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嫁給一個中國男人?三位西方女生的真實戀愛故事

米叔之前在這才是美國公眾號推文中寫過一篇文章《中國男人在美國如何?是不是也找小三?(娶中國妻子好還是美國妻子好?)》,是關於中國男人在美國娶美國妻子和中國妻子有何差別的。今天米叔想從美國女孩的角度討論下,她們為什麼選擇嫁給一箇中國男人。

經濟全球化不僅僅是便利了跟其他國家貿易上的往來,也帶來了文化、生活上的交流。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媒體報道,國外男性是如何的受歡迎,撇去那些負面的評價,米叔認為各花入各眼,我們每個人的喜愛和討厭都是基於我們的成長背景產生了所謂的“偏見”。下面來看看咱們中國男人是如何吸引西方女性的。

外籍與本地人普遍認為中國男性與西方女性對彼此間的約會並無興趣,並且包容程度遠達不到婚姻的要求。

但是近年來形勢有所改變,中國男性與外籍女性之間的跨國婚姻有著上升的趨勢。為了解這一現象,Global Times與三位位於上海,嫁給中國丈夫的外籍女性進行了一次對話。

為什麼要嫁給一箇中國男人?三位西方女生的真實戀愛故事

1、上海的外籍女性闡述如何與中國男性戀愛

美籍韓裔Juli Min在今年的早些時候與一位上海男子結婚。他們的首次見面發生在2013年的紐約,那時他們都在金融行業工作。

Min的丈夫此前已經在美國居住了數年,最初到美國是為了讀研究生。Min此前從未與一位帶著口音的人士戀愛,但是這並沒有使她退卻,也並未妨礙兩人之間的深層次對話。

對他倆來說,共同感興趣的流行文化或者音樂並不是必需的。通過日常的思維交流,他們逐漸變得更為緊密。

在戀愛了一個半月後,他們變得無法分離。即使當他們分開的時候,Min對於丈夫的親密姿態和熱情關注感到幸福。

“有時他會來接我下班,或者帶著一束花來。一天中他常常發短信來問候我。”她解釋道。

Min意識到她正與一個真正的紳士在談戀愛。“在戀愛的頭三個月中他甚至都沒有親我。我很驚訝,但是我對於他帶來的尊重和舒適感到高興。”Min說道。

“有時你會遇到一個美國男性他會要求在第一次約會後就親吻——我覺得這很荒唐!”

“他有著我喜歡的一切特質:聰明,幽默,對新鮮事物保持興趣。他對我也非常體貼:幹練,理性,會照顧及支持人,”Min說道。

“我倆最大的區別不在於他是中國人,而我是美國韓裔。我倆的區別在於他是一個數學家,而我是一個藝術家。”

Min感到最欣慰的是,當他倆婚後同居,她注意到丈夫很願意分擔家務。她認為這是因為他丈夫受到了他的家庭及地域文化的影響。

“我的上海公公在家庭生活中承擔著做飯與清潔的工作,他是一個很顧家的人。很可能是因為看到了他爸爸的行為,我丈夫也非常樂意做家務”,Min說道。

“比起美國與韓國男子,中國南方男子並不拘泥於大男子主義。”

儘管有著上述的優點,Min承認在他們跨文化婚姻中也有著挑戰。比如,對於這樣的婚姻,

在哪裡定居是很複雜的。她說她同意定居上海因為這裡對她的丈夫提供了更好的就業機會。

“對於跨國伴侶,探望家庭,照顧老人,讓爺爺奶奶與孫輩關係更親密都是很複雜的事宜”,她補充說道。

2、嫁給這個男子,嫁給了他的家族

瑞典人Maja-Stina J Wang同樣嫁給了一個上海男人。在1999年的時候他們是丹麥一所教師學院的同班同學。他倆起初只是普通朋友,但是在一次去南亞的班級旅行途中,他倆的感情得到了昇華。

在漫長的穿越印度的項目中,她的丈夫是三個司機之一,並且主要負責晚上開車;Maja-Stina則是他的助理以及導航員。

我倆坐一起,只有我們倆,一邊開車一邊暢談生活與夢想。其他人則在車的後部睡覺。有時他會給我唱中文歌曲,是浪漫的歌曲,叫彎彎的月亮(The Curved Moon),”她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班級在這次位於印度的旅途中都得了病,Maja-Stina尤其嚴重。“只有我的丈夫沒有得病。我們開玩笑說他有一箇中國式的胃,”她說。

“他帶我去了醫院,之後只要護士允許,他每天會來探望我兩次。”

在印度旅行以及經歷了一年的戀愛後,他倆結婚了。

Maja-Stina那時只有20歲;在瑞典很少有人在這個年紀結婚,但是她認為這個男子就是她的夢中情人,所以決定接受他的愛。兩人的婚姻也可以讓他的丈夫能夠作為瑞典公民在外國合法的居住。

她說:“在我做出了決定後,我打電話給我的父母,告訴了他們我的決定,他們沒有說不”。

她丈夫的父母則非常高興。在她第一次作為王太太訪問上海的時候,她的中國岳父母為她舉辦了婚禮,給了她很漂亮的衣服。“他們把我當公主一樣對待”,她微笑著說道。

在接下來的五年裡,兩人一起生活在瑞典。她繼續學習戲劇,而丈夫則被瑞典的一所頂級工程學院錄取。

最終,她決定試著在中國生活。“他已經學習了我的語言和文化,公平起見,我也應該學習他的”。

有意思的是,由於她丈夫在瑞典工作的原因,她不得不一個人居住在中國。在起初的幾個月裡,她和上海的中國岳父母住一起。這段時間裡她意識到中國的家庭觀和歐洲有著極大的不同。

她解釋道她從16歲起就和父母分開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被中國父母寵愛。

“我逐漸認識到在中國,你不僅嫁給了這個男子,你也嫁給了整個家族。對我來說這是最大的文化差異。”

現在這對夫妻在上海居住,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於是Maja-Stina認識到了更多的文化差異,因為岳父母堅持要幫助她帶撫養孩子。

“這帶來了不少文化碰撞,尤其是我們之間撫養孩子的方式並不相同,”她說。

她解釋說,例如,她已經教會了幼兒自己吃飯,但是和岳父母一起的時候,他們堅持給孩子餵飯,從而使她的努力都白費了;之後當她和兒子一起的時候,兒子不願意再靠自己吃飯了。

“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Maja-Stina嘆氣道。“作為母親我不希望用不合適的方式來撫養孩子;但同時,我的岳父母如果不能參與撫養孩子,他們會感到心碎。我知道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出於愛。”

為什麼要嫁給一箇中國男人?三位西方女生的真實戀愛故事

3、通過委員會來撫養孩子

美國人Heather Roberts(化名)嫁給了一名來自於中國河北的男子,並且兩人目前與岳父母一起居住。在結婚前她與岳父母只見過幾次。

“在結婚及有了孩子後,我們開始住在一起。我很幸運因為他們對我很歡迎,並且我們也互相尊重對方,”Roberts說道。

“但我們是否意見總是一致?不。我們是否意見常常一致?好吧,也不是。但是我們是否在家庭中互相支持?是的!”

Roberts說她的岳父母樂於幫著撫養孩子以及分擔家務。但是她也承認如果有時事情違背了她的美國式的獨立性格,她也必須妥協。

“住一起並不簡單,特別是當你作為父母想為孩子做決定的時候,你得面對一個委員會來討論你的決定。這時我很需要丈夫的支持。”

當Roberts在上海從事英語教學的時候,她遇到了未來的丈夫,他此時還是那個學校的學生。

他的丈夫比普通的害羞的中國學生要更健談以及投入,給Roberts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時我對我丈夫並不瞭解,我把他稱作‘故事大王’。他嘗試著跟學校的每一個員工交談,只要對方有時間。然後他把最近學到的英語典故再告訴中國學生,”她笑著說道。

她很快意識到她被對方的自信與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所吸引。“我們與一群朋友一起出去,交談了整晚。然後,在情人節那天,他邀請我赴晚宴。我答應了,然後我們就成了,”Roberts說,並補充道他們戀愛沒多久後就住一起了。

在頭六個月裡,他的父母發現了他在和一個白人女子談戀愛。據Roberts說,他的父母對此很擔憂,甚至讓他們的兒子“小心一些”。

現在Roberts認為這是任何父母,在面對自己孩子處於跨國戀愛中所產生的自然反應。

儘管有著未知性和挑戰,Roberts在一年的同居後答應了他的求婚。在他們一起的這段時間裡,她知道他總是給自己帶來微笑、安全感和愛。

“他很耐心,總是為我著想。甚至在結婚前我就會覺得他是我的家人,因為家人總是在你對生活,工作甚至家庭不滿的時候陪伴著你,”她說。

儘管Roberts對她在中國的婚姻生活感到滿意,她同時提醒那些外籍女士,如果她們不能適應新的傳統和挑戰,她們最好對嫁給其它國家的人多考慮一下。

“任何的婚姻都會帶來挑戰。跨文化婚姻並不會更簡單。我每天醒來的時候都會面對一些挑戰。我總是希望把這些挑戰變為機遇。”她說。

“有時我失敗了。但是,在與丈夫,他的家庭,和我的家庭的相處中所帶來的困難,以及作為母親和職場女性,和在兩個國家居住的經歷,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擁抱帶來成長的機遇。”Roberts說道。

“這一點我不會改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跨國戀已經打破了種族優越、金錢地位的門檻,而選擇嫁給真愛。比如米叔在這篇文章《亞裔成功娶上白人姑娘的秘訣:一位中國臺灣小夥的自白》中提到了臺灣小夥和美國女友,以及這篇文章《美國女大學生嫁給保安?!弱爆了,這麼多中國女博士女高管都嫁給美國清潔工等了…組圖》中的美國女老師和中國保安,中國博士和美國工人。

可見,亞裔男性的地位也在逐漸提高,中國也有很多好男人,越來越多的外國妹子青睞於中國優質男。(慢著,所以,這意味著中國單身女子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快要遍佈全世界了嗎?幸虧我明智的老婆已經找到我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