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零售風向:實體門店與傳統渠道的逆襲機會

十九大新零售風向:實體門店與傳統渠道的逆襲機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未來的發展潛力將在距離滿足人民需求還存在較大距離的產業和領域。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未來五年,電子商務領域會出現比較大的發展。其中,將新零售遍地開花,成為零售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契機。

組織者”和“服務者”將成為主體

在傳統零售活動中,零售商的角色就是專業化的商品交換媒介,從事的是面向消費者的商品轉賣活動,儘管一些零售商完成觸網,利用互聯網採銷商品,但並沒有改變其作為傳統零售的本質特徵。

這種情況下,零售商是商品的經銷者,是整條產業鏈中的終端商業中介。在我國零售業的發展過程中,零售商商業中介的經銷職能有部分被弱化,零售商不具備經營能力,而成為品牌商與消費者進行交易的平臺或通道。

在新零售情境下,零售主體在商品交易活動中的角色產生了變化。天貓這樣的新零售平臺不僅僅以中間商或者平臺的角色出現,而成為了整條產業鏈中商品交易活動和商務關係的組織者和服務者。


對於下游消費者,新零售平臺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瞭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商品和一系列商業服務的組合,成為消費者的組織者和採購者。

對於上游供應商,天貓等新零售利用自身在終端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供應商提供精準的消費者需求信息,從而走進供應商的價值鏈,為供應商的生產研發活動和市場推廣活動提供服務和幫助,成為上游供應商的服務者。

因此, 新零售情境下, 組織商品交易的順利完成只是零售主體的部分角色,零售主體 “組織者”更 在於成為消費者大數據資源的開發者,並利用自身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和計算能力,為產業活動的參與者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可以說,成為產業鏈活動的“組織者”和 “服務者”是新零售賦予零售商的新角色。

十九大新零售風向:實體門店與傳統渠道的逆襲機會

實體門店的逆襲

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過去五年,中國電商規模增長了10倍,已加速邁入了新零售時代。新零售的產生是“雙升驅動”的結果,技術升級為新零售提供發動機,消費升級為新零售增強牽引力。

本質上,新零售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以技術創新為驅動,要素全面革新進化的商品交易方式。知名企業家馬雲認為,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才能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

而對於實體門店來說,新零售的東風正如久旱逢甘霖,進貨難、經營難、管理難的局面將隨著技術升級煙消雲散。如果門店升級為線上線下資源融合的數據化管理系統,就可以實時查看店鋪每日銷售額、庫存、商品銷售排行等數據,這對於門店的經營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

對於消費者,通過數據反饋優化的門店(線下渠道),購物場景將會更加多元化,從而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搜尋成本和時間成本。對於生產商來說,根據零售商提供的消費者數據分析了,可以實現精準營銷,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有效降低了品牌商進行市場調研、搜尋需求信息以及市場營銷的成本。

十九大新零售風向:實體門店與傳統渠道的逆襲機會

傳統渠道的機會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往往有差距。新零售數字化升級的普及和應用,對於一二線等人口聚集度高、信息傳播迅速的城市和地區,難度是比較小的。而全國700萬中小型銷售終端,位於三線以下城市的數量高達76%,這些地區發達程度低、信息閉塞、從業者經營能力和理念落後……都給新零售的滲透和推廣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成本。

而這正是傳統渠道商需要把握的機會,首先用數字化武裝自己,然後利用傳統渠道深耕於區域市場的先天優勢,以“組織者”與“服務者”的身份,幫助客戶升級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客戶粘性,提升自身影響力,還能更深入地把控區域市場,進而升級渠道業務,或者開闢新的領域。

對於新零售的未來:大數據轉化為生產力、商業效率大幅提高、商業生態變得清朗公正……這些特徵逐漸可觸可見,正在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悄然重塑和重新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