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时期最勇敢的民族,痛击德军,却不被祖国所容!

在人类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地球上大部分地方,民族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外来者如果能够顺应他们的信仰,善待他们的生活,谁当皇帝、外来少数民族还是自己民族主管国家,区别并不大。民族的概念只在欧洲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对于欧洲而言民族即国家,形成国家的依据就是民族。

随着工业革命首先在欧洲崛起,欧洲人的民族主义概念才推向全球,如今已经主导了整个世界几百年了。然而即便如此,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苏联与德国的主要矛盾却并非民族矛盾,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欧洲各族早期几乎承袭一脉,文化都是来自古罗马的基督教,这也是为什么法国面对德国坦克,愿意一秒钟跪下的原因;奠定了俄国庞大疆土基础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德国人,俄国和德国关系紧密,德军大将古德里安回忆称,当他到达莫斯科附近的时候,四十多岁的沙俄老兵告诉自己,苏联人民等了他20年。

苏联二战时期最勇敢的民族,痛击德军,却不被祖国所容!

家喻户晓的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章中,非常客观的讲述了德军入侵苏联时俄罗斯百姓的表现:俄国富人们跟着德军回来了,苏军撤退时给俄罗斯百姓发放的武器,希望他们能够自发组织与德军对抗,但是百姓们却在白天上缴了枪支,也有人爱惜面子,趁夜将武器扔到了街上。然而,更有人参加了德军,而且不仅仅是富人。

苏联二战时期最勇敢的民族,痛击德军,却不被祖国所容!

可见对于俄罗斯族百姓来说,他们的抵御之心并不是宣传中的那么强烈,苏军士兵在强大国家机器的训练之下,愿意与德军拼死一战,很大程度上与后方的培训和严厉的军法息息相关。当我们看到上千万红军慷慨赴死的时候,也不应忽视,苏德战争爆发初期,200万苏军在苏德边境一触即溃,德军称160万苏联军人当了俘虏,英军称保守估计有100万人,苏联至今没有公布数字。

俄罗斯族尚且如此,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实际上更是察言观色,甚至于从俄国崛起时代就与沙俄有矛盾的几个民族,例如境内的芬兰族几乎在德军抵达之前就已经宣布投靠德军。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原本有很多人被征入苏军,德军入侵后将近一半的鞑靼人红军士兵逃离苏军加入德军,甚至最后跟着德军一直退到柏林;苏联境内的车臣人听说德军来了,组成了强大的游击队与苏军较量数年,德军撤退后也不曾放弃,甚至到了90年代还死灰复燃。

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境内却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作战异常勇猛,无一人向德国投降!整个民族只有200多万人生活在苏联土地上,却产生了50万名苏联战士,作战勇敢,16万人获得“英雄”或者“勇士”称号,平均三个人中就有一人,这个民族就是苏联犹太族。

苏联二战时期最勇敢的民族,痛击德军,却不被祖国所容!

苏联犹太族对苏军打赢二战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不仅作战的时候不怕死,而且为苏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二战爆发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族国家,拥有近400万犹太人,他们掌控者巨大的财富,苏联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多次出访美国,用演说为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战争财富和支援。美国为苏联援助的石油比二战期间苏联总产量还多,提供的钢铁、铝等战略资源几乎等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产量之和,而美国这些资源则大多数掌握在犹太大商人手中。

然而苏联却似乎并不领情,二战初期还有没有奥斯维辛集中营,刚刚攻入波兰的德国想要将波兰境内的350万犹太人驱赶到苏联,结果苏联拒绝接收;所罗门·米霍埃尔斯是苏联著名的犹太裔演员,他是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席,二战结束后被克格勃秘密处决,理由是影响太大。

原来,1897年沙俄曾进行过人口普查,当时俄国才是世界第一大犹太国家,有520万犹太人,占世界犹太人总人口的一半,但是沙俄一直怀疑他们想在克里米亚复国,所以一直不待见他们,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焦灼时期,已经国库空虚的尼古拉斯二世仍然拒绝犹太族为自己生长的祖国----俄国的捐款和承担军费,并指责他们别有用心。最后财政危机导致圣彼得堡粮食危机,终于引发了十月革命。

尼古拉斯二世作出判断的依据是犹太大商人在俄国境内影响力太大,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王权;而苏联时期的依据更为明显,首届最高苏维埃24人,16人为犹太人;556名党政军高级领导中,448人是犹太人,这令苏联高层深感忧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