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對粵港文化(粵語、粵語歌)持怎樣的態度和觀點?

W_螞蟻


答案必須包括實然和應然兩種情況。實然說的是實際情況如何,應然說的是應該如何。

(1)實然的情況。

我說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在大陸的一些親身體驗吧,不見得是回憶殺,但作為八九十年代的記憶,還算是有點特殊。


作為七零年代末八零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大多數沒有那些在之前十年的“浩劫”出生一代的捱餓經歷,也沒有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商品化大潮初起時所出生一代的優渥條件,但卻是生活在港臺文化進入大陸的最高潮時期。這一代人應該說是當年追四大天王人數最多也最瘋狂的一代人吧。街頭磁帶日夜唱的是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和黎明等為代表的港臺歌星的歌曲,錄像廳放的大都是他們的電影帶。

作為這一代人的長輩,許多學者對港臺歌曲持激烈批評態度,我記得宗璞當年還寫過一篇文章,說看了BEYOND樂隊的《光輝歲月》,這首歌歌詞連句話都說不清楚,到處是語病。連王朔這樣積極擁抱商品大潮的作家都說金庸小說、四大天王等是四大俗。

八五年以後出生的幾代人跟之前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已經大不一樣,喜歡香港流行文化的還是多,但到了新世紀之後,大陸經濟崛起,流行文化也已經開始崛起,大陸的流行歌曲、綜藝節目、網絡文化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同時去香港的人也多了,相較而言,香港流行文化就沒八九十年代那麼盛行了吧。當然,這也只是說相對而言。

(2)關於應然的態度和觀點

粵語也是漢語,是以廣東香港等地為主的方言,一個地方方言能夠跟普通話競爭,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粵語和其他方言一樣,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點,有普通話不能及的優點。但現在有地方方言節目和電視臺的地區很少,除了粵語,上海話、四川話和東北話算是比較有代表的方言了吧。但總體而言,粵語的影響似乎更大一點,成了全國老百姓都知道的一種方言,這就跟粵語歌曲等香港流行文化密切相關。
(雖然大陸看到更多的是周星馳的國語版電影,但周星馳的確是香港電影文化的重要代表)


不過這種受歡迎,除了它是流行文化的載體之外,還應該看到經濟的作用。當年,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對剛剛打開國門的大陸而言,毫無疑問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而香港歌星影星等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等對大陸年輕人而言,更是時尚代言,記得當年多少年輕人學著郭富城留一箇中分發型。這也是方言能夠流行的重要因素。

(發哥主演的電視劇和電影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經典)

不過話說回來,香港流行文化,畢竟是流行文化,就如同王朔所說的,的確大多數時候是俗,和精英文化隔閡很大。說要如何看香港流行文化,那就要看你持什麼立場了,你如果是個小老百姓,可能更多地對流行文化持有歡迎態度,如果是個精英知識分子,那更傾向於否定。但不管怎麼說吧,方言的流行,是件好事兒,方言有方言生命力,也會有普通話所不具備的表現力。


西奈山的火柱


其實很多非廣東地區的人都不喜歡香港,原因都有很多的,而且很多人都不喜歡廣東話,也不喜歡港澳臺的繁體字,看到粵語電影就一定要踩,要噴,老是說要我們廣東人說普通話,在這裡,我只想和這些人說,請你們把你家鄉的人都說服他們叫他們都和你一樣說普通話,和你們長輩親戚全部都要說普通話,不可以說自己的方言,把你們族譜,對聯,招牌…的繁體字全部換成簡體字去吧

尊重歷史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