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办法总比困难多

日前,在2018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支付宝的延时到账被宣布升级为2.0:如果遭遇诈骗,只要延时转账还未到账,及时报警就能冻结交易,一旦警方下达止付指令,转账就能原路退回。支付宝的风控还能进行风险识别,如果判断转账有风险,会主动提示“可能正在遭遇电信欺诈”,并建议用户取消转账或延时转账。这一功能试运行期间,已帮助多位用户挽回了损失(8月22日澎湃新闻)。

在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技术手段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支付宝通过“事前提醒”和“事后救济”方式保障用户资金安全,这种努力值得点赞。报道中的图片显示,升级后的延迟到账系统在转账页面同时显示“取消转账”“延时24小时到账”“立即到账”几个选项,而之前的延时到账设置相对隐蔽,需要层层进入不同界面进行设置。操作的简化突出了对用户体验的重视,也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网友评论认为,升级版的延时到账让遭遇电信诈骗的人有了“后悔药”可吃,试运行期间的效果也证实了这一功能的有效性。但是,如果进一步思量,不难发现,这一功能依旧无法完全解决威胁用户资金安全的难题。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除了升级延时到账功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加强转账管理:自2016年12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转账服务应当向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多种转账方式选择;个人通过ATM转账的,发卡行在24小时办理资金转账,个人可在受理后24小时内申请撤销转账。除实时到账外,其他到账方式均可归为延时到账。但事实上,用户如果并非通过ATM转账,即便选择了延时到账方式,一旦将资金转出,也无法行使“撤销权”,时间一到,资金还是会进入对方账户。而支付宝通过与警方合作,赋予用户一定的思考时间,让未到达对方账户的资金有可能“回流”,以避免用户损失。

但是,如前所述,延时到账的时间毕竟有限,留给用户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时间最长也不过是“24小时”,如果用户在此期间并未醒悟,发现自己被骗,仍然会蒙受经济损失。可见,延时到账升级版依旧无法解决所有资金安全问题。此外,这次升级侧重于强调“遭遇诈骗”时的处理,那么对于用户不小心转错账的情形该如何应对?有无相应措施提醒、保障用户权益?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支付机构重视。

不久前,微信支付就因发生多起消费者转错账维权难事件而被有关方面约谈,腾讯公司承诺将对微信支付进行整改。移动支付已成大势所趋,支付机构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切实保障用户资金安全。面对复杂的网络交易,支付机构应该不断升级技术手段,如针对引发转错账的各种情形,能否通过实名制、用户昵称设置排他性等方式,解决错将钱款转给相同昵称用户这一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支付机构将用户利益真正放在心上,办法终究会比困难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