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乡村孩子接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进步,这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应该最受重视的一部分。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1 乡村学校的现状

乡村教育的现状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式微”。乡村教育曾经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多、学生多、分布面广。但是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加,乡村学校的规范在不断萎缩。特别是在前面一段时期盲目地撤点并校,更导致了部分学校和教学点的消失,造成了部分学生就就读困难。虽然,后来恢复了部分教学点不完全学校,但是乡村学校学生减少的势头仍然不容忽视。

乡村学校学生减少的重要原因是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目前乡村教育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要。于是,就有不少人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举债在城里买房子,让孩子当城里读书。这样不但加速了乡村学校的衰落,也加重了城里学校的担,造成学位紧张,大班额现象得不到解决。

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教师。 这些年,国家对乡村小学的硬件建设还是有较大的投入的,好多地方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但是,乡村的生活条件本身就艰苦,再加上虽然硬件有一定投入,但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投入。这就造成了乡村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情况,这就更加重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下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不断留失。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2 乡村学校还需要发展吗

有人主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学校应该进一步合并,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城镇,学生住宿学习。也有人主张不能一味合并,要照顾到学生学习的方便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便是实现了城镇化,农业人口也不可能消失。再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人口相对分散,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必然造成学生入学上的困难。

目前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最需要的是人才。如果没有合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良好的教育环境,人才是不会向农村回流的。人才的回流是振兴乡村的关键,良好的教育环境又是人才回流的关键。如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美丽乡村遍布全国各地乡村对人口的吸引力还会增加,这时候很难想象没有一所美丽的学校与美丽的乡村相伴。

从以上情况分析,乡村教育不但应该发展,而且振兴乡村就应该从振兴乡村教育开始。这不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事关广大乡村人口的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3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文件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29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指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指出: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意见》为切实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就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具体的意见措施。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为彻底摆脱贫困奠定基础。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单独核定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确保经费落实到学校(教学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振兴乡村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控辍保学、“大班额”、随迁子女就学、家庭无法正常履行教育和监护责任的农村留守儿童入校寄宿等突出问题。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4 乡村教育前景美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乡村两类学校的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系统规划和乡村教育发展的蓝图,这是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根本保证。只要根据国家的要求,美丽的乡村学校、优秀的乡村教师队伍和可爱的乡村孩子,就会生活学习在美丽乡村中。这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它的绘就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乡村教育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城乡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国家鼎力扶持,多项政策出台,乡村学校前景看好

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