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更好的利用區塊鏈

區塊鏈紮根實體經濟?

創造技術給生活帶來什麼樣變化?

超市購買進口商品,會標註原產地。很少會懷疑商品其真實性,例如如何查到商品,商品怎麼流通。

沒有這些信息,我們會對該商品的真實性產生疑問。

利用現有技術,信息系統,建立一個從包裝打碼開始,結合配送過程商品記錄。

電商中常用物流追蹤技術到最後整個消費者系統的下單消費數據。數據都可以通過現有的系統實現。

企業如何更好的利用區塊鏈

保證商品真實性確定沒問題了嗎?

不。商品在供應鏈中溯源流通問題上,存在以下三個痛點:

1

1.商品溯源可能還要往前追溯,最好能夠將該商品生產環境記錄下來。

如果是農產品,甚至要記錄生產環節關鍵細節,比如農藥的施用問題、降水乾旱問題。

如果這些數據能夠如實記錄,對於增加商品的可信度會有很大幫助。

不僅僅是物流上的數據,還需要更多信息錄入,

比如該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的信息,這樣勢必讓消費者可以看到完整的參與方數據,以此來增加更多信任背書主體。

2

2.針對痛點1的描述,多信息記錄都是在單一的系統中。該信息系統是中心化系統,存在可能單一個體作惡問題。

即假如該供應鏈中,A公司主導項目,眾多環節的信息都被記入到A公司提供的信息系統數據庫中。數據可能遭受黑客攻擊導致數據丟失損壞等問題。

系統是中心化的,可能存在人為作惡修改數據可能性,威脅整個數據真實性。

3

3.主流系統在整個商品供應鏈中,存在信息孤島問題。

通常情況下整個供應鏈存在多個信息系統,而信息系統之間很難交互,導致信息核對繁瑣,數據交互不均衡,造成線下需要太多的核對及重複檢查才能彌補多個系統交互的問題。

支付和賬期問題造成的重複審計成本也特別高。

區塊鏈,適合解決這些問題。

企業如何更好的利用區塊鏈

痛點1,區塊鏈多方參與,共同維護同一個賬本形式,爭取儘可能多的商品供應鏈參與方參與其中。

參與方越多,共同維護的數據越多,越容易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數據信任背書。

痛點2,區塊鏈自身去中心化的特徵,分佈式的網絡天然克服了中心化系統的各種弊端。還能迴避人為作惡或者數據意外損失問題。

痛點3,多方共同維護同一賬本的特性,幫助打破不同系統間信息孤島問題。還可以帶來支付即結算清算功能。減少多方重複對賬且帶來的問題和成本。

區塊鏈數據在上鍊之前的真實性問題,也是大部分人擔心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上鍊後數據真實,不可篡改,尚未上鍊前的問題並不能提供幫助,目前也已經存在多種技術手段,

比如說在商品噴碼上鍊時,包裝盒裡面放置一個綁定電子標籤GPS設備,通過輸入對應實時GPS數據上鍊,跟隨著該商品記錄供應鏈中實時流轉的GPS定位信息,即可保證該商品在區塊鏈前地理位置真實性。

或者說通過物體數字指紋技術來鑑別藝術品,通過建立鑽石指紋庫,來給予物體上鍊前線下真偽鑑定的方式和手段。

區塊鏈技術如何結合實體經濟的思考,使用區塊鏈技術用以保證商品數據。

記入區塊鏈後,整個參與區塊鏈的實體都能透明的看到其中每個環節信息,且信息不會被人為地篡改。

信息容易回溯到記入的每個交易點,且避免了單點數據損壞沒有備份的威脅。

區塊鏈給商品溯源流通領域帶來一個全新的思路,掃除信息盲點,帶來更多的交易信息細節價值。

如何利用區塊鏈來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

優質的核心企業能夠在資本上通過不僅僅只是發債、 IPO,還能通過只是出售其收益分配權的方式來融資,更加能夠讓企業有充足的資本來拓展更多業務,企業發展得更加迅速、強大。

融資企業選定模式不同,企業區塊鏈融資可以分為公募和私募兩種方式。

圖1可以看出公募模式更貼近於IPO,和目前區塊鏈主流的ICO(首次代幣發行)的不同之處在於整個融資過程都要有對應的數字智能合約及法律保障的合同以及對應保證金的設置。

償還融資的模式中不僅僅有代幣償還,還要組合一部分優質公司、企業的融資後利潤分紅作為組合償還,以此來杜絕投資變為投機,而是直接進入到融資難的幼稚企業中。

企業通過融資到的資金進行生產優化擴大化,進而提高利潤後通過利潤來償還融資本息。因此整個體系中對待融資公司、企業的審查條件和交易所中關於本融資相關數據的監管有很嚴格的要求。

從圖2可以看出,私募的模式對比公募,更像一個聯盟內部的融資方式。整個融資媒介從Token(通證)變成憑證。

通過設立聯盟內部的融資審核機構和收益憑證來進行融資的流程管理。融資對象從交易所大眾投資者變成經過審核的內部投資人、機構。整個融資範圍更精準、更可控。

以上兩種融資方式均可以對目前實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供參考方案,兩者不同之處在於融資對象和融資媒介的不同。兩種方式也牽扯到了如何合規監管以及提供良好的投融資方式,這些都是新技術帶來的挑戰,還需要行業更好的發展和法律合規性的探討。

這也是企業在技術革新的潮流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