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號!高層首次明確定調 A股公司集體異動 這只是開始!名單

重磅信號!高層首次明確定調 A股公司集體異動 這只是開始!名單

9月5日,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要抓緊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工作。

這是官方首次明確提出,要搞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這個是重要信號!

從全球角度來說,在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經濟增長很難重演GDP持續高增長,哪怕是美國。

大家一直在羨慕美股史上最長牛市,但是,主要還是像亞馬遜、特斯拉這些公司,過去幾年對資本市場的帶領是非常強的,傳統行業反而表現一般。

放在全球的資本市場,大家都是這樣的,全球進入到一個總量經濟低速增長的階段,科技和金融、地產走向繁榮,而普通製造業的競爭力很難恢復。

全球資源有限,再加上富國和富人本身進入了老齡化的階段,整體的經濟增速就是保持相對的乏味,甚至是下行。

從長期角度說最確定的機遇的方向,在於更加依靠科技的力量來帶動整個效率的提升。

此次高層的定調,科技立國戰略得到強化,這是好事,利好科技股!

從定向降準到“退稅”再到當前扶持中小企業,高層意思非常明顯:全力扶持核心科技,並且加大減稅力度!國家轉向的決心很大。

雖然,中國當前總的槓桿率(包括政府、非金融的企業、居民部門等)是255%,在全球居於前列。但在一項海外機構投資者調查中,發現海外資金反而比2015年之前對中國信心更足了。

以前我們老是玩虛放水,從海外投資人的分析框架裡面覺得特別是過剩產能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很難看到自身的造血能力。

但從近幾年,我們堅定不移地去槓桿,發展新經濟,擺脫房地產驅動的模式,國家展現了刺破泡沫的決心同時加大開放,反而更能吸引外資資金。

隨著中國經濟轉向依靠技術創新的發展模式,債務負擔下行,利率下行,A股的價值就上來了。

當然這也就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問題:A股的國際化。

今年以來,北上資金淨買入2226.25億元;滬倫通也已經加緊提上日程,A股在走向國際化。

全球過去五年,從2012年開始,到2016年、2017年,是發達市場的表現明顯好於新興市場。

而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重,MSCI中國(包括港股、A股)佔MSCI新興市場的比重大概是30%。

中國的GDP現在佔了新興市場47%左右,最快到2020年,中國的GDP佔全球新興市場的GDP的比重應該是超過50%。

最終,海外G20的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應該是標配甚至超配。按標配來算,就是從現在的33%配到50%,這其實是更大的一個量。

隨著A股的國際化,A股整個估值的體系也會靠近發達市場。

那我們要關注的什麼呢?

就是要找到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就是三去一降一補裡面孕育著中國未來的資產。

那是什麼?科技創新。

在經濟大繁榮高增長時代,賺錢很容易,比如說10年前或者15年前,只要去買房子,閉著眼睛就可以賺錢。

現在,躺著必然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哄而上靠隨大流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未來,中國技術開發能力越來越強,製造業的含金量也在提升。

A股港股美股這三地上市的中國公司,研發投入居前4%公司,佔了整個研發投入的80%左右。這也就變成頭部效應,科技巨頭強者恆強。

但,不是非要在大家都一哄而上的時候買,你可以觀察,在它性價比最好的時候進行配置就可以了。

在美國80年代,哪怕1987年有一場股災,這些最優秀的公司都是很快的把這些由市場恐慌引發的坑填了以後一路走牛。

從1970年熊市至1995年5月,漂亮50組合年化收益率為13.13%,戰勝全市場組合的11.67%。

依靠每年1.46%的領先,25年過去,漂亮50的累積收益率比標普500高出了37%。

重磅信號!高層首次明確定調 A股公司集體異動 這只是開始!名單

最新計算結果表明:

即使從“漂亮50”股價最高點的1972年末開始投資到現在,其累積收益率也會超出標普500整整1倍。

如果回頭看那張“漂亮50”成分股的圖,你會驚奇的發現,這50只公司大部分今天還存活著,而且依然是各自領域最牛的公司。

重磅信號!高層首次明確定調 A股公司集體異動 這只是開始!名單

我們現在就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總量平庸、結構轉型加速,面臨著“挖坑時刻”。

這個時候,有一批中國各個領域,有傳統領域的,有消費、科技領域中國最優秀的公司,慢慢地成為全球最優秀的公司。

我們其實是在與贏家共舞,如果說2001年到2016年,價值投資的大勢是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按照這條主線去尋找最好的資產。

現在就是中國從高增長走向高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去尋找強者恆強的未來巨頭。

招商策略團隊在深度報告《重估稀缺科技龍頭》提出了一個指標“研發支出前盈餘 (E&R)”,用來衡量科技股的估值水平和內生增長。

按照這個指標,我們發現2017年A股上市公司研發佔比前五的是恆生電子(48.5%)、四維圖新(42.4%)、貝達藥業(37.1%)、北方華創(33.1%)、全志科技(28.5%)。

經過預估之後,預計2018年內生增長能力前五的企業包括納思達、北方華創、中際旭創、兆易創新、中環股份。

對於這個名單,你有什麼想說的呢?A股裡哪一隻是你認可的未來巨頭呢?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