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大家好,我是醉醉的泥螺,歡迎來到《當造價愛上施工》。

泥螺君準備新開一個全新的系列文章----------成本測算與控制。乾貨硬文都是比較枯燥的,泥螺君儘量把小學時參加作文競賽的洪荒之力發揮出來,希望您能咬牙堅持看完。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泥螺君在以前的文章中提過,成本測算與控制屬於工程項目管理中比較高級的技能,也屬於比較難的技能。原文是這樣的(我狠起來連自己的文章都抄):項目管理人員是分等級的:

“首先對施工工藝和規範熟練掌握,能夠獨立完成項目施工管理的,就達到合格標準了;

進一步掌握預決算技巧,能熟練使用廣聯達等軟件獨立完成預決算任務的,算是達到優秀了;

再進一步,能夠對項目成本進行測算和有效控制,才算是高級項目管理人才。

後來經過大量實踐,我對最後一條的理解是,在施工過程中能夠融合造價和成本管理,使項目收益最大化的,才能算得高級人才。”

可見,要學會成本測算和有效控制,首先要對施工工藝和規範要求瞭如指掌,然後要對工程造價知識熟練掌握。這兩項技能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成本測算與控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對項目管理工作意義重大,但是能做到人還是很少的。更多的人都是流於形式,應付差事。比如按照泥螺君公司的制度,提報物料採購計劃之前,必須要編制總成本計劃並經相關部門批准。制度是很合理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一個合同額100萬的工程,責任成本是97萬。項目經理就會讓預算員編制一個略低於97萬的總成本計劃來應付檢查,簡直萬無一失。那神秘的相關部門查不出來嗎?你放心,幹過幾年預算就坐進辦公室的相關部門也不懂成本測算,只要計劃成本低於責任成本,而且測算內容沒有明顯不合理的地方,也就那樣了。

但對於工作,泥螺君不是一個願意湊合的人。

這之前泥螺君也曾經在網上查找過相關資料和相關書籍,很遺憾這一塊一直是行業空白。無論是網文還是書籍,都是偏重理論研究的。要麼是關於流程設計、權責利統一的,要麼是按清單或定額計價原理進行成本理論研究的、再麼就是關於項目效益方圓圖的,而且動不動就把馬克思主義和經濟學理論搬出來,看的泥螺君分分鐘想砸了電腦。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成本測算的工作還是要做的,既然要做就有方法。泥螺君圈子有限,知道兩種成本測算的方法。

1、指標估算法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也就是將項目成本指標化,在施工過程中累計項目成本數據庫,將同樣結構形式、類似建築規模的工程歸類彙總,得到這一類工程的成本指標。比如將高層剪力牆結構的住宅項目,規模在8-10萬平方米的歸為一類,通過已完工項目數據庫得知,其管理費約a元/建築面積,混凝土約b立方米/建築面積,鋼筋約c公斤元/建築面積等等,再與市場價格結合得出成本金額。

這種方法或類似的方法應當是成本測算的主流,在網上也能查到地區級的參考數據。運用這種方法需要估算人員有豐富的經驗。使用這個方法的主要是一些經驗豐富的預算人員和項目經理。他們拿到圖紙,看看結構形式、施工條件和建築面積,基本就能將項目總成本估計個八九不離十。

泥螺君單位的企業定額也類似於指標估算法。公司有一群專業人員、依託公司的大數據庫在不停的對企業定額進行核算。每2-3個月該定額就會小幅調整。

優點是計算簡便,可實現項目成本的快速測算,缺點是結果不精確,只有參考價值;與工程造價脫節,不能直接用於具體工程的成本控制和項目管理決策。

2、定額計價下浮法

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基於經驗數據的總價下浮法,即根據以往成本的經驗數據,在定額總價的基礎上下浮作為成本。比如以前幹過類似的工程,實際總成本比定額總價低了8%,那麼類似工程就按定額計價下浮8%作為成本。還有一種定額要素降低的方法,比如投標人工費是73,按一類取費,按照以往經驗,類似工程的成本,大致與人工費64,三類取費時的定額總價相當,那類似工程就按人工費64,三類取費的定額總價測算成本。這個方法不常見,主要是那些會做預算但是又沒有現場經驗的人在用。說到這,還有個小故事。

與泥螺君單位長期合作的一個小建築公司從事務所高薪聘請了一位造價師,直接空降成他們單位預算科的科長。這位大姐確實專業,還挺漂亮,我們都叫她大師。大師來的時候意氣風發,對公司的造價制度提出很多意見,對公司原來的造價人員不屑一顧,揚言要讓公司的造價水平有質的提高。弄得老闆雲裡霧裡,感覺這倆騷錢兒花的值。

很快新工程下來了,老闆讓她算算成本,大家也都翹首以待,想看大師露一手。結果大師一下子懵圈了,投標就投標唄,怎麼還得算成本呢?成本怎麼算?於是她不恥下問的來找泥螺君(我們的現場辦公室相鄰),經過溝通泥螺君感覺指標估算法一點譜都沒有,她已經把人得罪光了,單位原先的預算員都不肯協助她。我說,“那就用你擅長得吧!”最後她就是用這種“專業”方法對付他們老闆的。

這種方法優點就是顯得很專業,通長也不會有太大偏差。但泥螺君不提倡,感覺適用性不好,營養價值不大。

因此這兩種方法泥都有明顯的缺陷,都不夠理想。泥螺君理想中的方法,應當既能在施工前對成本進行準確測算,又能在施工過程中對成本進行控制和管理。最後在泥螺君孜孜不倦的摸索和實踐中,“量價分離法”誕生了。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首先科普一下量價分離。

在傳統意義上,量價分離的含義比較複雜。“量價分離”是針對計劃經濟時代“量價統一”的計價模式提出來的。一方面指的是實物消耗量與計量價格的分離,即“量”相對統一而“價”自由自主,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定額計價和清單計價的基礎。另一方面指的是“量”與“價”在管理權限上的分離,即“國家定額定量、企業自主定價”的模式。據說現在正在向“企業自主定量、企業自主定價”的模式改革,這是與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好啦,科普完了言歸正傳。

泥螺君的格局可沒有那麼大,只要手上的項目能多盈利,泥螺君就心滿意足了。這裡講的“量價分離”比較簡單,就是工作量與綜合單價的分離。

泥螺君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在成本測算前有一個步驟叫“造價分解”,就是要把報價清單按成本發生的特點分解成成本科目,再與對應的成本價格結合,根據需要形成子目成本單價、單項小計成本和項目合計總成本等項目管理、決策的基礎數據。

為什麼要分解再組合呢?絕對不是泥螺君吃飽了撐的。分解與再組合都是為了適應項目成本管理的特點和需求,泥螺君也很無奈。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對這一塊有疑問的話,可參讀前一期文章《吃透成本與造價----使項目花樣盈利的秘訣》一文。由於成本測算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工作,寫進一篇文章篇幅太長,圖表太多,所以按系列文章規劃的。《吃透成本與造價----使項目花樣盈利的秘訣》一文可以說是對成本測算系列文章的預熱。

為了方便分析,成本科目的設置應儘可能與預算計價的內容類似,但實際組成和含義不盡相同。大致原理可參照下表: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具體的專業分包與單項分包的劃分要結合項目所在地的市場情況和項目部的管理水平確定,成本組成中人才機的構成要素要與施工班組協商後,在分包合同中明確。

量價分離法的有點是:

1、計算原理簡單,格式簡潔明瞭,數據方便彙總,只用加減乘除運算,不牽扯高深的經濟理論和數學模型,不懂預算的人(得照顧領導)也能看懂;

2、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科目劃分,既能與施工方案、施工工藝相對應,容易理解,也能與造價要素的構成相對應,方便進行盈虧分析;

3、與項目管理的具體工作相適應,方便統一管理。比如人工費科目要與人工費的發生和結算的特點相對應,材料費科目要與材料計劃和材料採購的特點相對應,實現成本管理與項目管理的一體化,減小理論與實踐的轉化阻力。

缺點就是,使用該方法需要有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並且計算量大,耗時較長,編制時讓人抓狂。但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這套方法可以讓項目成本管理上了一臺階。

量價分離法已經引起泥螺君公司高度重視,現在由分管副總牽頭在公司內部大力推廣。並且在泥螺君的協助下,公司的工程管理部門根據泥螺君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流程,改進了公司的項目成本管理方法,泥螺君感覺非常榮幸。

我認為這個方法的的意義,不僅在於它解決了成本測算的問題,更在於讓大家相信,工程成本是可以提前預測和有效控制的。

土建成本測算的思路詳解——百度上都是空白的乾貨硬文

原創不易,泥螺君在工作之餘,一篇文章要寫2-3天,再用N個2-3天來修改、潤色、排版,希望您能多多支持,多提寶貴意見。

再次感謝您的耐心和支持,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計劃下一篇文章《建築工程土建成本構成詳解----量價分離法成本科目的構成》(標題暫定)

往期經典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