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我常常在思考,設計師如何才能與眾不同,脫穎而出。答案很簡單,堅持做自己。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吧。性格與你工作優秀與否有關嗎?先讓我們來看下事實與證據吧。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句話在應運於工作場所時再真實不過了。無論是愛交際的創意總監還是僵硬死板的會計師,我們對他們持有一種刻板印象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適合從事的工作。

這很神奇,但是人事相關部門永遠只想招募某一特殊人群。一個合格的團隊成員必須是友善並且積極向上的。為了能得到那份工作,你假裝過多少次扮演他們需要的類型。

如果你是個設計師,答案可能是“很多”。調查表明,設計師有相當不同的個性類型,他們不是工作團隊中的核心和骨幹人員,但他們確實完成了他們的工作。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1、性格與環境密不可分

大多數人都一樣,從小就在一個規定的格子裡面生活著,這個格子裡面有父母的期望,有學校的規章制度,有不同人的看法...所以我們習慣了循規蹈矩的生活,也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在工作中,漸漸地你會發現,你會開始散失了原本那僅有的性格。變得妥協甚至讓步,老闆交代的工作,全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去改。慢慢的,本來有稜有角的你,被磨圓了。變得能討好老闆,得到同事的喜歡,但這時候你做的可能就是一份工作,就僅僅是份工作。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並不是再設計本身。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2、性格與設計

按照不同的批判標準和原則,性格可以分好多類型,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是按心理活動分的兩種,內向與外向。性格的不同,並沒有好壞之說,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性格,發揮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的作用,這才是關鍵。

外向的人—這類人往往可以很輕鬆地進行社交,善於語言溝通並且在團隊中茁壯成長,與相對安靜的朋友相比,在工作場所他們似乎更容易被髮掘。即使在招聘廣告用語已經非常包容的今天, “外向”、“積極向上”等詞語在職位描述中還是很常見。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內向的人會遇到很多社交障礙。深思熟慮並且在表達他們思想的時候反應很慢,他們往往被扣上“反社會”、“害羞”、“無聊”等帽子。當週圍的人都善於在任何機會前表達他們的思想時,內向的人就很容易被忽略。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在外向性格更被推崇的社會里,Susan Cain的書《安靜》,卻對於內向性格給予了正面評價。

(《安靜:在一個喋喋不休的世界裡內向的力量》)發表於2012年,強調內向的積極作用,開啟了一個關於內向性格的新的思考。而且對於設計師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研究表明我們中的很多人是偏於內向的,而非外向的。

研究表明設計師常常更傾向於獨自工作、解決問題、創造解決方案。例如,密西西比州立大學設計教授Beth Miller和一組工作人員發現內向的性格類型在研究生設計師中更流行。

這種情況是如何被轉移到設計流程中的呢?很好,就像所發生的那樣。內向者相對更能夠在沒人指引的情況下很好的完成工作。他們表達思想緩慢是因為他們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更加小心,他們在做決定或說任何話前都會思考更多。他們更善於處理細節、更專注。另外如Susan Cain所說,內向者和外向者可以有一樣的創造性,只是內向者更傾向於將這些特質輸入到他們的工作中。

Cain說研究表明創新往往需要幽靜。各個行業中的超有創意的大部分人都是內向的,或者說至少可以很輕鬆花很多時間獨處的人。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調查機構Strategic Aesthetics對65位設計師進行的一份調研表明,內向是這些人中的主導性格。

這意味著外向的人就不會是好設計師嗎?根本不是。但是他們處理工作的方式和在團隊中的角色可能不同。一個更外向的設計師可能更善於向客戶展示創意。他們可能會在職業發展後期發現他們的機遇,比如作為總監或者團隊領導。

除此之外,並沒有很純粹的內向或者外向性格,應該說是一種複合體。事實上,在我們引證的研究中表明大部分人處於中間區域。一個最近的Strategic Aesthetics調查表明在設計師中52%是內向的。

當我們回到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從更多的細節中看這些性格。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最普遍的性格是內向。但是這份研究揭露了在設計師中14種不同的性格,並且第二梯隊的性格顯示出更多的外向性格。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MBTI評估是一種心理測量學調查問卷,設計用來測量人們在如何理解世界和做決定方面的心理偏向性。

這份研究使用了Myers Briggs標準去劃分調查對象,這份性格測試測量了四種特性。儘管很重要,態度-內向/外向緯度,只是其中的一種。其他特性是觀察力、判斷和生活方式。每種特點都有自己的標準或者本質對立,開拓性心理學分析家Carl Jung對他們進行了區分。

感知力的範圍是從感覺到直覺。這倆術語有一點容易混淆,因為感覺意思是一些人使用他們意識的證據進行判斷,他們可以實際的看到、聽到、感覺到並且觸摸到,它們關注現在。直覺型的人在數據和推算中尋找未來的模式,這些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其他的特性也有類似的衡量標準,從具體到抽象。

關於判斷標準,一端是思考-意味著人們通過他們思想中的證據和邏輯結論然後做決定。另一端是感覺或者直覺、本能。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最終,生活方式一分為二,一端是判斷型,意味著個體是有組織和計劃的。另一端是感知型,一種引向自發行動的性格,這些人根據自己當時的感覺而產生相應的行為。

這四種性格特點可以用來計算出多達16種性格類型。那麼設計師的主要類型是什麼?根據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是INFP(內向直覺感覺感知型)。Strategic Aesthetic的調查顯示,INTJ(內向直覺思維判斷型)更普遍。

在這兩種案例中,內向和直覺(尋找模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在清單的頂端。事實上這兩種特點是不同的,儘管我們知道多樣性性格更合理,必須強調,對於圖形設計師而言沒有千人一面的模型。

思考多過感覺的設計師的作品可能更關注細節並且滿足需求。一個感覺型設計師可能會更加冒險並且打破常規去尋找他們喜歡的結果。

相似的,感知型設計師在項目彙總工作的時候可能會更具自發性。他們具有判斷型性格的夥伴可能更具全局觀。值得注意的是,設計師中這兩組最盛行的性格類型INFP和INTJ,這兩種人都在性格方面都有某些混亂和自發性的因素,這取決於創造性來自於判斷標準還是生活標準。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3、性格與人生

人活著是一過程,並不是要去跟別人一樣。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就像你的指紋一樣,你是獨一無二的。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也不要為了別人的看法而設計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一切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記住你就是你,一百年後你不在了,沒有人會記得你。活著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自己,活出自我,這才是設計師該有的性格。

淺析哪種性格成就更好的設計師?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下方領取設計資料的哦。

http://t.cn/ROCIyd0(複製到瀏覽器打開即可)詳情請看職業研學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