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一道螢火,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李梅(河南)

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一道螢火,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1.幽谷閒居

  將幾個日子從濃墨重彩的生活裡取出來,在時間裡浣洗,然後安靜地攤平開來,如一卷白色的畫布,寧靜、簡約、自由。我們去到的抱朴谷也是這樣,一段路,一條谷,一些溪流,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在桐柏山麓,在淮河源頭,在隨縣的抱朴谷,我們隨意地走或者靜坐,目光拂過穹頂一樣的天空,在這靜白的畫布上,目光驚喜如水墨流淌,抱朴谷連綿的山峰,時而凝聚時而折行的水流,宛轉飛跌的瀑布,以及靜湖、荷花、繡球、鴿子,簷角、蔬菜、花種、草藥,鵝與鵝,一一深情勾勒。

  這是自然山水與養生隱修合一的抱朴谷,我們入谷探訪、尋覓、採摘,身臨其境者,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隱秘樂趣。山谷野而秀。古城牆、造型石、攀巖處,更有一年蓬幽生的天然花園,野生獼猴桃的果之趣,彼岸花的傳奇,墨藍色的蜻蜓停停飛飛。

  我們無法在驚歎中一一登頂問水,便在一杯封藏的雪水裡造訪四季,在麻桿花的錯落裡感嘆山谷的幸運。在湖畔靜坐、垂釣、划船,把自己也安放在抱朴谷的畫布之上,這是抱朴谷獨有的靜謐。

  夜晚,入住在湖畔的木屋,散步時仰望的星空,數過的一些星星和山嶺上的月亮揮之不去,在閉目休憩和想象的自由裡,一次次的還原長空。抱朴谷的月亮,給人初見的驚喜,是精神深處唯一的皎潔,在山谷的上方,如同聖母撫愛大地。

  山月當空,清水長流,這是吉祥的抱朴谷。那些白天著色的畫布,就在安靜地摺疊中,成了縫製艾葉的枕。窗外蟲鳴,樹枝搖曳,花盈山谷,月影婆娑。林靜或如抱朴谷,閒居之樂自無窮。

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一道螢火,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2.童年迴音

  在抱朴谷,我們歡笑,做一個毫無心事的孩子。森林葳蕤,滿目蒼翠,綠色如軟綢,我們隱藏在此,像是和大自然捉迷藏的樣子,山谷漫漫,兩萬八千畝,這綠色的空間,呼朋引伴之間,空谷迴響,腳步叮咚。

  我在這裡想起我的童年,想起那些在山間奔跑,在溪流濯足的日子。那種天地的寬闊和潔淨,那種時間裡的自由和停歇,我們無拘無束,枕草而眠。一條樸素的山谷,是可以讓我們向著童年的深處漫溯的,沿著樹枝、沿著溪流、沿著一朵雲的視線,沿著一個果實的芬芳,我們可以回到童年的歡聲笑語。

  山谷似曾相識,大地似曾相識,果蔬的味道似曾相識,布穀鳥的啼叫似曾相識。抱朴谷和我童年的山谷,一樣的茂林修竹,一樣的大樹成蔭,一樣的雞棲薄暮,一樣的蟬鳴高樹。

  時間總是不經意地走過了很多年,後來我們的腳步轉移城市,後來我們看到的月亮佈滿灰塵,童年的竹篙啊,是無論怎樣的撐起也不能回到童年的山水。我們像一株綠植,竭盡全力地生長,卻倍加懷念根鬚的泥土,懷念曾經迴盪著我們的笑聲的山與水。

  我們在抱朴谷裡,回到童年的神經末梢上。我們登上房頂,山峰如紗幔,天空在上方飽滿如穹廬,藍天白雲朵朵,我們在峰迴路轉的開闊處,偶遇一輪明月,月光澄澈,是記憶裡的藍色,我們在荷花池畔,想起少年時候的荷葉若傘和天然裙裾,我們在山谷的深處,盡情地對著大山喊:你好嗎?童年!然後聽山谷的回應。

  抱朴谷可以是這樣的地方,它以天然的純淨和曲折的小徑,帶我們去童年的歌路,還原童稚的部分,它以月亮的皎潔和星星的燦爛,到我們去詩意的遠方和月亮之上。童年根植於純淨的山谷,如此刻在山谷忘我,深深呼吸,深深地念想,童年就這樣在此返青。

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一道螢火,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3.粒粒螢火

抱朴谷有好看的螢火。夜色降臨,山谷無聲無息,純淨的墨色,自然,靜謐,甚至有芳香感。而關於螢火蟲的想象,更是讓我們對夜色充滿了期待。夜晚九點,我們選擇了去了其中的百花谷。

沿著溪流慢慢前行,山路隱沒在夜色裡,我們沒有開燈,也沒有大聲喧譁,如同進入一個純淨的童話世界,並儼然成為其中的背景。城裡的孩子不知什麼是螢火蟲,更有了探秘一般的感覺。

在植物的暗香之中,我們屏息前行,忽然,暗夜中有一點隱約的光亮,一點又一點,越來越多了!果然是螢火。我們忍不住失聲驚歎,而後又出奇地靜謐,高高低低,隱隱約約,我們已然在點點螢火的瀰漫之中。

這是抱朴谷的螢火。這是野百合幽香、荷花微合的百花谷的螢火。整個山谷被這小小的暖黃色點亮。螢火點點,漫山遍野,如夢似幻。暗夜因此斑斕,我們也詩意蔥蘢。

詩經裡說:“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即使故園荒涼,這“耀耀”的螢火蟲的微光,點點在夜空中閃爍,令人懷念。螢火蟲是公認的環境指標生物,生存環境需沒有汙染,氣候涼爽,溼度適宜。如今已是詩句恆久,螢火難尋。

已是十幾年不曾見過螢火了。感謝自然的恩賜,一條樸素而靈動的山谷,一次與螢火明滅同呼同吸的夜行,如同相逢少年時期的鄉鄰,我們的內心充盈著感動,繼而喚醒久違的童年記憶,如螢火明滅可見,前方夜色斑斕,光芒幽微。

在百花谷,人安靜地如一粒螢火,唯有粒粒念想飽滿閃爍。螢火蟲,與人生命的短暫、弱小、渴望多麼地相似,它們與我們在抱朴谷的夜色裡裡安妥。只有這潔淨的山谷,只有這抱朴含真的山谷,可以包容冗雜人生裡最為純淨的念想,只有這現世的桃源,可以緣溪而行,忘路之遠近。

這小小的螢火,微弱、短暫、隱約,但又不懼、堅持、溫暖。螢火蟲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螢、宵燭、耀夜。我為這些詩意的名字而醉,不是巧合,是一條山谷照亮了時間裡散落的堅硬。

一段路,一條谷,一彎溪流,一道螢火,便是塵世之外的寧靜

4.抱朴之人

一個人為何要走進這樣深幽的山谷?抱朴守拙之人,為何要選擇親近自然的山水?道家認為,山谷可視為道家的象徵之物,山谷與谷中溪流,澤被萬物,居下不爭。

此山谷名為“抱朴谷”,相傳東晉道教領袖葛洪,號抱朴子,曾來山中採藥,山谷名應與此有關。抱朴一詞,出自《老子》,“見素抱樸,少有私慾”,而“守拙”則來自陶淵明的“守拙歸園田”一句。而“抱朴谷”願世人于山水之間,得有所悟:追求樸素自然,樸質踏實,返璞歸真,勿急功近利,機關算盡,而要藏拙養拙,安於拙守之意。

碧水有情,青山無價,一樸一拙,更增其內涵。抱朴谷不僅僅是現實世界中的最後一片淨土,是如同桃花源一樣的世外之地,更是人們在嘈雜現世裡的一個精神出口和山水皈依。在山水之中,山非山,水非水,草木非草木,一切終歸是自己。入抱朴谷,山居之中,素念忘憂,浸善若水,自是豁達逍遙。

一生從不曾走出山谷的人,向來不知世間的繁華和璀璨,而一個從繁華和盛典中迴歸山谷的人,必然是崇尚自然、走向真我的人。陶淵明曾歸去來兮,種豆南山、採菊東籬,善待諸友,與之同飲。這是對生活怎樣的熱愛,才能夠返歸山林,享受天地的自然芬芳。

抱朴谷主人,取桑葚酒,斟雪水與來者同飲,著布衣,自躬耕,樸素使然。這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求道者,曾經遊歷多國,商海浪遏,而今返璞歸真,渴望守住這一方淨土,談吐之中,其智慧、通達、情懷、哲思,如同抱朴谷一樣,幽深寧靜,藏山納水,虛懷若谷之人,是抱朴谷裡真正的奇峰。

高山仰止,空谷藏峰,這是山谷的光芒,抱朴守拙,樸為天性,拙為智慧,這是山谷的哲學,而鍾情自然,逸居山裡,是一種新穎的生活方式。在抱朴谷,和自然深度相融,覓高山流水,聽空谷跫音,一切的探求將是那麼近,從心到心。

陶詩有云:“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我相信,若能抱朴守拙,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山谷,一座森林,一些河流,田園牧歌,果色莊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