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的世界,他们在寻找一个自由的窗口!尝试破解自杀事件!

看了一篇网络文章《隐匿的网络自杀群:他们每天相约赴死》,不禁让人震惊。

在这里,先从这篇网文说起。

以下是摘录:

「儿子去世后,胡明永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网络相约自杀群体的存在,希望有关平台能够加强监管。他加入了很多死亡自杀群,一个个劝群里的成员退出死群。胡明永说:“我的孩子已经死了,我希望别的孩子不再走我儿子这条路。我一点赔偿诉求都没有,我也不要钱。”

在群里待了一段时间,胡明永总结了自杀群内成员的特点:高负债者、对生活失望的人、抑郁症患者、有的有精神疾病,也有情感受挫的,“大都跟钱、情、病相关。”」

崩塌的世界,他们在寻找一个自由的窗口!尝试破解自杀事件!


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我们应该值得思考。

1.加强网络监管,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实际上,加强网络监管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社会现象的发生。

所以,除了加强监管,我们应该从当事人的内在心理逻辑上,去找寻一点蛛丝马迹。

真正的核心,还是应该给当事人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向,让他自己走出心理的阴霾。

2.并非精神疾病,这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自由窗口,是一个可以达成心理动机的任务。

理性分析看来,自杀事件,是一件于己无利、与人无利的事。难道当事人有精神疾病?

不然。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的理想生活被打破,或者希望被迫破灭,他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无论是感情、事业、疾病等。

一个人,如果感受到很强的无力感,他会寻找一种可以自控的自由感。无疑,自杀就是其中一种可以体验自由感的事,也是他们可以“解脱”的方法。

3.自杀发生之前,他们可能会有眷恋。

自杀,也许在他们头脑里并不可怕,毕竟是没经历过的事,经历之前,他们大多是不会有太大的心理痛苦的。

即使有部分人害怕、恐惧,也还有对父母兄弟和这个世界有一点眷恋,但是,网络上的相互的自杀鼓励,也成了这个悲剧的一个助推器。

4.他们认知中,只有自杀这一种选择。

实际上,人生无常,谁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挫败或者失望。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积极面对。

自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敢于面对当下,逃避现实的一个策略选择。

如何杜绝这样的悲剧发生?

崩塌的世界,他们在寻找一个自由的窗口!尝试破解自杀事件!​​​

下面的几条,值得所有家长、夫妻借鉴!

1.从当下开始(甚至从小孩子时期),就不要宠爱。

想他如果想要礼物、苹果手机、金钱等等,就要想办法通过一个劳动过程,让他去获得。或者让他主动完成一个承诺。

这一条,主要是加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可以把握的自由感。

2.引导孩子,多去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美的东西。

改革开发四十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我们成年人通常都生活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也就更加不可能引导孩子多去体验美的感受。

这个,是不能忽视的环节,这也是一种思维转换的契机。

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受到打击的时候,他还会通过转换思维,在其他方面寻求发展,不至于走到一个死胡同出不来。

3.责任者心态。

崩塌的世界,他们在寻找一个自由的窗口!尝试破解自杀事件!

他想要的结果,只能由他负责。尽管如此,告诉他,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

不要做他一辈子的拐杖,让他自己行走吧!也不要不管不问,让他内心无依无靠。

4.让他知道,他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想办法让他知道,他一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5.抽丝剥茧,去寻找动机,对症下药

人的心理结构是很复杂的,就现在的心理研究技术来看,没有一种统一的结构论调。然而,任何一种行为的背后,必然包含了若干个心理动机。

心理动机,会促使他做出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行为。找到他的动机,就有可能找到帮助他走出死胡同。

能力有限,暂且写到这里,请大方之家指正!

这里是「鬼谷神课」,解读万象,解码智慧。欢迎大家的关注、评价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