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有什麼用?2個小故事告訴你,學好數學可以多節省時間!

學數學有什麼用?在討論這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前,我們不妨先來看2個故事。

在300年前的歐洲大陸,有一個景色怡人的公園。附近的居民們都喜歡去那兒散心。

學數學有什麼用?2個小故事告訴你,學好數學可以多節省時間!

這其中有這樣一位熱愛思考的年輕人。有一天他向天發問:老天爺!你告訴我,我能不能一次不重複地把公園的七座橋全部走完?

老天爺聽到了這個年輕人的請求,於是派來了一個文學家,文學家說:我對你的問題很感興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後來老天爺又派了一個理科生過來,理科生信心滿滿,拿出尺子就開始到處去測量,最後,他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你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要反覆試驗5040次。

探索陷入了瓶頸,直到一位數學家的到來……

數學家首先扔了前人留下的公園地圖,並拿起筆,用點表示島嶼,用線條表示橋,畫出了一副清晰的公園結構圖。

學數學有什麼用?2個小故事告訴你,學好數學可以多節省時間!

然後,他從只有一座橋的情況出發,逐步推演,得出了有七座橋時的規律,並且將這些規律用列表的形式表示了出來。

再後來,他發現這個現實問題其實正是數學裡的“一筆畫”。

再後來,他通過觀察自己的表格,先是解決了這個“七橋問題”,然後又進一步給出了證明“一筆畫”的條件。

1736年,29歲的歐拉遞交了《哥尼斯堡的七座橋》論文,在解答問題的同時,開創了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圖論與幾何拓撲。

看完了這個略顯傳奇的故事,我們再來看另一個讓人感覺更為親切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中國古代社會,文風蔚然,每一位居民家中都有著大量的藏書。

學數學有什麼用?2個小故事告訴你,學好數學可以多節省時間!

然而在天氣忽冷忽熱的夏末秋初,書櫃裡總是會有這種那種的“書蟲”。這些蟲子藏在書櫃裡,專咬書頁。

所以當文人們拿出書本準備好好研讀一番的時候,總是會發現有些書頁有缺塊。

沒辦法,他們只好根據書上的內容,邊讀邊猜想缺的那個字是什麼字。

再後來,這就演變成為了數學課上有趣又燒腦的“蟲蝕算”,也叫豎式謎。

學數學有什麼用?2個小故事告訴你,學好數學可以多節省時間!

再後來,在21世紀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小朋友們在玩密室逃脫。小明化身“神話般的推理家”,頻頻解謎,成功帶大家逃出了密室。

當夥伴們或羨慕或好奇地圍在這位“推理家”身邊的時候,小明只說了句:

“我學豎式謎的時候老師就教過我了,要‘根據已知求未知’!”

擁有數學思維,可以巧解生活難題

這兩個故事聽起來都有那麼點傳奇,但其實卻正好能解答我們的疑問。

人為什麼要學數學?——為了能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難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數學思維”來對付它。

所謂“數學思維”,有歐拉的“將複雜地圖用點、線表示”的數學化思想;“從最簡單的情況出發”的簡化策略;和“整理信息”的列表方法。也有能實現“從已知到未知”的邏輯思維。而這其中,簡化策略和邏輯思維,是我們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要學會的兩種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