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状元与榜眼,名次因慈禧太后颠倒,大义面前这样选

1904年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科举制自隋朝建立,后一直延续至上世纪初,是我国自隋朝开始历朝中选拔官员人才最重要的途径。


最后的状元与榜眼,名次因慈禧太后颠倒,大义面前这样选

1904年的这一年日本偷袭旅顺,日俄战争爆发,东北成为了主战场。这一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这一年,陈独秀,黄兴,孙中山开始活跃在革命的舞台,此时清王朝已步履蹒跚,中国已经出现了西方的教育体制,科举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完了它的最后征程。

当时新式教育的兴起让科举考试有了几分冷清的味道,而慈禧太后选择状元也如玩笑一般没有那样严肃。按旧制前十名进士要经过殿试由皇帝御笔钦点出状元、榜眼、探花,当时自然是由慈禧太后钦点入榜进士了。
最后的状元与榜眼,名次因慈禧太后颠倒,大义面前这样选

后来考卷一呈上去,慈禧太后一看第一名是朱汝珍,就不高兴了。想想看这第一名姓朱,清朝统治者历来对反清复明是很敏感的,自然对朱姓人也就没什么好印象。再一看朱汝珍是广东人,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这些让慈禧太后头疼至极的人也是广东人。慈禧太后最厌恶的是珍妃,而朱汝珍姓“朱”恰有一个“珍”,慈禧太后一看,这几个忌讳实在让她觉得不吉利,就将朱汝珍的卷子扔到了一边,取消了他的状元钦点为榜眼。现在看来觉得很荒谬,实际上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文字本身就有避讳,也就不觉奇怪了。

接着慈禧太后看第二名的人字迹娟秀,名刘春霖,当时正逢干旱,朝廷又摇摇欲坠,战争已起,革命的火把也正渐渐燃起,慈禧太后看着“春霖”二字,想着春霖春霖,乃祥瑞之兆,于是便御笔钦点刘春霖为状元。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就被这样选出了。
最后的状元与榜眼,名次因慈禧太后颠倒,大义面前这样选

值得一提的是,朱汝珍后来入清廷为官,是溥仪的老师,1929年移居香港致力于慈善与教学。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溥仪希望他再事皇朝,他以年老多病为由谢绝,旋即回港。抗日战争期间,朱汝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开展抗日募捐等活动,接济抗日战士。最后的科举状元刘春霖在1928年愤然辞官后以诗书收藏聊以慰藉,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人欲拉拢他出任“满洲国教育部部长”和“北平市市长”等伪职。刘春霖坚持不就,为此日伪当局因恼怒将他多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二人的状元之名因慈禧太后一人所好而改变,但于民族大义面前二人有着同样高洁的气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