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秋凍」了麼?

今天,你“秋凍”了麼?

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所以,秋衣角扎秋褲裡,秋褲角扎襪子裡,是對麻麻的操心以及冬天的低溫最基本的尊重,為了這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穿上秋褲前,還必須先聊聊“秋凍”這回事。

民間一直流傳著諸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的說法,一些中醫的書籍中有可看到類似的言論。但是,很奇怪,《內經》中沒有記載,現代醫學也沒有準確的科學論證(比如循證醫學)。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正確嗎?有沒有什麼注意的事項呢?

什麼是“秋凍”

秋季是由夏轉冬的過渡季節,也是天氣逐漸轉涼,氣溫隨之降低的過程。而秋凍的做法則是稍微晚一點添加衣物,以此,給出機體一個信號(刺激),讓我們的身體逐步適應天氣的變化。

今天,你“秋凍”了麼?

背後的道理(非科學論證)

“春捂秋凍”的真正機理上沒有得到一個十分權威、科學嚴謹的調查研究,因此,這裡只是按照一般的生理學變化進行推測。

夏季的酷暑時期,我們的身體毛孔張開,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快。秋季時,氣溫降低,毛孔、血管等都需要收縮。以便保留更多的熱量。這樣,可以提前適應冬季的寒冷,防止因低溫造成的疾病。

當然,如果秋季的氣溫驟然降低,我們的身體來不及適應天氣的變化,及時添加衣物是十分必要的。

凍歸凍,但有些事情還是要說清楚的

有些部位絕不能"凍"

今天,你“秋凍”了麼?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足部:

腳是人體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足部的溫暖可以起到保障全身溫度的作用哦~

頸部: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呼吸道部位的症狀;如感冒、咳嗽等;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頭部:

頭部不易受涼,早晨起來,洗髮的人群需要注意!

以上部位不但不適合凍,還應該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

有些人不應該亂“凍”

今天,你“秋凍”了麼?

1. 心腦血管病人

外界氣溫、氣壓的變化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節不但不應該秋凍,相反還應該注意保暖,隨著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以免舊病復發影響身體健康。

今天,你“秋凍”了麼?

2. 哮喘、呼吸道系統疾病的病人

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後易引起感冒、咳嗽,還會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對季節氣溫、溼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如:霧霾)也是該病易發的重要原因。

有哮喘和支氣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對他們很重要,要及時地增減衣物。

3. 胃病病人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特別是冷空氣驟襲了胃腸,如果防護不當,就會使舊病復發(胃疼真的很疼)。

而且有些人在深秋還吃冷飲,有些人則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這些飲食習慣都極容易引發胃病,尤其要注意。

原理:人體受寒冷的刺激後,血液中的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使原有的胃潰瘍再次發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4. “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症狀加重。老寒腿屬於中醫"痺症"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

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5. 平日裡手腳冰涼的女性

很多女性,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小腹寒冷,秋季務必要注意自己腳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體寒,甚至造成宮寒、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侵擾。

最後,提醒廣大朋友,就算對體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凍"也是有條件的。秋凍應逐步過渡,循序漸進。盲目"秋凍",切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