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的變遷

羅布泊的變遷

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位於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

羅布泊的變遷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18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被分割成幾塊窪地。但曾經面積如此之大的羅布泊怎麼會消失呢?

羅布泊的變遷

羅布泊的現狀

要研究羅布泊地區的環境演化,首先要考慮它所位於的塔里木盆地的區域背景。近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郝治純等,1982),除了構造抬升,導致湖泊退縮外,其所處區域青藏高原西北部及其北鄰塔里木盆地的極端乾旱環境是從晚更新世(距今約13萬至1萬年)開始形成的。其根本原因是青藏高原強烈上升到海拔4 500m以後,嚴重阻擋了西南季風的北進,導致高原內部及北鄰地區降水銳減,從而出現冰川退縮、高原湖泊萎縮和鹹化,以及崑崙山北坡風成黃土的廣泛堆積。

特別是第四紀冰期以後,由於本區距海遙遠,由海洋夏季風輸送到大陸的水汽,經長途跋涉和高山阻擋,到達塔里木上空已是強弩之末,乾旱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的極端乾旱氣候面貌已基本形成。這類的氣候特徵為降水少、變率大,氣溫變化劇烈,大風、沙塵暴活動頻繁。

羅布泊的變遷

在近2000多年來,隨著人類社會農業的發展,羅布泊地區的演變過程中在受到自然因素影響的同時,越來越強烈地受到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羅布泊的演化主要受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的變化控制。兩河流有時合注入羅布泊的演化主要受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的變化控制。兩河流有時合注羅布泊,有時塔里木河又獨自向南,這樣的分合無常,遷徙不定,使得羅布泊的湖面也出現週期性的漲落。

羅布泊面積第一次縮小,應是1500年前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自然改道,向南穿過臺特瑪湖至喀拉和順湖,以後再從西南流入羅布泊,同期造成樓蘭古國的消亡(約公元330年)。與此相映,東部湖盆已先行隆起,限制了河水的補給。湖盆底部向西傾斜,從而使等深線密集於西側。至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後,興起多次開墾浪潮,大批內地人遷移西部組成建設兵團,開展土地平整運動,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採礦藏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羅布泊的變遷

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個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縮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羅布泊迅速乾涸。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鉅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羅布泊的變遷

“死亡之海”羅布泊

羅布泊地區曾經是河流交錯、湖泊密佈的澤國,有著4000年前的土著人活動,還有史書記載的西域重鎮-樓蘭。但由於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地區的環境狀況卻越來越惡劣,隨之其地表的植被也逐漸衰敗。到了20世紀中葉,由於農業的加速發展,農田和草場面積的迅速擴大,修渠改道,進一步促成羅布泊地區的乾旱化、荒漠化。到了1972年美國第一顆資源衛星照片顯示,“中國西部的大耳朵”羅布泊乾枯了,湖盆成龜裂的鹽殼,至此羅布泊,這個曾經具有2x104km2面積的大湖,就徹底地消失了。為此,對羅布泊地區數10萬年或近萬年以來的古環境重建,探索其乾旱演變的過程,變率的幅度和週期,自然和人為的驅動作用,對恢復自然生態,合理開發我國大西北,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布泊.中國新疆網[引用日期2013-08-21]

2.若羌縣四集羅布泊大型紀錄片登陸央視科教頻道.新疆新聞網[引用日期2013-08-21]

3..羅布泊——那一片活躍著靈魂的淨土.漢網[引用日期2013-08-21]

4..羅布泊.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8-21]

5. 羅布泊簡介.大慶網 [引用日期2013-08-21]

6.袁國映,袁磊,1998,羅布泊歷史環境變化探討, 地理學報,53:83—88.

7.湯良傑,1994,塔里木盆地構造演化與構造樣式,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19(6):742-754.

8.羅超, 彭子成,劉衛國,劉桂建, 新疆羅布泊地區的環境演變研究.

發貼:1560121趙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