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李文灵:下岗工人,曾在《国防战士报》《春城晚报》《云南日报》《昭通报》《永善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在荣宝斋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书法系列丛书四十六部。有书法作品在《北京文学》《书法报》和国家大型展览会发表、入展、获奖。

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美丽的马楠石林

李文灵

那天我们坐中巴从永善县城出发,一直往上走,中巴车像飞机在云中轻快飞行,窗外是一望无涯的云海,静谧缥缈,游鱼澎湃。时而绿草茵茵,羊群穿行,时而花气袭人,牛马悠扬。尽管马上要到白露,没有丝毫秋天的萧杀,窗外花草依然那样繁茂,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多小时到了马楠乡的老乡政府,再从马楠到冷水村,约半小时左右车程,就到了马楠乡冷水村石林。公路非常好,苗寨就在公路边,从阴河四社的苗寨出发,到石林,需要十来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争先恐后从树林或云层里窜出峰尖的石头。

永善马楠石林的面积究竟有多大?说好多公顷好多亩好多平方公里,有些人不一定弄得明白,按照苗族小伙子给我们介绍的,早上出门,虽然这片石林都很集中,晚上回家,他也不敢保证都看完了。

永善石林在马楠乡冷水村,一个高寒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村,海拔2250米,呈“一个盆子四面坡”盆地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与马楠万亩草场、无数溶洞构成了云上草原,雾中石林的自然景观。这里既无宾馆,也无饭店,这里只有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的少数民族,这里只有苗寨的欢歌,袅袅炊烟,悠闲的羊群。走了几分钟我突然想起我的包还挂在苗家门前的树上,驻村副乡长说,你就放心,寨子里的人不会拿你一丝一毫的东西,苗族同胞是宁肯饿死,也不会拿邻居一个洋芋的。是的,马楠的苗族老乡很多是门不闭户的,有的甚至就没有门。记得前年我和县团委到乡街上义务写春联,一个队长说:你家门都没有,要春联来做什么?这苗族大爷说,我就喜欢他写的这个字,我就喜欢这个红色的纸;他由衷的感谢今天的幸福生活,临时自己作了一幅对联,不押韵、不对仗,我给他减掉两个字,上下联字数才算相同,横联我一个字都改不了,我义务书写的春联,不下万幅,但从来没写到过横联是五个字的,他说横联就是“乡政府万岁”。前久我看到著名作家段瑞秋的《时间飘荡》,她到过马楠,她直接采访过一个村子的妇女,这妇女没去过县城,不知道昆明,更不晓得有北京,她约三十来岁,却不知道自己的年纪,只知道是荞麦花开的时候生的。在这些淳朴苗族兄弟的眼里,乡政府就是最厉害的、最有用的、最高的权力机构。永善马楠,就是这样一个贫困而美丽的人间净土,这里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一颗等待发掘的高原明珠。

进入石林的第一印象是遍地是黑绿黑绿的石木耳,这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村副支书说:这里苗族老人传下来的规矩,进入石林捡石木耳,不许大声说话,否则你捡的石木耳是洗不干净的。我一时纳闷,难道我家先人板板李老师比我还先?他老人家来过这里?在他的《夜宿山寺》里不是明明白白的说了“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让你采的石木耳洗不干净,不是只有仙人才能惩罚那些高声喧哗,大大咧咧,素质差的人吗?凡人谁有那么大的本领?苗族同胞的朴素语言里,故事传说里,传统文化里,天衣无缝地与我们祖先的思想,如出一辙。

经过一片褐色的荞麦地,松软如棉,地里野荞花混同泥土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扉。村主任说,这野苦荞花在不同的地方,花的香味也不一样,只有长在这里的最香最安逸。村主任和支书话都不多,但他们说一句,就像这里的石林,都有他独特的信息能量;不是吗?相同的香水,洒在不同的美女身上,散发出的香味,你细细的玩味,它的香味就完全不同。到了冬天,苦荞花消失了,我们脚下踩着的,是千万年的腐殖土,在这里面有说不清的植物,它们生了死,死了生,生生不息;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花或蒙蒙细雨与特有的温度与土壤结合,土地发出丝丝热气,润育的香味更独特也更芬芳,这样的清香,用语言就无法表达。

我们在毛毛细雨中进入石林,说是毛毛细雨,其实这比毛毛细雨更细更柔,似乎感觉不到,但的确在下雨,润物细无声,应该就是这种感觉。白居易说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人,久久不能释怀,杨家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天生丽质,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故说“养在深闺人未识”,永善马楠石林就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是第一批进入该石林的外地人。

如果说云南路南石林是北方的故宫,那么,永善马楠的石林就是南方的木府;如果说路南石林是安徽的黄山,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这五绝著称于世,那么,永善马楠的石林就是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树奇、石美,依然天下一绝;如果说路南石林是花中的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出污泥而不染,那么马楠石林就是花中的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历经风雨百折不挠依然矗立在风雨中;如果说路南石林是中国书法里,大唐盛世中的颜真卿,那么,永善马楠石林就是贞观之治的欧阳询,它们并驾齐驱于世界艺术之林。

我近距离看到的是一排排没放整齐的沙发似的石头,我深处其中,有的可以露头,有的地方我将手向天空伸直,外面也看不见;有的像摇椅,有的像儿童凳子,有的向下长长伸延,像一个个滑板,一个小石头像害羞的小孩,紧紧抱住她母亲的脚;这里的石头千奇百怪,让人叹为观止。再往前走,翻过荆棘,越过石坎,看见前头的石头像一个院墙的朝门,三个巨石像品字,硕大无比,透过门洞,看见远处伸向门洞的几缕红色树枝,在白色的雾中摇曳,像苏州园林的借景,巧夺天工,我就在想,要是在朦胧的月光下,通过这洞口看出去,月光从这似门似窗的洞口伸进来,抚摸着你身边的爱人,心情是何等的惬意,我驻足观赏与瞎想,佳期如梦……向导给我说:李老师,我们慢慢的走,不是天黑了我们走不出去,是啊是啊,人生美景太多,很多美景、美事、美人、不得不忍痛割爱,一带而过。穿过石洞,抬眼望去,浓雾中的石林时隐时现,高低起伏,大部分被杂树拥入怀中,不能全裸呈现。一群惊鸟腾空而起,好一幅水墨画卷。向导说要是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百鸟朝凤,锦鸡鸣春,仿佛置身鸟的世界。往前行几步,抬头仰望,迎面走来一头犀牛,我吃了一惊,它高高扬起头,哪长长的脖子,不得不让人敬佩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叫绝的是在长长的脖子上还有一个硕大的头,头上还有那世间叹为观止的犀牛角,整个神态好像在期盼远方的亲人,也像在向往外面的世界,惟妙惟肖,背上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土壤,土壤上面植物枝叶茂盛,花团锦簇,纵观整个形象,更像一个兴高采烈要入洞房的新郎。它的脚下、身边有许多凳子、沙发、躺椅,坚固牢实,不容撼动,一步一景,我简直就看不过来。还有的像猫耳洞,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沟壑,就像一条条保家卫国的战壕,我欣喜万分,用一片树叶,卷了一个喇叭,像跃出战壕的勇士吹响冲锋号,叫随行用手机,给我来一个镜头,好回去发朋友圈。我们侧身穿过怪石林立的巷道,听见优美的泉声像弦乐,在薄薄的雾中,在大小、参差、远近不同的石林里,还有远处一座座延绵起伏的山峰,听到流水在碎后重合,重合后再粉碎的山泉,是那样的绵柔、委婉,人民常说的天籁,估计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形成的。云润千峰色,泉和万籁声。我们走了四十来分钟,听到四处这样节奏不同,轻重有别的泉声,这是马楠石林的另一特色,这实际上不会有第二个,所以我给村公所写了一副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炫万古琴。随着溪流而上,满眼是高楼林立似的石头,正愁怎么过水时,向导说,上去几步就有一个天然的石桥。上天竟有如此妥当的安排,真是鬼斧神工,想的周到;这个巨大的石板就放在两个石头之上,就是桥梁专家精准设计的也不见得有这样简洁、实用而不失美观。杜鹃花,山茶花,玉兰花,灯笼花,哪些说不完的花,很多都走了,正酝酿明年的计划。这满眼的绿色在薄雾中欢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朵在这里留守,悄悄的绽放,等待冬季雪花的来临,春天仍然在这里久住而不言离开。向导说可惜我们来迟了,要是真正的春天,这里的花更闹热,花丛中的石林更是楚楚动人。

一处两三层楼高的石头上,站着一颗不大的名贵树种——红豆杉,不知是哪位神仙种下的,更是石奇,树稀,竟有人偷偷的砍伐了一颗大的,留下这一颗稍小的红豆杉,它望穿秋水,不见有人抚慰,站到高处四处张望寻觅帮助,末梢的枝叶似乎有些失望的神情,好生令人心疼,从它整个身躯来看,它旺盛的生命力,似乎又有些不屑,显示出一副潇洒,自得其乐的模样,是的,它们周围就没看见土肉,每棵小草都精神矍铄,片片枝叶容光焕发,昂扬向上,将生命的手指扎进悬崖绝壁的石缝,石头将红豆杉郑重地放在自己的肩上,它们团结互助,互相鼓励,相依为命,和谐共荣,寒来暑往,饮自然风霜,吸天地精华,创世间奇迹,给贪婪、自私、柔弱的人类以无限启迪与禅意。

如今喜欢游山玩水的人很多,可如此庞大的石林群在这个世界,谁见了多少?它耐寂寞于山林,持淡然于浮尘,与林泉共融,与锦鸡共舞,不与尘世比躁名。所见到的石头,似乎都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每个石头都遍体鳞伤,有数不清的疤痕与弹孔,却没有一丝萎靡的痕迹,在这风雨中依然那样刚毅挺拔;无论有多高,在它的身上,总有无数的植物,你看:在那个虎背熊腰又骄傲挺拔的石头上,根藤乱窜,纠缠不清,像有人故意要将这石头捆扎起来不让它散开,纵横交错,圆周旋转,巧妙穿梭,牢固结实,看来大自然也有多此一举的时候,可是从美的角度来看,却有极度的动感,有中国画攒三聚五和线描之趣,这里有许多石头都用这样的捆扎,或密或疏,或紧或松,错落有致,恰到好处。根藤上有的叶子是红色的,有的叶子是黄色的,大部分是绿色的,在众多的绿叶中,有那么一串红色叶子随藤穿过,自然灵动,像一只巡游的蜈蚣,更像一帧特意镶嵌的图案,意境呼之欲出。在这绿、黄、红中,相符映衬,对比强烈,各得益彰,妙趣横生,无言的美,令人神往,叹自然的神妙,翩翩遐想。在地上看到那颗高高的松树,扎根在这硕大而姿态优美的石头顶上,这石头菱角分明,骨感极佳,松枝线条优美,我说好像敦煌壁画的洞中飞仙,随行刘老师说像我们火箭部队严阵以待的大国重器,有人说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高老师说更像国画家的神来之笔,我们站在石下仰望,着众说纷纭;松树的背后像是故意无穷的留白,有天马行空的游弋,有鲲鹏展翅的淋漓,一只红嘴野鸡从松树旁边飞过,树枝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我的心灵再次被涤荡;这画面像空谷中的幽兰,简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听见潺潺流水声,我精神倍爽,飘飘欲仙,我仰望天空,透过红叶,穿过松枝,看到空白的天空,像国画晕染开的留白意境;一群鸟儿的飞翔也灵动飘逸,在虚与实的对比中,计白当黑,达到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感叹天公的造化。

湿润的雾夹着看不见的细雨,亲吻我粗糙的面庞,感觉我更年轻了,这里是天然的氧吧,天然的润肺润脸室,人们用的什么润肤保湿,在这里都是多余。这成群结队的石头,有的像天真烂漫的小孩,有的像持成稳重的长者,有的像朵朵盛开的莲花,有的羞羞答答犹如含苞待放的玫瑰,有的像从山那边悄悄游来突然昂起头的巨龙,有的温柔得像一只小白兔,高高站立的那个石头像即将消失殆尽的民雕,有的像故宫华贵的飞檐,有的像出土的瓦当整齐排放,有的又热情拥吻,有的简直就像在追赶林中的野兽,有的给人的感觉就像冬暖夏凉的苗家草屋,有的像宝剑出鞘,有的像战士站岗;它们好像都在互相守望与顾盼,很多很多石头是什么都不像,要游览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阅历去想象,这就是大自然的玄妙,大自然给人类开发智力的绝妙之处。

空,即是色。无,即是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个约两层楼高的石头,一楼与二楼之间,有无数的小石头,像人工砌进去的砖头,有的二压一有的三压二,不一而足又疏密有致,整齐一周,更让人称奇的是,为了安全,神仙姐姐又用无数藤条将这些石头加固,好让二楼那个硕大无比的石头更加稳当、扎实。为什么要用根藤将它约束,没有也不会垮塌,放开它也不会跑,何必要那么多装饰的线条,原来这是神仙姐姐放在这里的三明治,是她的美餐。

朝前没几步,看见两个石头,顿生怜悯之心,一个石头高高耸立,玉树临风,好一个石中美少女,却将头扭向一边,另一个虎背腰圆,健硕敦独,像猥琐祈求的少男,看少女石似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心,而少男却情真意切,孜孜以求。这片石林宽处可以跑车,密处只能侧身而过,人们在世间横冲直闯跋扈惯了,突然遇到前后或左右有坚石夹击,立刻惊醒,道路太顺畅时,不要忘乎所以,有时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侧行,看嘛:几处悬在头上的石头,似有下坠之感,惊心动魄,顿觉警钟长鸣。驻村副乡长赵振东说,没必要担心,几千年岁月,无数地震摇晃,它们稳如泰山。

石林在这原始森林里,石、树、花草、泉水都不能切然分开。

这里随处可见一种似藤非藤,似树非树的植物,有的有一人多高,它从甲地生长,从乙地三米或两米三十、五十公分也不论,只要高兴,随时插入芳香、肥沃、丰腴的土中,那份酣畅淋漓的执着,似弓似弦的美姿,让人佩服自然的魅力。当地人叫它倒插土。据说它有壮阳的功效,看它那阵势,不壮阳真是浪费了。林间还有许多带刺植物上结的果实是紫色的,清香扑鼻,酸甜适口,遗憾的是我们来晚了,要是提前一个月或半个月,还可以省下饭钱。

爱上马楠石林,得天地灵气。这片石林不是东一个石头,西一个石块,上天知道大家都时间紧,让你踏进石林忘记石外的世界,故而精彩不断,好石连连。这些石头像怀素的草书,既有动感,也有节奏,痛快的在这石林中享受这洁净的空气,听鸟虫吟唱,看白云将石头拥抱,观灰石头将云朵分开,有乐不思蜀之感。走过一片瘦漏的石林,远远的又听见淙淙的泉声,继续前行,只见一个巨大的石缝,石缝里早挤满了杂草,屏声静气聆听这美妙的乐声,石缝的尽头有如白驹过隙的流水,流水声通过这个巨大犹如扩音器的石缝更增音效,山雀随着泉声,时而唱着婉转的和声,时而喜鹊在树枝用翅膀打着强烈的节拍,时而马百鸟盘旋在石头的顶峰,石林与群山,似乎都随着这声音动了起来。这泉声、鸟声荡漾在心间,有提琴的优美,钢琴的节拍,轻重得宜,让人迷恋;抬头看见石头上嬉笑的花草,静立的树木,云雾在石头与花草树木间浓淡相宜,令人回味无穷。《周礼·考工记》中说:“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在这里体现的很充分,有的石头就层层叠叠,似一摞一摞堆码起来厚薄不一的图书,那书与书之间的皱褶,像天然绸缎更像精心雕琢,或粗或细,浑然天成,有的书像突然伸出的手臂,像要给人遮阳避雨,有的石头不仅只遮天空,还将三面挡住,好让老人小歇,年轻人避嫌。

这里的泉水一年四季不断的,还能隐隐听见地下阴河轰轰流水声。人在云中过,水在鞋边流,好似人间仙境。我们踏着松软的小草,走过深深的石巷,隔石望去,面前一片石头像丛林,又像沧海巨浪,扬起征帆,一个拔地而起的巨石真像浪花中的船帆,远渡碧海蓝天,不由得想起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丽景色。

夏天外面酷暑难耐,这里花团锦簇,仍然是蜂鸣鸟唱的春天。我们走着走着,只顾欣赏高大的石头,忽略了身边挂在树上的青苔,这青苔只能在这高原的原始森林里才有,它水汪汪的碧绿,像少女长长的头发,有的一丝一丝的,散发出青春活力,有的密集成片,一块一块的高高的挂在树上,娇嫩柔和,沟边凹处的树上随处可见,每棵树都被它们紧紧的裹着,这才配叫绿树,枝条上多余的便掉了下来稳稳的挂在树梢,像用碧玉做成的旗子,宽窄不一,长短各异,鲜嫩可爱,厚的绿得发黑,薄的透明发亮,蓝亮蓝亮的温润如玉,简直美极了,我好想伸出舌头舔舔它们,甚至直接把它咬来吞下。低处的石头也被它们包裹着,从石缝里沁出来的水都好像是绿的,这才配叫绿水青山,我情不自禁用我的脸去挨了一下吊在树上水灵灵的这高原森林的青苔,似乎沾到了仙气,顿觉脸上清爽然后舒展,全身通透轻快,心旷神怡(请原谅我的忘情,读者诸君莫学我,下不为例)。

诸多情怀与苦楚像这风中的雨,看不见只能用心去感受,你看,我们进来时一个二个青丝如黛,几个小时后竟然白发如霜;也不是真的白了头发,是这几个小时的忘情游览,细雨积累,变成了颗颗晶莹剔透细如发丝的露珠,晃眼看去,胡须、眉毛、头发就变成白色,清爽、澄清,我们互相指着,哈哈大笑,轻轻一甩就没了,似乎所有不悦的往事都随这颗颗露珠撒落,摔得粉碎,不见了踪影。

向导拉我翻过一个石坎,到了一个八面临石的院坝,这院坝估计就十来平方,我一步踏入,好像踏进了自己的家,顿感轻松,心情愉悦,我盘腿坐下,仰望天空,顿时觉得一切都静了下来,什么碧桂园的楼盘,什么企改没有养老保险,这些就像我手中甩出的石块,啪的一声,了无痕迹,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和感觉到血脉流动的声音,这一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这里无言的石头、杂草的芳香、湿润的负氧离子美妙的结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一片红叶从树上掉下,纷纷扬扬,带着缕缕忧伤,却是那样潇洒,美丽,吓着一只正在地上悠闲觅食的小鸟,它一鸣冲天,与巨大的石头相比,忽然感觉到一种释然,也感觉到一种伤怀。石林与鸟,与秋叶,都是自然的精彩与美丽。一片片枯萎的树叶,因土而生,因自然的季节而凋零,它在活着的过程中,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美丽的春天,都有它动人的故事,刚刚飞出去的鸟儿啊,它是永远活着的吗?面前岿然不动的,依然是一片石林,它静默的站立在这里,欣赏着与它日夜生活在一起的山水、树木和与它随时捉迷藏的白云。

秋叶携雨匝满石林,留在我心上的是这秋天的泉水和这始终向上的石头的魔影。

最后,向导向我们介绍面前一个约有七八十吨重,像个大包子的石头,石头上同样长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他说这石头一个人就能将它搬动,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百十个壮年,也不见得能推动;文联陈主席一个人上前,奇迹就真的出现了,树干和石头在原地前后的剧烈摆动,证明了主席的实力,他对自己的力量很是满意。传说大师兄当年就是在这石头下面,是苗族兄弟放羊看见,将它搭救,掰开石头,悟空才从这里横空出世,走向世间。

其实这世间是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石林的,而现在人们却很少很少见到有如此恢弘而壮观的石林了,究其原因,应该是它们不够团结,不够坚强,不能坦然面对世间风、雨、雷、电的袭扰吧?任何人都可以将它们移动,搬走,或做了人家的猪圈,或做了别人的堡坎,或做了别人的墓碑,或做了别人的垫脚石;若坚硬就将其千锤万戳,各个击破,粉碎成末,掺入水泥,已没有自己本来的模样。

只有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乌蒙高原,才有这奇异、伟岸的石林;他们勇敢、顽强、坚毅、团结,才有今天的整体和规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祖国的西南,云南的滇东北,与天地同在,让世人敬仰。

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第344期

出品单位

主管单位

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

云南省昭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法律顾问

云南鹤原律师事务所孙健律师

[email protected]

【环保昭通】

文艺作品展

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云南省昭通市环保局

李文灵|散文:美丽的马楠石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