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姨夫不是親戚牛屎不是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千百年來,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一直都比較現實,趨利避害的意識一直深入人心。所謂的姨夫因為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親疏有別的現象更加嚴重。對於農民來說,相比豬糞、羊糞,它的肥力並不是很強,甚至可以被用作柴火,這樣就自然也就有了牛屎不是糞的說法。那麼“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怎麼理解呢?



姨夫不是親 在農村人的眼裡,只有姑媽、舅舅、姨媽才是親戚,但如果是他們的配偶如姑爺、舅媽、姨夫,只是因為婚姻上的聯繫,才有了和自己的親情。一旦感情出現了矛盾,雙方離婚的情況,那姨夫將不會再是姨夫,姑爺也不算姑爺。同時姨夫家裡的喪葬之事也不會邀請晚輩,一般多是獨身前往。


所以雙方之間的關係自然也就會隔了一層。但關係還是在於人相處的,如果和姨夫相處的好,那今後的感情只會越來越濃厚。 牛屎不是糞 雖然在過去農村人對牛一直都有著很深的感情,老黃牛可是耕地的好手。當然老黃牛雖然幹活最賣力,卻一直都只能吃青草、秸稈、麥麩等等東西,同時牛的消化比較快,以至於這些東西吃進肚子裡還沒怎麼完全消化就排洩出來了。

這些牛糞的肥力並不是很強,一般莊稼人都不會用牛糞上肥,多數都會將其用作柴火,過去也有一些地方用牛糞蓋房子。 其實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人不能太過於物質和現實,也不能因為沒有了利益往來就會疏遠關係。同時我們也不要過分的去依靠現成的關係去發展自己,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農村裡關於親情的俗語很多,但總有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比如“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一句,應該去怎麼理解,這句俗語又有著什麼道理?

“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雖然看著比較粗俗,但是“話粗理不粗”,這句俗語說的是非常正確的。

姑父姨夫不是親:在咱們心中,哪怕是親戚也要分個親疏遠近。而姑父、姨夫雖然也是親戚,但是卻是因為他們和自己的姑姑,姨姨成了一家人才和自己有了聯繫,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所以根本無法和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相提並論,甚至是如果一旦自己的姑姑,姨姨不在了,那親戚關係可能就會因此斷掉,所以姑父姨夫這種親戚不算真正的親戚!

牛屎馬屎不是糞:其實這個“糞”不是真正的糞,而是咱們用來提供土壤肥力的農家肥。牛糞、馬糞雖然也可以做農家肥,但是和雞糞和豬糞比起來,卻有著很多的缺點,比如:腐熟慢、發酵不徹底、質地細!很容易發生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熱量,施到地裡對作物造成一定危害。不過牛糞、馬糞卻有很多別的用處,比如牛、馬多以青草為食,所以糞便裡面會殘留雜草,曬乾之後可以當做燃料。

這句農村的俗語說的是無論親戚是親疏遠近,一定要經常聯繫走動,不然哪怕親戚再近也會慢慢疏遠的,所以我們要經常維繫。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問:農村俗語″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姑父姨夫不是親有些道理,但不是絕對的。

姑姨包括叔舅姐與自己有血源關係,這是天然的親。

姑父姨夫包括嬸子舅母姐夫與自己沒有血源關係,沒結婚就是路人,結了婚就是親戚,離了婚有可能還是仇人。

還些身份是親但不是純粹的親,不是固定的親。可有姑姨叔舅姐在,對他們的抬舉很高很親。

如果姑姨叔舅姐先逝去,那他們就是固定的親戚了,對他們的抬舉是更高更親。

如果他們和姑姨叔舅姐離了婚,那麼這個親戚從此也就結束了,如果不是好散,還可能結了冤家。

這就是所謂的"姑父姨夫不是親"。

至於"牛屎馬屎不是糞",不太認同,也就對前一句的牽強附會。

農村過去對豬糞與牛糞羊糞稱作糞,而只對驢馬糞稱才作是"草桔糞"。豬是雜食動物,馬牛羊都是草食動物,但牛羊是反芻動物是細的,唯驢馬糞是粗的,但不管怎樣也是糞,使在地裡也可肥地的。要不鮮花怎能往牛糞上插呢?就是因為牛糞也是糞。








金蘋果老楊


農村俗語“姑夫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說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卻是農民群眾從千百年來的人情世故中提煉出來的精華。用牛屎馬屎不是糞的道理,比擬生活中的姑夫姨夫不是親的道理,十分具有藝術性,然而又入耳三分!

“姑夫姨夫不是親”,姑夫是姑姑的丈夫,姨夫是姨姨的丈夫,他們都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不能跟自己們叔叔姑姑,舅舅姨姨這些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來相提並論!姑夫姨夫與自己的親屬關係完全緣於姑姑和姨姨,否則,形同路人!

姐姐這邊還有一個相關故事說與大家聽。幾十年前的事了,遠房一個表姐在十四歲的花季年齡,她的奶奶派她到姑姑家送幾個粽子,結果姑姑不在家,卻被姑夫欺負了!在那個時代,自己家都覺得窩心,卻私毫沒有辦法!一家人忍氣吞聲,姑姑在大吵一架後也沒有離婚。反而這個受害的表姐卻揹負了一個壞名聲,停止了上學,早早嫁到遠方去了!

雖然這樣的姑夫只是個例,這個故事卻讓聽的人都不寒而粟!對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還真有點怵!

“牛屎馬屎不是糞”,在沒有化肥的歲月裡,農村人主要靠漚制人畜農家肥來提升土地肥力,牛屎馬屎因為合水分多,發熱量低,肥力低,分解慢,屬遲效性肥料,相比起肥力高而迅速的豬糞雞糞來,不太受農村人愛見。所以才有“牛屎馬屎不是糞”的說法。

這些農村老話,在現在聽來,卻能引發人的許多思考。“遠親不如近鄰”的感受相信我們也有很多。人與人的關係關鍵還在走動,血緣親情是一個方面,而平時的互幫互助也很重要!

【關注村姑說村事,我們有緣再相會!】


村姑說村事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親疏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民間也就有“姑夫姨夫不是來親,牛屎馬屎不是糞”的俗語。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姑父姨父不是親。農村自古以來就有“三親,三不親”的說法。“三親”指姑、舅、姨,姑是父親的姐妹,舅是母親的兄弟,姨是母親的姊妹,都是與父母一脈相承下來的親人;所謂的“三不親”指姑夫、舅母、姨夫,他們是都是“三親”的配偶,比“三親”遠了一層,沒有血緣關係。姑夫姨夫處境有點“尷尬”,他們與孩子沒有血緣,只是名義上的親屬關係。



牛屎馬屎不是糞。農民家裡總會養些雞、豬等家禽家畜,以飼料為主餵養,其糞經發酵可施入農田、菜地。牛糞、馬糞也是排洩物,可它們多食的是雜草之類,糞便含水量不多,發熱量不高,分解緩慢,肥力不足,屬遲效型肥料,當肥料施也是不得已而為。有些缺少燃料的地方,常常把牛、馬糞曬乾用來煨土炕,或做其他燃料用。



“姑夫姨夫不是親,牛糞馬糞不是糞”只是一種比喻,且這種比喻欠妥。其實不就是想說,遠房的親戚不太來往,關係淡化嗎?不過,如果你能幹、你富有,說不準它們會纏著求你幫助,向你借錢,還不煩死你!


為生活而提神


關於“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俗語,看似兩者是完全沒有關聯的事情,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有那麼一些相似,具體內容,小幫手給大家說說。

先說“姑父姨夫不是親”,姑父、姨夫,我們都知道是什麼親戚,一個是爸爸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一個是媽媽姐姐或妹妹的丈夫,不過,在有些時候,還要加上妗子,也就是舅舅的老婆,這就是一些地方常說的的三不親:姑父、姨夫、舅的媳婦,在當時,為什麼要這樣說?主要還是血緣關係,大家可以看一下,姑姑、姨、舅舅,都和爸爸媽媽有直接的關係,而姑父、姨夫、妗子,都是外人(也就是說沒有血緣關係),從這方面來看,在當時的看法,不是那麼親,假如姑姑、姨或舅舅不在的話,基本就斷親了。

不過這種情況放到現在來看,有些家庭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家庭是不成立的,一是人們的意識增強,親戚是用來維繫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有什麼事,可以互相照應一下;二是姑姑、姨的權利慢慢變大,或者說地位上升(針對以前來說),姑父、姨夫也不得不聽話;三是現在的交通便利,姑姑、姨回孃家不像以前那麼難,以及一些傳統思想的禁錮也會被拋棄(比如以前,結了婚的女子,不能經常回孃家),走動的多了,關係也就近了,再者說,現在很多人,和自己的姑父、姨夫關係很好,有點也會在一起做生意,或者和自己的老表,也非常親,這都是好的現象。

另外,也有一些擔心,隨著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增多,姑姑、姨、姑父、姨夫也都不存在,我們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雖然說不多見,但是大姑、大姨這樣的,如果以後也不見了,該怎麼辦呢?在這方面上值得思考。

再來說“牛屎馬屎不是糞”,提起糞,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一般都是豬糞、雞糞,但很少有人把牛屎馬屎當作糞的,這是因為它們有其他的用途,首先從飼養上來說,豬、雞是吃飼料的,它們的排洩物適合當作糞來處理(可以施肥用),而牛、馬,吃草比較多,它們的排洩物中,會夾雜這一些雜草,並不會像豬雞那樣,把它們的糞便曬乾後,可以當柴火用(在以前,很多人都這樣做,比當作糞便用途大),其次,相比起來,它們的糞便也比較幹,不太適合當作糞來處理,所以,有牛屎馬屎不是糞的說法。

如果把上面兩句話放在一起來看,小幫手認為,表達的寓意是這樣的:親戚是需要維護的,但如何維護?那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我們都知道,假如家裡窮,再親的親戚都有可能遠離你,假如自己家有本事,很富有,再偏遠的親戚,也會不斷的上門來,這是一個現狀,所以,只要自己努力拼搏,等到自己成功之時,即使被比喻成牛屎馬屎,也會有不一樣的用途。

關於“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解釋,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看法或觀點,可在下面評論中留言。


農民的小幫手


說實話,我覺得“姑父姨夫不是親”簡直不要太切貼。

我沒有姨,只有一個姑姑。姑姑已出嫁多年,子女均已成家,這些年來我們兩家走動的也還算勤,所以關係也還不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跟我的姑父之間老是覺得有一定的距離,那種距離不是說你四頭八節常常走動或者故意熱情就能親近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呢?

我爸爸也有個姑姑(我叫老姑),我爺爺走的早,所以,我老姑這些年來我家的頻率也就少了很多,除了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這幾個重要的節日之外,其他節氣都是讓她的兒子們來看節。

前幾年老姑也去世了,就剩下一個老姑父,再加上我們家搬到城裡之後,這樣兩家人之間的互動更少了。自從老姑父也走了之後,兩家之間的關係基本就斷了。

不知道大家都沒有這種體會?

“牛屎馬屎不是糞”,我想莊稼漢們懂懂得這個道理,因為牛糞和馬糞,質地細,分解慢、短時間內發酵不徹底,相比豬糞沒有優勢。所以,利用率低。

不過,在西部地區,比如西藏,牛糞倒是一種很好的燃料。



鮮農場


假如姑姑和姨是一株青藤,那姑父姨夫就是青藤順著攀爬的一根木棍或者竹竿,這也是形成一個家庭的千古模式。青藤有了依附的支持,才能夠向陽通風,開花結果,竹竿木棍有了青藤的纏繞,才能發揮其頂天立地,創造財富,繁殖生命的強大功能,有了新的生命。姑父姨夫是一種依附親戚關係,不是血緣關係。田崗鄉有個吳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吳生是個包工頭,在當時也算個有錢人,其妻王氏,一次王氏的孃家侄女王燕去看姑姑,王燕二十出頭,一米六四的身高,苗條豐滿,白淨的皮膚光滑紅潤,大眼睛高鼻樑,如出水芙蓉,賽三春牡丹。吳生見了這個比自己小近三十歲的侄女,當即骨軟筋麻,想入非非,大獻殷勤,又是買衣服,又是給錢,很快就贏得了涉世不深的姑娘芳心。王氏被矇在鼓裡,還以為吳生對侄女好,是看得起自己,暗自高興,不久就真相大白,侄女有了身孕,吳生逼著離婚,1鵲巣鳩佔。所以說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牛馬是吃草的,草的營養成份微小,被牛馬吸收後,屎裡就剩下乾巴巴的植物纖維,一下雨衝散了,起不倒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這就是本人對姑父姨夫不是親,牛屎馬屎不是糞的理解。


黃漢升866


以前的人們在沒有計劃生育的時候,家家都生很多孩子,所以親戚就比較多,人們根據家庭親屬關係的相處情況總結了這句姑父姨夫不是親的這句老話,同時也排比句帶出牛屎馬屎不是糞這句話。

姑父姨夫不是親,在以前的農村社會家庭中,一直都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所以無論是姑還是姨,都是家裡的女兒,嫁出去都屬於外人了。所以在這種思想下,那麼對應的姑父和姨夫的關係就更不好了。加之以前的時代,交通不便利,人們之間互相親戚走動減少,這樣也弱化了親情關係。所以在農村還有一句話,“就是遠親不如近鄰"。



牛屎馬屎不是糞,一直以來,農民種地各種牲畜的糞便是很好的肥料,但是人們最喜歡的是豬糞和雞糞,很多未消化的飼料可以發酵腐熟,成為很好的農家肥,促進植物生長。但是牛屎馬糞卻很少用做農家肥,因為牛,馬糞被動物充分吸收後水分較大,質地細膩,分解的很慢。不容易發酵腐熟。


但是這句話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也不是絕對的,現在家庭裡的孩子比較少了,無論是姑,還是姨都對於家庭的後代都很有親情,親戚少了,大家自然都多走動,況且現在走動也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無論從經濟能力還是從交通方式都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所以這句話也並不是特別準確。

牛屎馬屎雖然不能入地做肥料,但是在以前很多地區都是很好的燃料,事物的功能不同,只有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響水大米


農村俗語中存在大量不靠譜的話,這句話大概要祘作比較典型的一句。說牛馬糞不叫糞,是否人糞尿才叫糞?難道你要求牛馬都產生人糞尿嗎?再說人們的親戚關係,大概分成血親、姻親和擬製親(包括指認親和乾親)三種。姑夫和姨夫都屬於姻親。至於親的程度,在於有關人的品行、信任和相處。雖然血親關係,兩下兵戌相見的事也有發生。兩下雖為姻親,但互相幫襯傳為美談的事也不在少數。姻親客觀存在,容不得你隨便否定之。例如你叔父的老婆屬於姻親,你不承認是你嬸子能行嗎?你舅的老婆屬於你的姻親,你不承認是你妗子能行嗎?

咸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