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近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接连爆出大新闻,先是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在广州恒大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宣告着恒大正式接手贾跃亭的FF,而随着信息的披露,恒大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恒大健康作为持股FF的公司,也迎来了市值的大涨。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三年砸进去百亿的蔚来,向美国SEC递交了IPO申请招股书,申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最高募资18亿美元。紧跟着小鹏汽车在品牌日活动上,对外宣布计划到2019年底获得约300亿元融资,今年11月正式公布不同车型的零售价格,并在上市后不久正式交付。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五年之前,有大量怀有梦想的汽车人,希望借助新能源汽车这个历史机遇,实现所谓弯道超车,通过短期的积累,跨越百年造车的门槛。那时,大量的新能源造车项目蜂拥而至,被戏称为PPT造车。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五年过去了,有的PPT还停留在PPT上,而领外的PPT已经成为了资本的集散地。今年 5 月,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就曾对外表示,中国共有 71 个整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企业有 455 家(狭义造车新势力企业有 49 个)。而《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机构数据称,中国有超过 487 家新能源汽车厂商。

那么新能源汽车,真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蔚来”么?

千万市场容量,是机遇,还是陷阱?

相信所新能源造车厂商,在对投资人路演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对比。例如2017年全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突破2400万辆,而这其中,新能源销量不过刚刚80万辆,整整30倍的空间。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在不远的将来,这些车都换成新能源车,那大部分新能源车销量都会翻上至少30倍,估值就更不只是这些了。

而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42亿人。如果做个傻瓜式的测算,如果蔚来每个汽车驾驶人,都购置一辆车的话,按照目前的情况,市场缺口至少还有1亿以上的量,按照每年两千多万的销量,至少还可以稳步增长5年时间,这里还不算旧车换购等等。

这么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的确是不可限量。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用电,那看看一辆电动车一年要耗多少电?一辆电动车平均百公里耗电20千瓦时,一辆车一年行驶一万公里,那么年耗电大概在2000千瓦时。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年2500万销量的车都变成电动车,每年我们国家就要多消耗掉500亿千瓦时。那么2012年我国总发电量是5万亿千瓦时,2017年我国总发电量是6.5万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长5.4%,也就是每年多3000亿千瓦时,这里面就要有1/6用来驱动汽车的话,可行么?能保证我们国家每年6%的GDP增长对用电的需求么?

算了这么多,都是一种假设。从大的概念上来看,每年两千万的新车销售,对于新能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过一年,市场上就会多了两千多万的汽油、柴油车。这些都是新能源的竞争对手,并不意味着,两千万就是机遇,相反按照目前估算,市场的新增车缺口大概会有1亿左右,也就意味着新车销售的红利时代也就5年,这五年如果新能源不能快速抢占,就只能切割以后的换购市场,本来新能源就是新事物,让老的汽油能源车习惯性车主去换新能源车就更是个复杂的事情。

所以容量这么大,每年卖这么多的中国汽车市场,对新能源造车厂来说并不是无限的机遇,五年之内,机遇就是陷阱。

美国老大哥 特斯拉依然是个“小”汽车企业

在创立的14年后,新能源造车的美国老大哥特斯拉,2017年卖出了10万量车,收入118亿美元,亏损了22亿美元。再看一下老牌汽车厂商的标志奔驰,2017年共卖出近229万辆车,全年营业收入1,643亿欧元,净利润109亿欧元。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这个对比看起来,证明了一件事情,在造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并非是制胜的法宝。无论销量还是营收利润,10几岁的特斯拉正好是百年奔驰的十几分之一,这种线性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这个制造能力为根基的领域,想要弯道超车,几乎是一个梦想。

十几岁的特斯拉在奔驰宝马面前,尚是小弟,那才几岁的法拉第、蔚来、小鹏们,只能是小弟弟了吧。而且参考美国老大哥特斯拉的发展规律,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飞速增长,真正成为造车“新势力”,也是一种极为理想化的憧憬。新经济领域,中国可以出现阿里巴巴、腾讯,可以出现几年就跨域他人十几年成长历程的拼多多。因为在数字领域,增长是以2的倍数呈现的,是一种级数的飞跃。但在现实的世界,在以汽车为代表的科技密集型制造业,增长是跟岁月呈线性关系的。

不做好成为百年企业的打算,就打算击败百年的奔驰?这不是梦想,这是幻想!

造车新势力 究竟凭什么?

纵观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发现鲜明的分成两个极端。有着传统的造车积累的企业,如北汽、BYD以及国内一众合资厂商,都在小步快跑,利用国家对新能源车补助的红利,推出一些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抢占低端市场。

而还有一批,诸如蔚来、小鹏这样被称作造车新势力的企业,都是高举高打,大步向前,用高端的形象拉升产品的竞争力,从高收入人群入手,希望像消费者兜售一种以电动车为中介的全新生活方式。

除了这两种之外,传统的国际造车集团,奔驰、宝马、大众这些企业,都在做两手准备,一边尽量的压榨传统能源车的利益,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车型的研究和上市步伐,做到随时跟市场走。

就如手机市场,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三星可以做到完美升级,但诺基亚倒掉了,苹果却冲了出来,同时又有了小米这种独具特色的企业。当前的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们,希望演绎一个同样的故事,在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智能车转化的过程中,冲进去,从高端入手,成为那个苹果。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有掉队的,也会出现从低端入手成为小米的。

但手机跟汽车之间,差着无数个蔚来和小鹏。如果说以前汽车领域基本还是以硬件制造为基础的话,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呈现出软件+硬件的趋势。造车新势力在硬件制造上,基本不会出传统厂商左右,甚至在初期,还都处于制造业的低端,并没办法像苹果找到富士康那样的代工厂,蔚来也只能委身在江淮的生产线上。一个售价五十多万的车,在江淮的生产线下线,这感觉就像是苹果找了华强北的制造商来代工一样。

所以新势力造车都在集中宣传他们软件,躲避硬件。在软件上,无非就是“新能源+智能驾驶+社群”的组合。蔚来在豪华的大厦中建设体验中心,在APP上维护社群,希望笼络新中产,兜售给他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卖车之外,还能卖出更多的东西。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而小鹏汽车在最近的品牌日也提出新能源汽车≠下一个汽车时代,AI(智能)是下一个汽车时代分水岭,智能感配置+传统汽车≠智能汽车。深度定制或自研 OS 是智能化的基础,语音将是智能汽车交互的主要途径,可升级的全场景自动泊车将是中国智能汽车标配。让自动驾驶更好地解放双手,形成智能汽车的 App Store 生态,届时,更多的应用将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还会创造更多的衍生产品和服务。而智能汽车的下半场将因为上半场的未知充满了各种可能。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有趣的是,蔚来的李斌,和小鹏的何小鹏,都带着互联网创业的烙印。希望用互联网那套流量策略,带活汽车制造,让汽车业的重心从造车转向圈人。这样真的就能颠覆么?

智能汽车不是智能手机 人命关天不能儿戏

汽车和手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手机是人人都不想离开,而汽车是人人都想快速的离开。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只要想象一下自己就可以了。手机是满足沟通的需求,人们对沟通的需求是实时的,这就意味着手机不离手。那这样手机就变成了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广告牌、互联网接口或者是娱乐终端,正因为这样,智能手机才会如此的发展。

而车呢?车满足的是出行的需求,更深入一点,车是个出行的工具,甚至都不是目的。人们用车从A点到达B点,快速、安全的到达B点才是最终的目的,到达之后,不会有人在车上打个滚刷几个微博什么的,而是希望尽快离开车,去往自己的目的地。

难道智能汽车的厂商,能够有什么招数,能让用户愿意留在车里不出去么,播放一条广告后车才能解锁么。就像小鹏阐述的,他们希望在智能驾驶普及之后,人们在车内是一种休息状态,可以借助车内提供的服务来消灭时间。这种困境式的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很多休闲娱乐和消费。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那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就是在中国的公路上,驾驶员可以真正大胆的放开双手。这里面就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技术、生态、法律。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智能驾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这里就不去讨论几级智能驾驶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市场中,技术往往都是最好解决的事情。如果市场需要,政策允许,中国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实现智能驾驶。

生态是什么?汽车不像手机,只完成一个人机交互,然后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互通。智能汽车除了要跟驾驶员交互之外,还要跟路上其他车辆交互、跟非机动车交互、跟行人交互,在一些极端和特殊情况,还要跟自然环境雨雪风霜进行交互。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如果这是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自动驾驶简直实现起来太容易了。但只要有一个人身上没有传感器,自动驾驶的风险就会极大增高。有过驾驶经验的人都会清楚,避免路上发生事故的最好办法,并不是看到别的车或者行人怎么样来做出反应,而是根据他们的情况和行动状态进行预判。虽然所谓的AI技术可以做到预判,但在模糊计算的领域,机器相较于人类还是相差得太多。

除此之外,最为核心的就是法律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除了事故,责任在谁?自动驾驶车撞到了行人,司机要负责还是厂商要负责。从理论上来看,厂商的责任可能会更大。但如果这么来界定,那么智能汽车的厂商,就面临着分分钟倒闭的风险,卖出去多少车,就有多少个风险炸弹在路上行驶,虽然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但这种风险并不是任何一个商业企业可以承担的,毕竟任何一个交通事故,都可能是以人命为代价的。

路在哪里?逃脱不出物理的法则

汽车界有个笑话,说某个大佬把车比作“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那么现在这些造车新势力的潜台词里面,不就在说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一台电脑”或者加一个手机么?

发动传统的汽车,第一步将古老的石油能源点燃,第二步驱动传动轴,第三步让轮胎开始转动,利用摩擦力将车辆推动前行。而新能源汽车,只是将第一步换了一种能源,将不同能源转化出来的动能传动给传动轴,利用摩擦力反向推动车辆。

无论新经济怎么疯狂,汽车是行驶在摩擦阻力上的一种物理介质,它遵循的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些物理定律,这些定律是基础的,也是顽固的,想要对汽车本身革新,需要的是材料技术的发展,驱动形式并不是车辆革新的核心。车辆的终极需求就是安全高效,至于新能源、新智能,都是辅助。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这里,并不是说造车新势力没有什么路可以走。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股全新的力量,但无论力量有多大,都必须要尊重这个行业的规律,这个行业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就是摩擦阻力,无他,如果能提升这一点,就能改进这个行业,其他的方式都是为了这一点服务的。

另外,弯道超车,也只是个神话,看看特斯拉,就知道新能源概念造车,依然要走过传统汽车场上的技术积累。要在摩擦力的基础上,不停的进行测试调教,改善车辆本身的驾驶性能和乘坐的舒适性。同时,基础的硬件制造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获得的,产品的可靠性,这一点要靠大量的研发投入和犯过的小错误来积累的。

所以给造车新势力一些建议,在奔驰宝马面前,法拉第也不是没有蔚来,但是要记住自己是小鹏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步地走。记住这个行业的规律——1、摩擦力、2、材料、3、能源、4、可靠性、5、安全性,最后才是6、智能和7、客户的满意度。

在宣传上,可以反向操作,从客户满意度到智能再到产品,但在制造商,没有捷径可走,脚踏实地准备做个百年企业,否则,趁早卖掉高点套现走人,这不是钱的问题,做不好,是人命的问题。

恒大能等到法拉第的蔚来么?造车新势力还只是小鹏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