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龙门

龙门又称禹门口,两个名字都大气磅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意义却不尽相同。前者将中华文化中最神秘霸气的图腾崇拜与黄河联系在一起,虽然龙是帝王之象征,至少还相对含蓄,形象上与黄河相关。后者则干脆明明白白以帝王之名命名,分明是要超越自然力,表现出人的意志。我更喜欢龙门这个名字。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又在晋陕峡谷中盘桓腾跃,恰若一条巨龙受困多时,到了这里,早就急不可耐跃跃欲试破门而出。因而,龙门,分明就是龙腾之门,龙跃之门。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高铁黄河第一桥

晋陕黄河特大桥连接山西省永济市和陕西省合阳县,是大西客运专线“三隧一桥”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大桥全长9969米,自西向东跨越黄河,连接起山西、陕西两省,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跨越黄河最长、建设规模最大的桥梁,堪称“高铁黄河第一桥”。

大桥穿越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黄河湿地的边缘地带,沿线分布有天鹅、灰鹤、白鹤、鸳鸯等60余种珍稀鸟类和飞禽种群,为此大桥两侧专门设置了长达7.5公里的声屏障,在防止高速列车与飞鸟相撞的同时,有效隔绝了噪音对鸟类栖息地可能带来的惊扰。

摄影/薛俊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颧雀楼

颧雀楼又名鹳鹊楼,鹳指鹳雀,鹊即是喜鹊,因为这两种鸟栖息于楼上,鹳鹊楼因此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南北朝,由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修建,当时鹳雀楼矗立于黄河岸边的沙洲之上,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成为一方名胜。

鹳雀楼毁于元初战火,再加上黄河变迁,楼景俱失。诗以楼作,楼因诗名,《登鹳雀楼》所寓含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鹳雀楼富含的文化底蕴使得它的复建工程备受瞩目,复建的鹳雀楼座落在近十米高的台基上,外形为四檐三层的仿唐风格,内部共九层,总高近74米。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蒲津渡黄河大铁牛

蒲州城外的蒲津渡历来是重要渡口,开元十二年,唐玄宗下诏由兵部尚书张说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桥,倾唐王朝之国力在渡口两侧各铸四头铁牛做为固定锚地,用铁链串连船只连成浮桥。蒲津浮桥的架设使用前后待续了1900余年,从开元十二年开始修建到金末元初毁于战火,由铁牛固定浮桥的历史长达500年。浮桥被毁后,铁牛依然静卧于黄河岸边,因为铸于开元年间,而被称为“开元铁牛”。

1989年,黄河东岸的四尊铁牛以及所属的铁人、铁山、铁柱先后被发掘出土,成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风陵渡

风陵渡是山西西南端最重要的交通结点,在这个黄河大拐弯的地方,它曾是渡口、同蒲铁路的终点,连通秦晋之好的公路大桥也这从这里飞越黄河。

风陵渡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传说:黄帝贤相风后在这里发明指南针战败了蚩尤,风后死后,黄帝把他埋葬于此,谓之风陵,这个“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后来也就被称为风陵渡。

摄影/薛俊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值得说道的地方

黄河大禹渡

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处集精美绝仑的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禹渡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系山西南大门,历史上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水陆交通要冲,是历代驿道和盐运的必经要道。在漫长的年代里,这里曾是四方辐凑,舟楫连运,车水马龙,商贾不绝之地,现今通道发达,交通更为便利。

据史料和当地传说,公元前2100年间,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舜之命率众治水,随山刊木,踏勘水势来到此处,在这里栽下一棵柏树作为确定高山大川观察水势的标志,在柏树下得到圣水观音点化,悟得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遂把治水大军屯住在这里,由此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连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无遐一顾,终取得治水成功,后人为大禹的精神和功德所深深敬仰,就把大禹受神灵点化治水大军乘舟出发之地称为“大禹渡”,大禹亲自栽种作为标记的那棵大柏树,称为“神柏”。

摄影/薛俊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