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你知道吗?中国有1.1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的死亡率

高达10%,其中高达8成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是咋回事?

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诸如冠心病、心梗、脑梗、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糖尿病引起的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首先来看看人体血管是怎么样分布的: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可以看到人体血管遍布全身各处,体内的供给物质就是通过这些道路,运送到身体各处的。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如果道路都出现问题。那么心脏、大脑等器官总是等不到,从血管送来的快递(比如氧气),岂不是要被气死!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没有了氧气,这些细胞就会罢工,导致器官衰竭,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为什么血糖升高会导致上述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病变呢?这主要是因为血管通路不畅、形成大堵车,身体中各快递部门没法将货物送往该去的地方。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造成堵车的原因有下面几个因素: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它们会导致血管堵塞动脉硬化等病变,血管堵塞可能会形成斑块血栓,引起血管病变: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造成病变的具体过程:

1、高血糖

糖尿病的一大特征就是血糖含量高,而高血糖会导致一部分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变为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血红蛋白本来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快递员,不过被糖化后就不再干快递这个行业了。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送氧气的快递变少了,血管内皮会开始缺血、缺氧,导致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路窄了,就容易堵车,导致血小板、脂质堆积凝结,恶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

2、高胰岛素

血糖长期高企,身体会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促使细胞多吸收血糖。然而,一旦细胞本身也满了,对胰岛素的命令也就开始阳奉阴违了,即“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会刺激动脉壁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增生,这会导致血管进一步变窄,加剧堵塞,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加重动脉硬化。

3、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很陌生,其实甘油三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脂肪。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过高的甘油三酯对胰岛β细胞是有毒性的,会逐渐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腐化堕落。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缺乏了胰岛素的分泌之源,血糖就会更难控制。而高血糖又会导致脂肪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加剧糖尿病。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此外,血脂水平升高,大量脂肪分子会堆积在血管壁上,会导致、恶化动脉硬化和血管堵塞。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4、低密度脂蛋白升和高密度脂蛋白

这里要介绍两个兄弟,它们都是脂蛋白家族的成员: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他们两个共同负责体内胆固醇的转运,弟弟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送往全身组织。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不过这弟弟还是有些不靠谱,运的胆固醇多了,就会在路上落下很多胆固醇。胆固醇会堆积在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硬化。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哥哥高密度脂蛋白负责将体内各组织的胆固醇拉回肝脏。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高密度脂蛋白还会清理动脉壁上的多余胆固醇,将其送回肝脏。

糖尿病的终极杀手,竟然是心、脑、外周围血管病变!

如何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核心原则:控好血糖。血糖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血管病理改变,控好血糖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核心措施。

具体措施:

(1)健康饮食:吃低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食物。

(2)定期锻炼:可有效降低甘油三脂和坏胆固醇,更好控制血糖。

(3)监测血糖、血脂、血压:根据相关数值,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4)就医和服用相关药物:如果饮食、运动控糖效果不佳,需要积极就医,根据医嘱服用相关药物。

当然,上述措施依然比较空泛,后续漫画将为您详细介绍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效果、副作用,以帮助您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

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