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日神: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这是魏晋期间祭祀日神的歌词: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訾黄,又名乘黄,龙翼而马身,传说黄帝乘它飞天而成仙。

上古时期,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可惜再也没有人,能够亲眼看到这三个上古圣物。

祭祀日神: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这首祭祀歌,感慨天地间永恒的日月与人世间飞逝的流年,

人之一生,电光石火;天地四时,万古长存。

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能够令我快乐的

唯有能够像日神一样

驾御六龙,巡天……

可惜那飞龙渺无踪影、不曾降落凡尘。

祭祀日神: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后来,李白也作了一首诗,与这首歌词相和:

日出东方隈

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

人非元气

安能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

……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认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

否则,“六龙安在”,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

人非元气(即宇宙自然之气),又怎么能够与之太阳同升共落。

草木的繁荣和凋落,既不用感谢春暖,也不用怨恨秋瑟。

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

不是神而是自然。

鲁阳公有什么能耐,能够挥戈令太阳停在空中不落?

违背自然规律,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融为一体

才能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二为一的境界。

祭祀日神: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