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步道

黄河的步道

如果说渺小和恢弘的对比可以让人心生敬畏,短暂和永恒的落差可以让人重回宁静。

那么沿黄的行走将实现一次回归,行走在远方,渡自己,回宁静。

这绝对算不上探险,后来有同行者说某某从黄河回来,旁人问如何?某曰:“活着真好”。我等听者笑喷,这也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当下中国版本了。

黄河的步道

其实,这只是一次旅行,徒步距离长些而已。

黄河的步道

腿长的晋商

时光流转到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的某一天,康家巨贾,德新堂的康笏南,由天成元大掌柜孙北溟陪着,离开山西太谷,开始了他古稀之年的江汉之行。

康笏南早就觉得,自己的血脉里,一定传承了祖上这种擅长千里跋涉的天性。他对出门远行,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喜爱。年轻时,在口外的荒原大漠里,有好几次徒步走入绝境,以为自己已经不行了。奇怪的是,一旦绝望后,心里怎么会那样平静,怎么会有那样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就像把世间的一切,忽然全都卸下来,轻松无比,明净无比。随后,一种新鲜的感觉,就在不知不觉间升腾起来。

父亲告诉他,那是见神了,神灵显圣了。他自己倒觉得,那是种忽然得道的感觉。显圣也好,得道也好,反正从此绝境没有再绝下去,一切也都没有终结,而是延伸下来,直到走出来,寻到水或发现人烟。后来只要一上路,不仅精神爽快,身体似乎也会比平时格外得皮实。他一生出远门多少次,还不记得有哪次病倒在旅途。晋商过人之处就是腿长,不畏千里跋涉。

黄河的步道

重走黄河的约定

大概自己骨子里继承了西帮腿长的特征,自从上次沿黄徒步考察完后一直惦记着,什么时候应该再去看看黄河,那个流着不可思议的清澈河水的黄河,那个让人脚走到起泡、累到怀疑人生的黄河,那个沿岸有奇异地理景观、有古老山西残垣断壁的黄河,那个有很多老人留守贫瘠山村的黄河,那个有独行、有同行、有直面内心、有把酒欢言的黄河。

黄河的步道

徒步旅游带动了户外用品产业经济 摄影/李问

但是日复一日高楼丛林里面的朝九晚五让人心生怀疑,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以什么状态回去。越远离越怀念,越怀念越敬畏。那个重走黄河的约定,既近在眼前又模糊得如同前世。

直到黄河电视台拍摄专题《表里山河·行走山西》,朋友问我,要不要去走黄河。我说七天太长,走不了这么久。“看你时间,走几天也行”朋友说。

行。我几分钟之内就决定了,匆匆调整之后的行程,好像害怕自己会后悔一样,要把事情坐实才放心。

在热闹喧嚣的活动仪式之后,驱车离开城市,长途奔袭,心以超过车行的速度先行抵达,所以当我脚踏黄河土地的时候,没有陌生,只有熟悉,就像昨天刚刚来过,就像每一刻转身都可以看见,从来没有离开。

黄河的步道

走过了,会懂得

我看见的熟悉的空间还在,但是季节更替之下的时间却已经更改。其实一切都在变的吧,除了变化。上次我走近的时候,黄河水是清澈而舒缓的,这次我再次走近,黄河水浑黄了,奔流起来了,这就是时间从不停留的佐证。

黄河,起于无,终于无穷,裹挟泥沙,击破岩石,铺满我们未及的远古冲向我们未达的将来。如果说渺小和恢弘的对比可以让人心生敬畏,如果说短暂和永恒的落差可以让人重回宁静,那么沿黄的行走将实现一次回归,行走在远方,渡自己,回宁静。黄河,就如孕育我们的初生地,带着洞悉一切又无声无息的智慧,在浑黄的河水里,在粗糙的石头缝隙中,在湿软斑驳的泥土岸上,温暖而沧桑地,在我们经历很多很多回去之后,还可以跟我们在一起。

徒步黄河,用脚走路,会有些苦,有些累,甚至有些无聊。但徒步的好处正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走过了,会懂得。”

黄河的步道

健身、旅游、文化探寻,促使徒步群体越来越壮大 摄影/李问

徒步对一个初体验者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是一个从兴奋跌落低谷的过程,体力在慢慢耗尽,徒步次数多了,你会愈发感受到内心荒凉,这样的苦行,意义何在?臆想的安宁怎么敌得过行走的苦难,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怎么化得开现实里面的苟且。

还有徒步这件事情,让我们不得不卸下“盔甲”,因为徒步会消耗你的能量让你无力伪装。如同直言无忌的朋友,或许会让你不爽,但这就像击打,会刺激其你的神经强度,而抚摸会让你越来越软绵绵,直到成为别人手中的“羔羊”。

当然,在路上你有机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比如你有机会体会“拉你一把”的温暖,你可以更多地“经历风雨,分享阳光”。生命的意义或许不仅仅在快乐,在什么呢?格物致知,得亲自去找找看。

若要更好,你该知道走什么路,与谁同行。

越来越好,不用激昂歌唱,不用合掌期盼,只是个选择。

选择,可以三思而后行,可以深思熟虑,切忌浑浑噩噩地盲从,然后是持久地信仰和执行。徒步长距离,是一件与信念信仰有关的事情,由心力决定。

当你行走在黄河最美丽的河岸,倚着岸边绝壁风沙洗出来的崖壁,踏黄土穿岩石,走在草丛里石缝中,走在风沙卷起来、河水响起来的日出日落里面。看得到彼岸光亮的前行,即便艰苦,也是心的愉悦和平静。

世界很大,路很长,风景很多,时间也不少,值得走走看看。但每一步都得自己迈开了腿才成,一步一个脚印,尽量地不走回头路,不绕路,身后长长的距离就是这生命时间的价值了。

戛然而止的行程,各自回家,却没有什么真的离开,再多的别离,也终是一条道。静享孤独,就是远方;人心归处,即为彼岸。

— end —

撰文:荣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