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解讀

奠定區域發展的基石

——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解讀

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解讀

武威城市新貌。本報通訊員 劉忠

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

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單元,是區域發展的基石,也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日前,由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編制的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正式出爐,同時,配套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

去年以來,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市情實際及時編制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著力發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和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不僅對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而且對全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基本現代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郡縣治 天下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郡縣治、天下安。省委也明確提出,儘快編制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既做好頂層設計,又體現地方具體實際,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做到區域協調互補,又統籌各地優勢特色避免同質無序競爭。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需要以壯大縣域經濟為支撐,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和持續增收能力、提升穩定脫貧的質量和效果。

號角已經吹響。武威市率先行動起來,2017年5月,武威市委召開徵求全市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意見建議座談會。6月,武威市委四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聚焦富民強縣,強化產業支撐,做大做強縣域經濟。隨後,武威市委託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編制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於今年6月印發實施,同時,配套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

武威市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武威市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此次編制的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中的“1”是指《武威市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綱要》,“4”是指《涼州區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民勤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古浪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和《天祝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

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全市上下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各類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規劃確定了今後武威市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及發展目標。通過優先生態保護、加快改革開放、實施樞紐再造、創新工業轉型、打造文旅引領、加快鄉村振興、推進新型城鎮化、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八個方面的任務和加強政策激勵、實施發展行動計劃、強化組織實施三個方面的具體舉措,確保近期到2020年,縣域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地域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期(2021—2025年),縣域經濟的整體實力、核心競爭力、區域影響力顯著增強,新舊動能基本實現轉換,產業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各縣區地域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培育形成在全省具有重要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產業、企業和產品品牌,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基本建成。遠期(2026—2035年),各縣區實現富民強縣的目標,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武威市全面建成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成為河西走廊一顆亮麗的明珠。

因地制宜 各有側重

“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特點鮮明,以總綱為領,各個縣區根據自身優勢,發展方向也不相同。

涼州區是武威市縣域經濟的先鋒隊、排頭兵、領頭羊,以壯大提升具有創新、開放、特色、包容內涵的現代城市經濟為主線,以“築樞紐、興城市、聚人氣、建平臺、營環境”為抓手,以打造甘肅內陸開放型生態工業、促進文化旅遊跨越式發展、建設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和推進鄉村振興為重點,放大優勢、彰顯特色、補齊短板、增強動力、提升品質,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和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全面提升對全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民勤縣主要挖掘培育民勤農業、文化旅遊、鄉賢資源新優勢,以發展特色種養加、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遊三大產業為主攻方向,以戰略支撐平臺建設為支撐,建設全國節水高效優質農業發展基地、沙區特色農業種養基地,培育綠色節水型製造業和服務業,打造沙漠風情生態旅遊目的地,促進縣域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使民勤縣位列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前列。

古浪縣將按照“穩脫貧、保生態、築特色、強陸港、建平臺”的思路,大力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加快發展特色經濟、勞務經濟、生態經濟、開放經濟,推動富民和強縣相統一、城鎮和鄉村相協調、改革和發展相結合,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相促進,努力把古浪建設成為河西走廊新興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支撐國際陸港發展的加工貿易基地和甘肅紅色文化旅遊基地。

天祝縣以建設河西走廊富饒美麗的“青藏之眼·生態天祝”旅遊勝地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中心任務,保持社會和諧、長治久安,實施生態立縣、創新驅動、產業富民、人才引領戰略,加快打造以文化旅遊為主的首位產業,加快建設高原特色農業基地,加快培育高原藏鄉特色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做大縣域經濟支撐平臺,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事業發展,打造區域特色競爭力,爭當全省藏區發展排頭兵,全力推動天祝縣域經濟邁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規劃明確提出,以培育到村到戶增收產業等為抓手,通過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兜底保障以及危房改造等扶貧手段,緊盯2020年全面脫貧時間節點和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標準,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在脫貧攻堅重點和脫貧措施落實上再聚焦再精準,切實以敢死拼命的勁頭,精準發力、集中攻堅,確保按照脫貧既定時限節點全面完成脫貧任務。

產業優 生態美

武威市地處祁連山東段,發展和保護的任務並重。對此,武威市明確提出要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在處理縣域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的關係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實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按照“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治風沙”的戰略方針,加強全域空間管控,優化縣域經濟佈局,推進戰略性功能區建設,全面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首先,突出區域主體功能導向,加強國土空間功能分區管控,規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涼州區作為重點開發區域,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和循環經濟發展,適度擴大城鎮空間,嚴格保護生態空間,強化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民勤縣、古浪縣、天祝縣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限制開發縣域,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實行保護性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旅遊業等服務業和特色優勢產業。

其次,實施好《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2012—2020年)》《武威市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方案》,鞏固並擴大保護成果。實施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修復和天馬湖及海藏湖水系生態綜合治理,建設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修復紅崖山水庫、黃案灘、青土湖、鄧馬營湖等湖庫溼地生態,提高溼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再次,學習“塞罕壩”精神,發揚民勤治沙和古浪“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精神,發揮民勤全國防沙治沙綜合治理示範縣的帶動作用,建設防風阻沙林草帶,嚴格保護沙區植被,推動綠洲內部及外圍生態修復。堅持生態網絡建設與景觀營造相結合,實施國土綠化工程,更新和修復退化林,織牢由點、線、面構成的高標準綠洲生態安全網。

最後,立足長遠,高點站位,把戰略性功能區建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以城區、園區、景區等為重點,打造一批功能強大、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縣域經濟優質支撐平臺和載體。通過以上方面的努力,將縣域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在一起。

結合產業優勢,立足生態建設,武威市“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還對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進行了規劃,重點是堅持走“大景區、大品牌、大產業、大發展”之路,完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旅遊項目開發,培育文旅要素產業體系,唱響“涼州古城”“青藏之眼·生態天祝”“沙海綠洲·綠洲碧海”等文化旅遊大品牌,推動各縣區創建河西走廊特色旅遊名縣,合力將武威打造成為甘肅一流、國內外知名的歷史文化體驗及觀光、休閒、度假、養生的新興文化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