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新东方大愚童书

3-12岁孩子的学习乐园

大家好,我是大愚童书的小愚老师。最近上热搜的综艺《幸福三重奏》中,怀着孕的蒋勤勤还要每天忙忙叨叨收拾家务,让陈建斌这个“甩手掌柜”又被推倒舆论中心。其实,早在比尔·盖茨夫妇2016年度的公开信中,就体现了一组特殊的数据:

中国女性平均每天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是4.3个小时,而男性平均是1.8个小时。

我们不讨论“爸爸们都去哪儿了”,先看看妈妈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除去睡觉的8小时(我想大部分妈妈都不够吧?),上班的8小时(很多妈妈都不止吧?),剩下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其中,上下班路上+吃三顿饭,最少3个小时。

所以,妈妈们将这仅有的自由支配时间几乎都花在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上了!

无论你是花在家务上的时间是多少,当成为妈妈的那一天起,时间,就变成了急剧减少的稀缺资源。

妈妈们无时无刻不被孩子、老公、父母、公婆,还有老板同事,乃至孩子的幼儿园老师“需要”着,而这份需求,要用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很难用其他的方式蒙混过关。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多少含辛茹苦的妈妈们希望生活能有一个“暂停”键,能按下去让自己喘息几日,如果以天为单位有些长,那怕几小时,甚至是几口气,也行啊!

但现实的情况是妈妈们无法主动去分配时间,而是被动让各种事物占据了时间的把控权,结果往往会晕头转向,最终很容易冲出轨道。‍‍‍‍

每天只有24个小时,与其盲目地被事情催促、逼迫,不如合理的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如此可以帮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时间这个资源。把它投放到回报更丰厚的事情上,让自己更加富有起来。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换而言之。更加人性化是分配时间,能帮助我们预防问题,从而先发制人,把时间的主动权紧握在自己的手中,更从容的享受生活。

1

活动时间

也就是全家所有成员都参与,一起进行某项活动的时间。这是目前我们生活中比例最大的时间。比如吃饭,看电视,一起去公园,等等。

它的好处是全家参与,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但是缺少深入的沟通。

2

单独时间

每位家长都希望在孩子的面前可以保持和颜悦色的姿态,但是有时候就是不能自己。明明孩子没犯多大的错误,但是邪火中生,冲着孩子发泄完了,看着小可怜的样子,自己也是后悔不已。

许多妈妈跟我说过,仔细回想就会发现,每当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自己能量很低的时候。比如工作量加大,工作压力加深;连续熬夜加班,身体缺乏休息;又或者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之后的身心俱疲。

发怒是可以让人感觉自己有力量的,咆哮也的确有助于情绪的宣泄。所以当我们发了一顿脾气之后,理智会回来,状态也回复如初。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但对于孩子们,可能晚了,冲突过后的战场剩下的只有久不散去硝烟。

因此主动的,刻意的营造自己独处的时间,相当于定期给高压锅放气,远离自己的情绪爆炸点。在这段没有任何干扰,自己充分掌握的独处时间中,妈妈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泡澡、看书、逛街、肌肤护理......

独处的时间可以让妈妈们恢复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感,让她们找回“做自己的女王”感觉。这种放松、舒缓的节奏,可以让妈妈们汲取能量,恢复体力和精力。重新通过内心、力量,去看到世界的美好,体会生活中因为太忙碌错过的风景,品味那些细小却情感细腻的幸福感。

如果独处的时间被剥夺,妈妈们会因为太忙,而忘了为什么而忙。感到迷失自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对未来感到恐惧。

毕竟,生活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本身,只是通向理想的一个过程。

也许我们在生活中,的确很难找到一段长期的,固定的时间来自己来做女王,但是仍然有很多妈妈,用有创意的方式,把自己从“女佣”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哪怕只有5分钟。‍‍

比如:

有人借上厕所的机会听音乐,看小说;

有人在洗澡的时候洗掉灰尘和压力;

也有人每天睡前10分钟,给自己一段冥想。

小愚老师在出门工作的路上,屏蔽掉周围的人和声音,安静的让自己看看书,想想事,虽然时间比较匆忙,但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明确未来的某些方向,这种感觉其实也挺好。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让自己拥有一段单独时间,就像往“能量银行”里面存钱。

可以零存——每天都安排,但是时间稍短。

也可以定投——每几天,或者每周安排一次。

最好是在固定的时间,这样,可以在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期待,让我们在平时更好的保持轻松状态。

我们的身体和潜意识,对单独时间有本能的需要。即使我们不主动去安排,也会被制造出这样的机会,不得不和自己单独相处,比如——生病。

太久时间的压力和忙碌之后,如果我们不主动放松,通常会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休息和调整的机会。何苦呢?

3

一对一时间

所有我们在乎的人,都需要与我们的一对一时间,使得彼此有时间,有机会去做出除了事务性之外的深入的沟通,除了功能性之外的感情的交流。这些深入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于是那些事务性和功能性的对话,才得以更加的顺畅。

和孩子的一对一时间。

很多时候,孩子让父母头疼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相同的需求,就是想要更多的和妈妈在一起,想得到更多的关注。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所以,和孩子定期的、高质量的一对一时间,能帮助孩子确认父母的爱。而父母,也得以有机会了解到孩子近期的生活情况。当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他会变回乖宝宝。因为不需要用其他方式来把爸爸妈妈“抢回来”了。所以,这同样是“预防问题“,从而避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关于陪伴孩子,一定要记得,在这段没有干扰的时间里,可以通过一些亲子行为,加强孩子的趣味感。由此孩子可以有机会颠倒在成人世界里绝对的“受控制,很弱小”的关系对比,从而更好的建立信心。

妈妈们可以利用一些小的童书读物,趣味卡片、认知卡片等工具,加强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活动频率与互动效果。在此小愚老师给妈妈们推荐一套互动性超强的认读卡:

❖双语词汇认读卡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这套词卡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英双语,共分为3大类——自然篇、常识篇、生活篇。

推荐理由:

1、中英双语词汇正反搭配,一个词汇两种语言;

2、选取真实图片,孩子能够轻松与真实世界产生联想;

3、配备标准发音音频,学好普通话,英语流利说。家长们再也用担心发音不准啦!

每套词卡里都有一张目录表,介绍8大主题内容,单词卡的正面展示主题词句及图片,附音标、书写格式;反面为相对应的中文、拼音、英文句式、中文翻译和拼音。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玩法推荐:

1、看图猜词,挡住单词只展示图片,让孩子看图猜词,说出对应的中英文词汇。

2、听音找词,将卡片摊开放在孩子面前,说出一个单词,让孩子找到对应卡片。

3、词卡比拼,妈妈和孩子拿出数量相同的词卡,轮流说出卡上词汇,说对保留卡片,说错将卡片交出,游戏结束时手中卡片数多的人获胜。

当然,在独处时间中,妈妈们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时刻留意孩子的兴趣变化,积极引导孩子,让他们未来对独处时间充满期待,如此可以加强独处时间对于母子的良性作用。

和伴侣的一对一时间。

和另一半每周,或者每月出去约约会,看看电影,或者依偎在一起聊聊天之后,你会发现,两个人对于孩子教育的分歧好像也没有那么大了,以前以为水火不容的三观其实也能水乳交融。沟通变得更顺畅了,因为感情变得更好了。

爱人之间,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更多的是交流太少,积怨太大。

和父母的一对一时间。

如果父母在帮你带孩子,或者彼此联系紧密,同样需要一对一时间,在一起聊聊彼此的近况,看看他们是不是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有时候,他们怕我们太忙,有困难也不会说,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沟通才有可能了解。

妈妈们那可怜的业余时间,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反而能够将资源升值。不但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而且提升我们享受到的时间的“质量”。毕竟,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每个人拥有的幸福感,却是云泥之别。

对于合理分配时间,你有什么妙招呢?期待你的分享。

新东方大愚童书(xdfshaoertushu)

抽身乏术的妈妈们,该如何分配那可怜的业余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双语词汇认读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