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穴为祛风要穴,对风邪入体造成的感冒、头痛等症均有良效

风门穴,乃搜风要穴,因为风邪出入之门户而得名。该穴不仅是足太阳经的背部腧穴,也是足太阳和督脉经的交会穴,位于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中心,是临床上主治太阳、督脉经脉和肺卫、气管等处病变的常用穴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风门穴具体的用法。

风门穴为祛风要穴,对风邪入体造成的感冒、头痛等症均有良效

一:风邪病

我们都知道,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为宗气出入之所,当外邪侵入人体时,肺当其冲。凡是因外邪侵袭肺脏、束于肺卫,以及风邪引起的感冒、咳嗽、哮证等,均可通过刺激风门穴达到疏卫解表、宣肺利气的作用。

风门穴为祛风要穴,对风邪入体造成的感冒、头痛等症均有良效

二:急慢性鼻炎

凡属风寒或风热引起、诱发或加重者,均可取施于本穴。通过针泻风门穴可起到疏风散表、通畅鼻窍的作用,以缓解病症的发生。如果大家对针灸的手法不太了解的话,可取一根棉棒,以棉棒的圆钝头扎刺穴位所在处,此法可取得与针灸类似的效果。

风门穴为祛风要穴,对风邪入体造成的感冒、头痛等症均有良效

解表腧穴的功能对比

除了风门穴具有解表的作用外,大椎、列缺、外关、合谷四穴也是临床上常用来解表的穴位。为了能够让大家比较清楚地了解它们的作用,我就把这些穴位的各自特点简单的介绍一下。

我们今天主要所说的风门穴,可祛上半身之风,特别是项背、肩背的风邪,主要是用于风寒、风热侵袭肺及肺卫,有祛风疏卫解表而兼宣肺之效果。

大椎穴:主要用来治外风而兼治肝风,特别是对于头项部的风邪有着很好的缓解。主要用于外感风寒、风热,有祛风、宣阳解表的作用。

合谷穴:治外风,祛上半身之风,特别是头项、口面之风邪,有祛风清热解表而兼宣肺之效。

曲池穴:治外风,祛全身之风,也不是周身肌肤的风邪,用于风邪侵袭肌肤造成的皮肤疾病,有祛风散邪、宣透解表的功效。

风府穴:治外风而兼治脑风,善祛上半身之风,特别是脊背的风邪。可用于外感风寒、风热,有祛风散寒解表的效果。

风门穴为祛风要穴,对风邪入体造成的感冒、头痛等症均有良效

刺激以上穴位可采用按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选择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