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

新化之窗


一部湖南的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不仅在晚清时期湖南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民国后,湖南人依然是活跃在中国政治、社会舞台上的支柱性力量。今天,我们先来谈一谈晚清时期湖南人的作用。

湖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既不是开风气之先的,当然也肯定不是最后开风气的,也正是因为湖南处于这样一个传统和近代之间的中间地带,近代湖南才会养成了以理念为前瞻,务实为先的性格,与近代广东多空想的思潮性人物不一样,近代湖南还是出了很多做实事的能人的。

近代湖南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曾国藩和左宗棠以及由他们训练的湘军集团,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湘军的出现的话,清王朝很有可能就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大潮给吞没了。湘军出现后,用了十年的时间消灭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在太平天国瓦解后成为地方上主持洋务运动的先锋。因而,湘军不仅挽救了清王朝,还为振兴清王朝做了很大的贡献。曾国藩之后,湘军之中能够挑大梁的就是左宗棠了,左宗棠一方面积极办理洋务,另一方面在我国当时面临巨大的边疆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不惧个人生死,率军收复了新疆,此举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洋务派当中,湖南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的,维新派当中,湖南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谭嗣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后来的还有唐才常等人,如果没有谭嗣同等维新党人的毅然赴死,或许后来的中国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晚清时期的反清运动中,湖南人依然是一马当先,华兴会系统里面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革命党人,包括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这些人在辛亥革命的反清的斗争居功至伟。

因此,说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或许略有一点夸张,但是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青年史学家


虽非湖南人,既然邀请了,我就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从去年起,开始在头条做原创自媒体号凡尘往事,主要关注历史领域,期间曾多次跟网友在评论中讨论过晚清的湖南人。有些人说近代以来湖南名人辈出挽救了中国,有句话叫“无湘不成军”,为近代中国做出贡献的绝对不止那么几个名人,很多籍籍无名的湖南人也功不可没。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近现代百余年间,中国内乱不绝,外患频仍,逢此多难之秋,的确是有很多湖南人挺身而出。《辞海》当中,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人士44人,居全国之首。

我看有些文章里,说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清中兴四臣撑起了天下,个人觉得太过夸张。不可否认,晚清中兴四臣尤其是曾国藩、左宗棠的确在满人腐朽堕落的时候,及时维持了满清统治,并在维护国土完整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仅是晚清湖南人的代表。

从晚清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辛亥革命,甚至到1949之前,湖南先后有多批影响中国政治进程的人物涌现,有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学主变派;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以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杨毓麟、熊希龄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焦达峰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以谭延闿、杨度、刘人熙、符定一等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以及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派等。

曾读过一本叫《敢为天下先:湖南人凭什么纵横中国》的书,书中将湖南为何会出现这么多杰出人才,总结为四个字“蛮”、“辣”、“勇”、“智”,个人觉得这个总结蛮好。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以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的这句话结尾,向那些为中华崛起做出贡献的先辈致敬!


凡尘往事


之所以有“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这种说法,与晚晴重臣多为湖南籍有关,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晴重臣均为湖南籍,这些重臣不仅在朝堂之上发挥作用,还推动促成了湘军的崛起,使得湖南籍官员在整个晚清的地位得以提升。在此,笔者就简单介绍下作为晚清四大名臣的这两位湖南籍重臣。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清朝末年,曾国藩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政治上,曾国藩曾历任翰林院检讨、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等官,十年内七次升迁,最终成为影响朝政的重臣;军事方面,曾国藩曾奉命办理地方团练,组建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叛乱之中立下大功;经济方面,曾国藩很早就意识到了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安排了一批学生赴美留学,在学习西方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从这些方面来看,曾国藩无愧于文正的谥号,确实为清王朝的延续做出了很大努力。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号湘上农人,亦是湖南籍的晚清重臣。在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参与抵抗,从此声名鹊起,参与与太平军的正式作战之中,后又参与镇压捻军起义和甘肃回民起义,在这些战役中积累了军功和声望,继而于1876、1877年收复新疆,声望达到顶点。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在晚清多次重要战役中都立下了很大功劳,是晚清名副其实的能臣。

实际上,除了曾国藩、左宗棠这样作为维护清政府统治一方而知名的湖南人之外,曾参与戊戌政变、主张变法革新的维新派代表谭嗣同,也是湖南人氏;参与辛亥革命、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基础的黄兴、宋教仁同样是湖南人。可以说,这些湖南人氏的身影贯穿了整个晚清时期,故有了晚清史湖南人天下的说法。


国家人文历史


原因是清朝末期有能力扶持清政府的主要是汉人,代表就是著名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 左宗棠 胡林翼 彭玉麟

其中曾国藩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湘军的创立者以及统帅,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湘军著名将领,官至闽浙总督,平定新疆叛乱,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胡林翼是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湘军重要首领。官至湖北巡抚。

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湘军重要将领。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所以说为什么说晚清是湖南人得天下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胡说八道历史


晚清时期,以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为代表的湖南籍官员与将领崛起,成为晚清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此外,清末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中湖南与湖南人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涌现出谭嗣同、唐才常、黄兴、宋教仁等著名维新派与革命派领袖人物。

曾国藩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各地的总督、巡抚等官尽管是封疆大吏,但无权插手军事、财政等重要权利。此外,中央高级官员及各省总督、巡抚中,满族与汉族官员人数大致保持一定的平衡,以便相互牵制,并起到调和满汉矛盾的作用。某些重要职位更是只任用满人,而排斥汉人。

谭嗣同

晚清时期,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原的捻军起义先后爆发,由于清朝常备军队八旗和绿营早已经腐朽不堪,失去作战能力,最高统治者只能寄希望于地方所编练的团练。曾国藩等人趁此时机迅速壮大自身军事力量。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在对抗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凭借湘军迅速崛起。为在作战中统一指挥,咸丰帝下令长江中下游四省统一归曾国藩管辖。湘军中的主要将领和幕僚也迅速成长起来,相继担任地方督、抚等要职,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左宗棠更是因为领导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而常常与曾国藩、李鸿章并提。

黄兴

戊戌变法前夕,湖南是国内最为支持变法的省份。在巡抚陈宝琛的支持下,湖南维新派人士积极兴办新式学堂,邀请梁启超等康门弟子前往任教,发行《湘报》、《湘学报》等报纸宣传维新思想。著名的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唐才常等也是湖南籍人士,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唐才常则因领导自立军起义失败而牺牲。

甲午战争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中也有不少湖南籍人士。同盟会成立后,湖南籍的黄兴成为仅次于总理孙中山的二号人物。湖南籍的宋教仁则成为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于1913年被暗杀。因为领导护国战争而闻名的将领蔡锷也是湖南人。

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成为近现代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

参考资料: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

朱东安:《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邵雍:《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张晶


个人简介:张晶,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副会长,从事季我努学社影像中国史方面相关工作。曾参与学社重大项目李顿调查团资料整理工作和南京大屠杀期间外籍侨民史迈士的撰写工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季我努学社


悟空,我是武丁仗剑决云霓,试着回答本题。

岂止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说法所言非虚。

“清孚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史”(谭世骧语)。清末湖南人才辈出,先后出现数个重要的人才群体。

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派人才群体。代表人物是嘉道年间的名臣陶澍,贺长龄及唐鉴,李星沅等,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魏源及汤鹏等。

陶澍,(1779一1839),安化人,官至两江总督,追封太子太保,谥文毅。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政绩:督办海运,整顿盐政,兴修水利。代表作:《印心石屋诗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贺长龄,(1785一1848),长沙人,官至云贵总督。他主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推为“天下府志第一”,著有《耐庵诗文集》。

唐鉴。(1778一1861),善化人,官至太常寺卿,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著有《朱子年谱考异》,《畿辅水利备览》等著作。

李星沅(1791一1851),湘阴人,官至两广总督。

魏源,(1794一1857),邵阳人,曾官高邮知州。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编著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等。

汤鹏,(1801一1844),益阳人,进士出身,官监察御史,著《浮丘子》。

二是咸同年间崛起的湘军集团,代表人物曾,左,胡,彭,郭等人。

曾国藩,(1811一1872),湘乡人,清末重臣,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大学士,两江、直隶总督,追赠太傅,谥号“文正”,功业,著作人尽皆知,从略。

左宗棠(1812一1885),湘阴人,是清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中兴名臣”之一,官至陕甘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追赠太傅,谥号“文襄”。诗文、军事著作颇丰。

胡林翼,(1812…1861),益阳人,官至湖北巡抚,谥“文忠”。政治家,著名将领,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彭玉麟,(1816一1890),衡阳人,官至兵部尚书,名将,追赠太子太保,谥“刚直”,

郭嵩焘(1818一1891),湘阴人,首任驻外公使,著名启蒙思想家。

三是十九世纪末,戊戍年间的维新志士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

谭嗣同,(1865一1898),浏阳人,以一人之死而唤醒天下的著名维新志士,滴血菜市口。

唐才常,(1867一1900),浏阳人,著名维新志士,领导自立军起义。

熊希龄,(1870一1937),凤凰人,著名维新人士,主宪派,民初任“第一流人才内阁”总理。

四是二十世纪前十余年间,即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志士群体。

黄兴,(1874一1961),善化人,革命党领袖,与孙文并称“孙黄”。

宋教仁,(1882一1913),桃源人,民主革命家,为民主宪政流血第一人。

蔡锷,(1882一1916),邵阳人,清末民初军事家,“反袁护国军神”。

蒋翊武,(1884一1913),澧县人,武昌起义的领导者,民国开国元勋。

另有:陈天华(新化人),禹之谟(湘乡人),刘道一(衡山人),姚洪业(益阳人),杨毓麟(长沙人),焦达峰(浏阳人),陈作新(浏阳人)等等。

真是人才辈出,灿若星辰,(这还不包括“五四”以后登上中国舞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群体。因超出本题范围,不述)。这些人才群体,在晚清各个年代都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才有“晚清是湖南人天下”一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湖南人的基本素质与特殊性格是人才辈出的基础。在漫长的古代,湖南发展缓慢,被称为“瘴疠蛮荒”之地,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大都是苗瑶等少数民族,文物远逊中原和江南地区。唐大中年间,长沙人刘锐考中进士,号称“破天荒”,至宋代,文化发达的江西陆续向湖南移民,湖南的经济和文教事业才开始有较快发展,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建立,与江西白鹿洞,河南嵩山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但经元末明初战乱,湖南人口锐减,发展停滞。明洪武年间,从邻省向湖南大量移民,借移民之力,经济得以恢复,文化亦开始有迅速发展的趋势。但到明末清初,闯献造反,清军人关,三藩作乱,各州县迭遭蹂躏,人口丧失了三分之二。清顺治,康雍乾年间,清庭屡颁“召民开垦”谕旨,于是大量移民进入湖南。

这次移民,使湖南全省人口素质得以更新,带来了移民所具有的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加上与少数民族通婚,吸收了苗瑶等民族强悍,刻苦的习性,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省份的特殊民风:朴实勤劳,劲直勇悍,尚气好胜,霸蛮任性。受这种民风薰陶的学人士子,也形成了特殊的士风:质朴淳厚,不尚浮靡,勇于任事,锐意进取,负气好胜。

(二),湖南建省与南北分闱为湖南士子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机制。清雍正以前,湖南还是湖广省的一部,省会在武昌,考场遥远,交通不便,费用浩繁,湖南士子赴试者少,中试者廖廖,名额几乎被湖北人独占。

雍正元年(1723)设湖南布政使司,正式建省,次年设湖南巡抚,驻长沙,同年两湖南北分闱,湖南单独举行乡试,中试名额四十九名,副榜九名,武举二十五名,一举与湖北持平。建省与分闱,既免除了旅途之遥,又减轻了士子经济负担,名额的划分又增加了湘中士子中试的机会,从而激发了湘士求取功名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才之奋起”。正如杨昌济所说:“湖南与湖北分闱以后,文运大昌”,“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此分闱之效也”。

(三),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近代湖南几个人才群体都体现出了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经世致用,从人生态度上来说,就是以天下为已任,扶社稷,济苍生,不以一已私利为进退。从价值取向上说,是追求内圣外王,修齐治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学术风格来说,是联系社会实际,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注重学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尚浮夸。

湖湘学派始终以“康济时艰”,“传道济民”为治学宗旨,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嘉道年间的贺长龄,魏源,也大力提倡经学,后来的曾,左,彭,胡,郭等莫不如此,不但提倡,更身体力行。

正是经世致用的学风,使湖南一批又一批才人志士,树经世之志,治经世之学,修经世之术,成经世之业。

(四),重教尚学之风极盛,促使湖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湖湘士子的成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清中叶之后,岳麓书院成为湖南人才兴起的大本营,以上的名人大多曾就读于此。戊戍维新运动中,湖南还成立了时务学堂和一批学会组织,都成为研究学问和培养人才之所。

(六),人才团队的集聚与人才链条的延伸效应也是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才需要发现,提携,扶持,正因为这样,人们看重千里马,更敬佩伯乐。而发现和培养提拔人才,往往先从自己熟悉的人群中开始,并逐步扩大,渐次延展,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这方面,曾文正公堪称典范。

以上就是我的答题,错误疏忽难免,望诸位网友海涵。











武丁仗剑决云霓


湖南这块地方,在古代叫“荆蛮”,或者是“三苗”,向来是文化未开、少数民族句句之地。清朝之前,湖南在人文方面出的人物,大概也就是蔡伦、欧阳询、周敦颐等有限的几个人。

科举制诞生后,湖南举人进京赶考鲜有及第者,被称为“天荒解”。唐大中四年,长沙人刘蜕考中进士,被称为破天荒。但是湖南的命运并没有就此改变,之后的宋元明三朝,“湖南人物,罕见史传”。

时间到了明末清初,衡阳人王夫之起兵抗清,兵败后著书立说,完发以终,被誉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湖南人的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时间又到了晚清咸丰、同治年间之后,中国彻底进入了一个湖南人的时代。陶澍、魏源是第一批,开启了开眼看世界的先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是第二批,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毅然投身洋务,希求富国强兵。谭嗣同、唐才常是第三批,变法维新,开启了资产阶级叱咤风云的时代。然后是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为代表的第四批,投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民国。第五批则是数不清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辈们,高举马列主义大旗,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有语云:“湘省士风,云兴雷奋,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



在中国近代化的每个阶段,都有湖南人挺身而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最后到马克思主义,这些影响了中国命运的湖南人理念并不相同,但却毫无例外都充满着一颗颗爱国之心。而中国近代称之为湖南人的时代,湖南当之无愧。


攸扬拾羽


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这种说法不准确,晚清风云人物十九湖湘,确实风云际会,但是湖南人更多的是救中国,把中国从百年耻辱中救出来,直到建立新中国。湖南人之伟大在于敢为天下先,忧国忧民,拯救中国于水火。性格中的吃的苦,霸得蛮,耐得烦,又具有坚强的民族气节。有湖南人中国之幸。


创享天


被称作“旷世逸才”的湖南人杨度曾写过一首诗叫《湖南少年歌》,诗中最出名的一句就是“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杨度

在晚清民国那一大波湖南英才中,杨度算是第二波,第一波是曾国藩左宗棠这些“湘军一代”。有趣的是,杨度也的确是湘军后代,他的爷爷和伯父都曾参加湘军。

对于湘军那代湖南人的崛起,更算是一个巧合。太平天国起事,湖南是主战场之一,地方乡贤士绅有了用武之地。当然,更重要的是,湖南人出了一个曾国藩,在曾国藩的带领下,从曾家人(曾国荃曾国华)到湘乡人再到湖南人,一大批人才聚集到了曾国藩的湘军之中,风云际会,“湘军一代”就这么崛起了。

平定洪杨之乱后,湘军中人要么是入朝为官,继续积攒扩大着它们的政治资源,要么是带着传说中当年攻打天京缴获的巨额财富回乡,从政治上和经济上两端都为湘军子弟的二度崛起提供了保证。

像杨度这样的湘军二代,很多人在湖南都享受了远超中国其他地区,可能只有传统的“教育高地”江南才能相比的教育资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办教育的钱从哪里来?大批湘人入朝为官带回的钱,从天京“缴获”回来的钱。

在晚清那波出国留学潮中,湖南人(湘军二代)也同样凭借着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拿到了大量名额,进一步夯实了湖南人在日后中国政治文化圈的地位。没错,杨度就是留日生,黄兴是留日生,蔡锷也是留日生。

所以,湖南人不仅在晚清大放异彩,到了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湖南人仍然是中国最出彩的那群人。


张明扬不说话


晚清是不堪回首的一个年代,彼时帝国内外交困,摇摇欲坠,但也不乏一批名臣能将,而其间尤以湖南人为多。

晚清的湖南名臣大致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郭嵩焘、谭嗣同等。

我们会发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左、胡、彭)居然都是湖南人,说晚清是湖南人的天下有点言过其实,但湖南人占据了晚清政坛的半壁江山毫不夸大。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湖南的名臣们。

曾国藩,被后人誉为中华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曾国藩一手创办“湘军”,其实后人对曾国藩的军事理论有点吹捧过了,曾国藩资质一般,早些年与太平天国作战,屡战屡败,甚至被逼的差点跳河自尽,虽然最后确实太平天国被其剿灭,但事实上太平天国的灭亡,很多的是因为其自身内部出现了问题,内斗、腐败、专制等等。曾国藩还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努力自救自强,可惜大清帝国风雨飘摇,已是垂死之人,曾国藩人力不可逆天。



左宗棠,民族英雄,湖南人,晚清重臣,著名的军事家。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发起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叛乱,最著名的当属收复新疆,否则而今的新中国版图中极有可能没有新疆一省。所以左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歌可泣。



胡林翼,著名将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绘制《大清一统與图》,曾国藩曾说“润之(胡林翼)之才,剩我十倍”。可惜英年早逝。



彭玉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湘军水师创办人,奠定了中国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除此之外,还有第一位出使西洋,睁眼看世界的郭嵩焘,戊戌变法的谭嗣同等等,其实不仅是晚清,在近现代中国史上,湖南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同盟会的黄兴、宋教仁;中公的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等等。可以说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在,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他们,值得我们永生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