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經濟學家如何看待區塊鏈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資產和通證近年來舉世矚目。然而,伴隨著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業界與學界對於加密資產、區塊鏈發展的爭論也愈發激烈。

紐約斯特恩商學院金融系主席DavidYermack評估了區塊鏈技術對促進公司治理的潛在影響。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頂尖華人經濟學家何治國則研究了去中心化共識這一技術對於產業組織的影響。

斯坦福大學克拉克獎獲得者,美女教授Susan Athey建立了一個關於比特幣價格演化的模型,她的模型中,比特幣的需求源自其相較傳統銀行體系在國際化交易中更低的交易成本,這一需求同樣也受到用戶對比特幣技術信賴與否的影響。

互聯網經濟學家如何看待區塊鏈

比特幣有可能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沃土。 比特幣系統有一套清晰明確的規則(雖然不是沒有摩擦),公開的交易記錄(不同於大多數交易方式),數據的通用性甚至超出了區塊鏈的範疇(包括市場價格和交易量)。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已經考慮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從金融市場的設計到用戶行為,還有法律和法規問題。

經濟學家的看法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Netscape創始人)稱:“比特幣,就其最基本面而言,是計算機科學的重大突破。它是基於對加密資產二十年的研究、對密碼學四十年的研究而被創造的,有數千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比特幣是對“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第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問題是指:有一群分散駐軍的拜占庭將軍要通過信使進行聯絡,選擇進攻還是撤離,但是這些將軍中有細作,要如何聯絡才能夠讓忠心的將軍們達成一致的決策。” 找微加ruiecjo源中瑞數字資產系統開發。

彼得·泰爾( Peter Thiel,PayPal創始人)稱:“對於大多數的數字資產我都很懷疑,但是我認為人們低估了比特幣的價值。它就是資產的儲備,就像黃金,可以用來貯藏價值。你不需要用它來支付。如果比特幣最後證明能成為黃金的數字等價物,那它還會有極大的潛力。而且,說實話現在比特幣比黃金還難挖,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它也更受到限制。”

互聯網經濟學家如何看待區塊鏈

約翰·邁克菲(John McAfee,殺毒軟件McAfee創始人、比特幣投資人)。針對JP摩根CEO James Dimon稱比特幣為“騙局”曾說:“你說比特幣是騙局,我自己就是一個比特幣礦工。我們生產比特幣。挖一枚比特幣的成本是1000美元,那請問創造一美元的成本是多少?到底哪一個是騙局?比特幣顯然更能證明我努力工作努力幹活了(一語雙關,Proof Of Work 工作量證明,是區塊鏈技術裡網絡對於解決問題的礦工的獎勵反饋)。

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資產的未來是什麼?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資產的未來是選擇低成本,私密性還是去中心化?當發生爭議時,比特幣服務提供商是保護賣方還是買方?

中本聰提供了一組答案,但是到如今,當初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眾口難調,例如,追求私密性的的人會接受更復雜的系統和更高的費用,但主流的消費者和商家則會要求技術簡單,費用低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