的五分之一,這筆錢的支出,美國有立項、審批、審核等極其繁瑣的審批流程,豈能作假?這項工程調集了美國大量的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數十萬人參與,幾乎是美國史無前例的“舉國辦大事”。

登月行為,說白了就是美蘇爭霸、激烈競爭下的政治行為,而且面對蘇聯的威脅和載人航天的突飛猛進,美國朝野、政治精英、社會輿論都取得了驚人的一致,舉國參與,當然也獲得了大量的月球一手資料,其中很多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深刻影響,人類至今受益。但也就僅限前幾次登月。

登了幾次月,美國炫耀國力、彰顯實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已經和蘇聯遠遠的拉開了距離,然後美國又搞了星球大戰等計劃,航天飛機、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旅行者號……都遠遠地甩開了蘇聯,倒是蘇聯,最終在各種競爭中不堪重負,轟然倒地,解體了。

一句話,探月工程實在太燒錢了,幾十年前獲得的很多資料還鎖在美國NASA的庫房裡沒研究,啥時候NASA把這些好好研究透了再說,不過NASA兩手一攤,每年就那麼點預算,我還能幹嘛?一次登月,至少是千百億美金的投入,現在的美國,根本承受不起。而且美國人也不是太關注了,那國會也不可能再增加對航天事業的撥款。

當年的登月,除了科研,就是一種形象面子工程,但登月的實際價值真沒什麼,至少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登月看不到現實利益,月球上就算有資源可以用,但怎麼帶回來?那就要花更多的資源和金錢,更多的時間來研究,那更是一筆看不到希望的巨大投入,美國國會怎麼可能同意,反正炫耀實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適可而止吧,難不成再燒幾萬億美金?那美國人還過不過日子了。

接下來登月,就只能寄希望於我們的系列探月工程了,當然如果我們在這個方面有了巨大進步,美國人肯定會加速搞火星計劃,美國人看來一直需要有個對手刺激。


雲中史記


其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就能說明登月是假的。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6次登月,次次成功,第一次還對全世界進行了實況轉播。實況轉播中一個最明顯的漏洞被當時的狂熱和歡呼給忽略了。當時計算機技術還不成熟,大部分的數據是靠手搖計算機進行的,圖像、音頻等數據還是模擬的,實況轉播是用電影膠片記錄的。登月成功後,地面指揮人員和宇航員有個直接通話,一問一答就好像是面對面一樣,這是編導者們的疏忽大意了。別說是模擬時代,就是現在的數字時代,月地間的直接對話也得有5至6秒的滯後時間,可以這樣推斷一下:月亮距地球有38萬公里,純粹電信號也得延遲1秒多時間,來回就是兩秒多,加上四次模擬轉換,延遲5到6秒是正常現象。別說月地間的通話,就是在地球上的兩地間進行實況轉播,也有很明顯的延遲現象呢,所以說,登月是一場騙局,是當時美蘇爭霸時的產物,主要目的是展示實力,獲得在國際上的霸權而已!


一笑象害蟲



人類現在登上月球可以說輕而易舉,四十年前都做過了,已經瞭解了月球的基本情況,沒有必要再做其它的資源浪費了。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幹什麼?第一次是多麼的重要,當你完成偉大的創舉之後。下面的只有追趕的腳步了,沒有多大意思。

現在還有人懷疑美國登上月球是假的,以及看出了許多登月照片上的漏洞,連美國人都質疑登月有假。其實這個問題,美國人一直沒有人出來澄清,他們認為提出這樣問題的人,非常的幼稚,不值得回答。直到我看到有個主持人採訪中國著名科學院的兩院院士對此作了說明(出於避免爭論,就不姓名了),這兩位都是中國頂級的航天技術專家,對載人航天技術有很大貢獻。他們認為從技術層面上講:美國登月是真的。面對質疑,他說:在失重的環境下,拍出那樣的照片很正常。也作了其它專業的回答。我感覺站在專業角度說話,應該沒問題。

現在的社會講究的是後期的效益,如沒有發現和利用出好的效益,再好的事情也不會有人去做。同理,“冷戰思維”已過,沒必要在到處秀肌肉,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對已經證實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再求證一下了。


山人道語


最早登月的是蘇聯,蘇聯的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了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美國登月計劃實際上是一個有著政治和科學雙重目的的計劃。這個計劃出臺的背景就是美蘇爭霸,這是為了展示自己實力的行動。


第一顆人造衛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這是蘇聯人得的第一分。

隨後在1959年9月,蘇聯用探測器撞擊了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將人造物弄到其他的星球。蘇聯人得到第二分。



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蘇聯人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航天飛船,在最大高度為310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週,歷時1小時29分。蘇聯人第一個進入了太空,得了第三分。

美國人於1961年5月宣佈阿波羅登月計劃,從這個時間點上來看,雙方較勁的意味非常明顯。美國人想利用登月計劃一舉翻盤。阿波羅計劃至1972年12月共進行了6次成功的登月,共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

放置在月球上測距用的激光反射器,這是5塊中的一塊

雖然有很多人站出來說阿波羅計劃是一個“世紀大騙局”,這些觀點被NASA一一用證據駁斥。甚至NASA想出一本書來駁斥這些謠言,但由於很多人去信反對說“太瞧得起這些謠言”,而作罷。

這些謠言確實是不值一駁,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還在上面,放在月球上的5面激光反射鏡還在那裡為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服務,我國在中美建交時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月壤,這還在博物館裡面放著呢……

為什麼不繼續進行登月呢?

一是花費太貴,在一些研究成果還未轉化為經濟效益前,美國也是承擔不起的。當然,登月計劃最終效益是非常明顯的,這些科技成果現在還在為我們服務,例如:互聯網。

二是登月計劃的目的已經達到。政治目的和科學目的都已圓滿達成,甚至超出預期。這就不詳細介紹了。


阿波羅13號的三名宇航員

三是當時技術的安全性在今天看來,確實是風險很大,阿波羅十三的事故差點讓三名宇航員回不來。

我們現在還登月嗎?

這個回答是肯定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對宇宙深空的嚮往(月球作為一個前往深空的中轉站再合適不過了),再加上技術的成熟,再次登月的計劃已被提上日程。


月球殖民地想象圖

中國、美國、歐洲、印度都提出了自己的登月計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分為“三大步”。如若計劃實施順利,我國將會在2025年~2030年間實現中國航天員登月。當然,再次登月的目標將會更高,我國甚至計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有人的月球站,為人類最終殖民月球做好準備。


講科學堂


我認為美國宇航員登月是成功了的(可能阿波羅11號,也就是阿姆斯特朗那一次除外)。

對美國人登月造假的傳聞由來已久,並且美國一直有這麼一些民間組織堅持蒐集、分析和發佈NASA造假的證據和報告。相比之下,最相信美國人沒說謊的恐怕就是大洋彼岸的中國人了。

至於說美國40年前登陸了月球為什麼現在不去了,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技術。以前的技術過時了,新的技術又沒有研發出來,所以現在沒有登月所需要的大推力火箭和飛船了。

二、必要性。40年前人類登月實際上是國力和國家制度的競爭,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可以舉全國之力卯足勁發展火箭、衛星、飛船和空間站,相互比著誰先發射誰的衛星重誰打得高,一旦贏得一局太空競賽必定舉國歡騰,因為那是國家的面子。然而當大家錢花得差不多了都理智下來的時候,就會檢討,我們為什麼要登月?我們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和石塊裡面發現什麼了嗎?如果這些東西沒什麼價值,還有必要花那麼多錢送人上去嗎?

三、成本效益。上面說了,美國人從月球上帶回了樣品,不管它是人手挖回來的還是機械手挖回來的,總之科學家們對這些樣品是翻來覆去研究了幾十年。如果發現了這些樣品中有可開採價值的戰略性物資的話,登月任務還是有可能繼續下去的。據說月球上有豐富的核材料氦-3,但可以肯定的是其開採和提純難度也將是空前的。所以說繼續送人上去探礦在經濟上不划算。

四、沒錢了。蘇聯消失了,這美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連座空間站都是拉了一大幫國家湊份子才搞起來的,到現在都快失效了維修的錢還不知道找誰出,宇航員自己都送不上去接不回來,你叫他再送人上月球?!

就以上四點,美國人現在登不上月球也是一點都不奇怪了。

現在來說說中國。有人說送我們的宇航員上去把星條旗拔掉。我們能行嗎?

我覺得當今的中國,更加實際了,不會再頭腦發熱出風頭幹傻事。探月工程三步走計劃就是證明。咱們一步一步來,繞、落、回。探測器帶回樣品後我們會自己分析研究,看值不值得送人上去做進一步的採樣。如果機器採樣幾次都沒有有價值的發現,也許我們就不再送人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