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阻礙生育,有一個最大「絆腳石」

最近,關於二孩、二胎方面的相關話題“不絕於耳”,不管是官方的還是非官方的、專家學者還是平頭百姓、網絡媒體還是報刊雜誌。各地各領域相繼發聲,遼寧省率先獎勵生二孩,湖北、天津、陝西等多地推出鼓勵政策,鳳凰財經引用某專家的話“明年或將全面放開生育!”,新華日報撰文“建議立刻放開生育,不應再收取社會撫養費”、人民網予以轉發,人社部主管雜誌也刊文《全面放開生育刻不容緩》,翻開一些大的論壇關於“二胎、二孩”的帖子點擊量基本都以百萬計數......聲勢之浩大、影響之廣泛,不得不讓人覺得似乎國家真的會在這方面有所“動作”了。

其實,大家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繼2014年的“單獨二孩”後再一次對生育政策進行調整。但效果如何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除去港澳臺外全國出生人口1723萬,比2016年少63萬人,而放開“二孩”政策後的2016、2017年,與政策實施前的“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人口僅多142萬人、79萬人。此外,從出生率來看,放開二孩的2016年12.43‰,明顯低於仍在執行計劃生育階段的2001年(13.38‰)、2000年(14.64‰),可見政策效應發揮地不是非常明顯。

如今,政策調整後將近3年時間,有意向生育的家庭二孩已經出生,生育需求已基本完成。隨著80、90一代年齡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逐步走出黃金生育期,生育意願會進一步降低。如果不提前採取相關措施,加以干預,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會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這也是很多地方推出鼓勵政策,甚至有專家提出全面放開生育的重要原因。

計劃生育,似乎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是個根深蒂固的詞。也是這個詞,在我們國家的人口控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生育問題開始上升為國家倡導計劃,並逐步過渡為政策指導加技術控制,再到多年的“一胎化”剛性計生。這期間大部分婦女經歷過結紮、帶環、育齡查體等環節,避孕節育監管和措施十分嚴格,使得生育率一降再降,從1970年的5.81到1980年的2.24,再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的1.22。直到現在,很多地方政府考核中,仍把“計劃生育”作為“一票否決”的重要指標,可見其嚴格程度和監管力度。當然,強有力的調節下,也留下很多弊端,老齡化日趨嚴重、性別比例失衡、勞動力人口逐漸不足等等。因此,國家開始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放開二孩,以及正在討論的熱火朝天的“二胎、全面放開”等就是措施。

曾經,計劃生育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由於弟弟超生,一輛頂著兩個大喇叭的“雙排車”帶著看不到頭的車隊浩浩蕩蕩來到我家,一股城管來了的氣勢至今難忘。據母親後來講,他們想把弟弟抱走,要麼就繳罰款2000元(1990年),最終砸鍋賣鐵、東拼西湊弄齊這個錢。想必很多人所在的家庭有同樣的經歷。但返回頭想一想,既然那個時候都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去生,那現在國家允許、鼓勵生了,人口應該會大幅提高才對,為什麼國家政策擺在那了,而統計局的數據卻沒有顯現出來?“人的思想變了、時代變了、不敢生啊......”大部分人都能說出幾個理由來,如果歸納一下的話,主要制約生育率的無非有三大因素,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其中的很多理在字面上就能反映出來。

很多人不想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學歷學識、女性就業等的提升,很多家庭對養兒育女的認識觀開始發生變化。之前那種養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在很多年輕人看來顯得淡化,而生兒育女可以增加家庭樂趣的想法卻佔據上風。試想一下,如果一對夫婦不再為了能生個兒子養老,以前那種生不出兒子不罷休的現象將不復存在。這樣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有了一個,家庭的樂趣、育兒的艱辛體會到了,很多家庭便不再想要另一個孩子。此外,直接不要孩子的夫婦也大有人在,“丁克”家庭可以不受孩子困擾、享受二人世界......據零點調查公司在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大中城市已經有將近60萬個“丁克”家庭,而且數據還有上升趨勢,這些家庭普遍認為養兒育女會牽扯精力、影響工作、有礙夫妻物質生活等等。而且,上述兩種現象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學歷越高的人群表現的越強烈。

大部分人不敢生

想必,這一點是制約生育率提高的最大“絆腳石”。儘管國家放開二孩,並且很多地方已經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有一些物質鼓勵措施力度還是相當大的。然而,與養育一個孩子所付出的成本、投入的精力、對生活水平的影響相比,鼓勵措施便“壓不動蹺蹺板”。隨著生活水平、物價水平的提高,養兒育女的成本大幅上升。據調查,現在一個小孩從出生到上幼兒園(兩歲半)這段時間,兩個週一罐奶粉(平均400元左右)、尿不溼十天一包(平均100元/包)、童鞋(平均200元左右一雙)、衣服(累計約3000元)、各類補品(累計約2000元)、玩具(累計約3000元)、遊樂場(累計約3000元)、保險(4000元左右/每年)、早教(累計約12000元)......平均到每個月的家庭開支近2000元左右,幾乎佔到工薪階層家庭收入的1/4,其中剛性支出也在一千元左右。上幼兒園後再加入托費、各種培訓班等等,更加重了撫養成本。

然而,現在處於生育黃金期的80、90後一代正面臨著高房價、高醫療等巨大壓力,每個月的按揭貸款成為家庭剛性支出、一旦生病就有“一下回到解放前”的危險,而且這些人幾乎絕大部分都是計劃生育的“戰利品”——獨生子女,如果需要照顧老人,或者老人也沒有退休,幾乎沒有更多精力看護孩子。所以“識時務”的年輕人如果不能克服上述重重阻礙,是沒有膽量去生第二個孩子的,這是迫使很多家庭不生二孩的重要原因。

一些人不能生

曾經有人在網絡調侃,說到濟南這個城市就想到“不孕不育”,因為多個專業醫院,持續翻滾的廣告著實能讓人印象加深。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有市場就有服務,不孕不育醫院的增多從另一個側面反映這個市場在擴大。據環球網反映,根據調查“目前全球約8%-12%的育齡人口面臨不孕不育問題,在我們國家由於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年齡增長等制約因素,不孕不育的患者達4000萬人,約佔育齡人口的15%”,也就是說每8對夫婦中就有一對不孕不育患者。雖然我們不能考究相關數據的準確性,但其中反映的問題應該值得重視。儘管目前輔助生育技術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每年大約有20萬例次試管嬰兒,而且在基因技術的輔助下,不好的基因可以剔除避免遺傳給下一代,大大提高了生育質量。但受年齡、體質等困擾,不能生對生育率仍舊是一制約因素,留給技術改革提升的路“任重而道遠”。

當前,各地逐步加大鼓勵措施,主要還是針對不想生、不敢生的人,但應該著重在長效機制、社會服務、基礎配套等方面下功夫,逐步解決生育後顧之憂,生育率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人口紅利才能進一步顯現。

當然,這條路也是“任重而道遠”。

本主

三大因素阻礙生育,有一個最大“絆腳石”

三大因素阻礙生育,有一個最大“絆腳石”

三大因素阻礙生育,有一個最大“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