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 120急救人員「爲生命奔波」 每天出車1200車次

天氣炎熱 120急救人員“為生命奔波” 每天出車1200車次

急救人員對患者進行急救

天氣炎熱 120急救人員“為生命奔波” 每天出車1200車次

室外氣溫越來越高,許家寶額頭上的汗不停地流下來。

接電話、跑下樓、發動車子,拉響警笛……短短半分鐘的時間,120急救人員就已準備就緒。對他們來說,調度指揮中心打來的電話就像是發令槍,接下來便是分秒必爭,終點是等待救援的生命。

近日來天氣炎熱,不少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出現不適,再加上中暑等患者,每年夏季都是120急救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市120急救中心數據顯示,最近幾天中心城區120急救車每天的出車達到1200車次,比平時增加了 11%。

35秒出車,10分鐘到達

早上 7點30左右,120急救“白班”工作人員已經到達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西區分中心普陀分站,準備和“夜班”同事交接工作,要檢查一遍工作所需的擔架和藥品,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

8月7日8點44分,電話鈴聲響起,此時離電話最近的是120急救車駕駛員顧仁杰,他立即拿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消息,“銅川路有一名93歲的急腹痛患者需要立即送往德濟醫院”。

每輛120急救車上一般配有三名工作人員,一名駕駛員、一名擔架員和一名急救醫師,和顧仁杰同時當班的是急救醫師許家寶和擔架員董彬,日積月累的默契已經讓三人形成了一個“急救金三角”,“三位一體”又各有分工。顧仁杰剛放下電話,許家寶和董彬就已經起身,問道“哪裡的病人,什麼情況?”

說話間,三人已經朝停靠在樓下的急救車奔去,從掛電話到上車出發,僅用了35秒。“我們的規定是接到電話後1分鐘內出車,一般情況下我們三四十秒內就能出發。”許家寶說。

在趕往病人所在地的過程中,空蕩的車廂內沉默得有些緊張,只聽得見駕駛室內顧仁杰不時猛踩油門加速的聲音,“開急救車首先要保證安全,然後要在頭腦中快速計算出到達病人所在地的最快路線。”

顧仁杰已經開了6年急救車,從小區的哪個門進去更快、哪條路上車子少,他都一清二楚。

10分鐘後,急救車停在了病人家的樓下,病人家屬已經早早等在那裡。許家寶一邊向家屬瞭解情況,一邊和擔架員、駕駛員一同上樓,用軟擔架將突然出現腹痛的老太太抬下樓,並將其送往醫院。

9點10分,急救車到達醫院,許家寶和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了交接。“每次交接的這兩三分鐘,是我們最放鬆的時刻,終於把病人順利送到醫院了。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都很難……”許家寶嘆了口氣,沒有繼續說下去。

交接完成後,三人拿起1.5升裝的礦泉水瓶,開始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後開車返回普陀分站,等待下一場“生命接力賽”。

一條信息預估患者病情

忙的時候,急救車還沒開回分站,可能就有急救電話打過來了。

剛回到分站沒多久,電話鈴聲再次響起。調度指揮中心給出的患者病情信息是低血糖,僅這一條信息,在急救崗位幹了23年的許家寶已經猜想出了大致情況,“可能是注射胰島素的病人,這類患者很不容易,不吃飯或者少吃點飯,血糖就低了。”

在去病人家的路上,許家寶的心裡已經想好了急救方案,“我們上去後先測血糖,確定了病情是低血糖,就注射點葡萄糖。”他和董彬簡單溝通過病情後,兩人一同快速準備著可能會用到的藥品。

“幾支?”“兩支夠了。”在董彬的配合下,許家寶迅速地準備好藥品,並將手提醫療設備放置在旁邊,方便車子一到就可以馬上提起設備趕往救治。“120急救車的駕駛員和擔架員並不僅僅是開車和搬運,他們都進行過嚴格的急救培訓,都有相關的證書,會協助醫師進行急救。”許家寶說。

十來分鐘後,急救車到達小區,但顧仁杰發現道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急救車無法開到病人家樓下,只能將擔架床推到樓下,再拿著軟擔架上樓。“很多小區停車位都很緊張,尤其是到了晚上車子都停回小區裡了,經常會碰到急救車開不進去的情況,有的時候車子即使能開進去也沒法掉頭,相比於把車子慢慢倒出來,還不如直接把擔架推進去更快些,這是開急救車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我這邊一天出車10次,大概有一半都沒法直接開到樓下。”顧仁杰說。

正如許家寶預估的那樣,病人已經昏迷,血糖低到測不出來。看到家裡老人突然昏迷不醒,家屬已經緊張得說不出話,房間裡只剩下急救人員使用醫療設備進行檢測的聲音。

接過董彬遞過來的藥品,許家寶趕緊給老人注射了一針葡萄糖。“沒事了,沒事了,不要緊張,現在好了。”幾分鐘後,老人睜開了眼睛,腿腳也能活動了。

為了確保病人已無大礙,急救人員又測了一次血糖,數據顯示正常。看著老太太轉了轉眼珠,一直盯著他看,許家寶笑著和家屬說道,“你看,現在眼睛也有神了。”此時房間裡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家屬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並連聲道謝,“這麼熱的天,辛苦你們了,太謝謝了!”

同樣舒展眉頭的還有急救人員,確認病人不需要去醫院後,他們立即拿好醫藥包,準備返回分站。

“救回病人後的心情無法描述”

午飯後是最熱的時間段,停在太陽底下的急救車駕駛室內,溫度不斷攀升,車身已經發燙。分站裡的電話再次響起,普陀區中心醫院裡的一名外傷病人病情嚴重,需要立即轉到九院進行臉部縫合。這次和“急救金三角”一同出車的,還有第一天來報到的“新人”小胡。

在出車前,小胡已經經過長時間培訓,各種急救措施對他來說並不是難題。但對120急救人員來說,更大的考驗還在和時間“博弈”的路上。

小胡協助董彬幾人一同把病人抬上了急救車,開始了他第一趟“出車”。雖然搬運時間只有短短几分鐘,但在太陽的暴曬下急救人員都已經出汗了。經過二三十分鐘的行駛後,急救車到達九院,再把病人從急救車上搬運下來,和醫院交接好。

但在回來的路上,小胡開始覺得有些頭暈、想吐,整個人精神也不太好,許家寶根據他的症狀,初步判斷是中暑了,有可能還有些暈車。回到分站後,小胡去休息室休息了一段時間才緩了過來。

“我剛來的時候也有些不太適應,現在好很多了。大熱天的時候,經常是衣服溼了幹、幹了溼,尤其是中午剛剛上車的時候,駕駛室內會非常熱。”顧仁杰說。

對擔架員董彬來說,最大的考驗有時候是體力上的。在6年的急救工作中,他搬運過的最重的病人是240多斤。“不少老小區的樓道比較狹窄,還堆放著不少東西,所以不太好走。在搬運中受過兩次傷,最近的一次是3個多月前,當時也是抬一個病人下樓,結果腰一下子沒繃住,傷到了。然後硬著頭皮把這個病人抬了下去,送到醫院後再去看病,還好沒什麼大問題。”董彬笑了笑說道。

同樣的,急救工作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誤解。許家寶說:“病人家屬一般都很著急,我們也能理解。有的希望剛剛打完急救電話,我們就立馬能到,但出車有一定距離,不可能馬上能到。”據瞭解,目前120的出車反應時間已經大幅提速,平均到達現場的時間已降至12分鐘左右。

雖然工作各有側重,面對的考驗不盡相同,但“急救金三角”也有一個共同的感觸,“每次把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救回來的時候,那種心情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午飯首選麵條不敢叫外賣

許家寶、顧仁杰、董彬三人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2個小時,“白班”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夜班”是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一天12個小時,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車上,要麼是在去病人家的路上,要麼在把病人送往醫院的路上。”許家寶說。

對 120急救人員來說,午飯時間是不固定的,有時候11點吃,有時候1點吃,有時候沒時間吃。正因如此,不少人都患上了胃病。

11點半左右,三人通過對講機向總機彙報 “準備去吃午飯”,得到允許後便快步奔向了職工食堂,速度和出車一樣快。沒有閒聊和逗留,他們迅速選好菜後開始用餐,一口接著一口送入嘴中。十分鐘後,碗裡的飯菜已經見底。

和旁邊用餐的人相比,“急救金三角”吃得十分“著急”,似乎無需咀嚼直接送入腹中。記者都被這速度驚到了,“吃得這麼快?”

“不快不行啊,萬一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就要走了。所以我們上班的時候都不敢叫外賣,很有可能外賣沒到我們已經出車了。”許家寶說。

在各種餐點中,麵食是他們的首選,原因是吃麵速度最快。但即使是麵條,有時候也來不及吃。前幾天中午,三人在路邊點了冷麵當午飯,剛吃了沒兩口,就接到了總機轉過來的急救信息:曹楊五村有名老人出現急性心衰,需立即急救。二話不說,“急救金三角”趕緊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