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合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取得成效

「聚焦」合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從沙子到電視整機”開創全產業鏈發展神話

「聚焦」合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聚焦」合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把沙子變成玻璃,再由玻璃衍生出電視整機。如今,在合肥新站高新區,“從沙子到電視整機”已經成為現實,這裡正在形成全球最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

從“無中生有”到集聚爆發,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語音等產業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我市首個規模超千億的戰新產業,而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等多個新興產業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今年1~6月份,我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共628家,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3%,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

自《安徽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佈施行以來,我市把推進“三重一創”(即加快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作為實施創新發展行動、加快戰新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抓手,聚焦重點、整合資源、集成政策,實現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並取得成效。

「聚焦」合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頂層設計 匯聚發展新動能

我市注重規劃引領,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制定《合肥市“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極點開發,加快軸線開發,佈局網絡開發,不斷優化新型工業化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空間結構。強化對重點產業規劃的空間約束,細化對各縣(市)區、開發區重點產業的引導,形成優勢突出、差別競爭、錯位發展的協調發展格局,有效避免了分散佈局、重複建設。

據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為貫徹《條例》實施,我市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三重一創”建設的實施意見》、《合肥市支持“三重一創”建設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從產業集聚發展、企業成長、創新研發等各個方面予以支持。同時,著力構建專項資金、政策資金、產業基金及金融產品靈活運用、相互結合的資金支持體系。去年,我市為“三重一創”建設配套資金達28.6億元;其中20億元用於支持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基金設立和建設有帶動和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4.4億元用於支持重大科研平臺建設。

2017年,我市作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市”受到國務院、省政府通報激勵。

「聚焦」合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示範帶動 構建產業新體系

合肥新站高新區成功獲批全省首批新型顯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之後,產業鏈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去年12月總投資400億元的京東方10.5代線順利投產;今年5月總投資15億美元的康寧10.5代玻璃基板實現量產……而在京東方的產業版圖中,包括全球首條10.5代線在內,已經有三條高世代生產線紮根合肥。其中,京東方6代線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6代面板產線,京東方8.5代線的產線產能、良率爬坡速度位居全球第一。

新站高新區如今匯聚了包括康寧、彩虹、樂凱等國內外行業龍頭在內的4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涵蓋面板、模組、裝備、基板玻璃等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

新站高新區是我市6個省級戰新產業基地之一。去年,我市6大省級戰新產業基地完成產值近22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已成為合肥創新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引領發展作用全面凸顯。

此外,我市還形成了縣(市)區、開發區差別競爭、錯位發展的格局。包河區圍繞新能源汽車、創意文化,蜀山區圍繞電子商務、大數據,廬陽區圍繞醫療健康、數字信息,巢湖市圍繞環保新材料,肥東縣圍繞智能製造……各縣(市)區圍繞“選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政策、配套資金,已初步形成集聚效應。

搭建平臺 提升創新能力

在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我市還全面深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為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強大支撐。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2+8+N+3”創新框架體系,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和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先進光源及先進光源集群等8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快建設中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製造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創新轉化平臺。

同時,大力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組建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平臺。其中,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已覆蓋國內60%以上的AI開發者團隊,創新團隊數量超過70萬家,平臺總用戶數達到18億。

此外,2017年以來,我市新增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5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創新平臺19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