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據臺灣媒體報道,歌手張韶涵的舅舅昨日帶張父出面受訪,指控張韶涵棄養父母。“家醜”風波再起,張韶涵則在河北開唱開心與歌迷互動,看起來心情不受影響。

張韶涵的舅舅與父親一起出面向媒體控訴張韶涵棄養父母,稱她未實現每個月給父母6萬臺幣和各買一棟房的承諾,要張韶涵下跪認錯,還揚言要毀了她大陸演藝事業。而張韶涵昨日則在河北石家莊開唱,她陶醉閉眼唱歌、開心露燦笑與歌迷互動,看起來心情不受影響。

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有粉絲則針對家醜風波留言:“我們永遠挺你~這樣的父母跟舅舅,斷絕關係吧!”“加油!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別理會那些想打敗你的人。

其實張韶涵遭家庭控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今又遭二度控訴這背後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認為這其中與親子關係的惡劣有一定的關係。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孩子早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試想如果孩子與自己關係惡劣,那麼我們對孩子進行引導,孩子又怎麼會聽你的呢?

與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時期一般發生在小學階段,因為孩子小學時期自主意識覺醒,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這時對於事物和人際關係有了自己的一些模糊標準,所以這個時期是父母與孩子建立溝通的好時期。

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因為這個時間段往前孩子太小,自主意識還沒開始舉行,許多事情孩子大多數還在依賴父母,而往後孩子進入初中後,青春期的來臨孩子叛逆心理初顯,與父母更加不願意交流,如果小學時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會有效的緩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很多家長都苦惱說孩子上了初中之後,青春期非常叛逆,不和自己交流,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非常懂事,有事情就和父母積極溝通,那是因為別人家的親子關係良好,孩子當然願意和家長溝通了。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下面我會結合幾個小案例給大家說明一下!

維護孩子的信心

愛迪生小的時了侯曾經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母親卻認為,老師當面罵學生“笨”,這恰恰說明了老師自己的無能。愛迪生的媽媽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千方百計鼓勵他多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愛迪生後來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大科學家,與母親的悉心教育充分鼓勵是分不開的。

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根據這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別讓孩子丟失自己的自信,這對孩子是最基本的心裡因素,一擔孩子喪失信心,就會做事之前都感覺“我不行”的自我標籤,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發現孩子的特長

在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父親有一次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等到麥克斯韋畫完交卷時,父親邊看邊笑了起來,因為滿紙塗的都是幾何圖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葉子的。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於是父親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後來又教他代數。果然,麥克斯韋最終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數學家。

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孩子在3到5歲的時候是最能體現自己天賦的時候,“三歲看大,五歲看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孩子的這個時期,我們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正確的引導孩子的特長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學會承擔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這12.50美元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男孩每逢週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自己的過失,讓我明白了什麼叫責任。”

張韶涵二度遭父母控訴,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這個案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但是從中理解讓孩子學會承擔的人並不多,承擔是一個人終究要學會的,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這種種承擔的責任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也是極其不利的,畢竟每個人都要有自己需要承擔的。

親子教育是我們父母一直在研究、探索的,今天帶來的這幾個小案例希望能給父母們的一些思考,引起自身的反思,希望更多父母能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