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引領金融邁進「智能新時代」

編者按:VR 金融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升級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遐想,參照當前 VR 技術發展與金融行業升級進程來看,VR金融將迎來廣泛應用。但在這之前,VR 金融所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在《當代金融家》撰文表示,在逐漸享受金融科技變革帶來便捷性的同時,我們應當積極參與並推動 VR 國際標準的制定,取得這一領域的話語權,推動我國 VR 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VR引領金融邁進“智能新時代”

2016 年被稱為 VR(虛擬現實)技術的元年,VR 技術本身集硬件、平臺、計算中心、流量入口、娛樂、行業應用等功能於一體,具備巨大的潛力,正引領金融邁進“智能新時代”。

VR 技術能將冗雜、單調的內容轉化為生動、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改善用戶體驗的巨大潛力深深地吸引著各個行業,金融領域也不例外。作為新一代虛擬技術,VR 與金融的結合將會給金融科技帶來怎樣的變革?

智能終端展現VR時代的曙光

據高盛行業研究報告《VR 與 AR :解讀下一個通用計算平臺》(以下簡稱“報告”)所述,2014 年和 2015 年的兩年中,VR 及相關領域共進行了225 筆風險投資,投資總額達到了35 億美元。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 2014 年 5 月 Facebook 以 20 億美元收購 Oculus。2016 年 VR 相關領域投資共獲得18 億美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140%。投資交易171 宗,與前一年相比增長14%。數據表明,VR 相關領域的投資從 2014 年和2015 年開始初顯規模,2016 年投資額與投資交易都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與此同時,近年來 VR 應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CNN)通過 VR 技術面向全球 121 個國家直播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辯論。居家環境改善產品零售商勞氏公司 (Lowe’ s) 旗下 6 家零售店已採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幫助消費者虛擬化其重新設計的項目。蘇富比拍賣行已開始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展示豪宅。

由於具備顯著提升用戶體驗,VR 技術吸引了廣泛的關注。而且,隨著 VR 關鍵技術的突破、價格的下滑、相關“殺手級”應用的誕生,VR 設備將有成為下一代主流的智能終端設備的潛力。屆時,VR 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數百億美元,並將像互聯網與 PC 的出現一樣,對傳統行業的規則進行顛覆。 以 2016 年為起點,高盛行業研究報告對 2025 年的 VR 市場進行一個大概的預測。樂觀預期,2025 年 VR 市場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820 億美元,其中1100 億美元為硬件營收,720 億美元為軟件營收。標準預期,2025 年 VR 市場營業收入將達到 800 億美元,其中 450 億為硬件營收,350 億為軟件營收。悲觀預期,2025 年 VR 市場規模將達到 230 億美元,其中150 億為硬件營業收入,80 億為軟件營業收入。選取類似市場標準預期作一下對比,2025 年全球筆記本電腦營業收入將達到1110 億美元,平板電腦營業收入將達到 630 億美元,臺式機營收將達到 620 億美元,遊戲機營收將達到 140 億美元。可知,VR 市場標準預期營收達到 800 億美元將超過平板電腦、臺式機以及遊戲機,僅次於筆記本營收,市場潛力可見一斑。

當然 VR 的普及並非一帆風順,將要依靠四個要素的完善,分別為用戶體驗、技術侷限、內容和應用的開發以及價格。用戶體驗是最為核心的要素。技術的提高對解決 VR 設備使用中的眩暈問題,提升 VR 設備移動性,拓展應用空間有極大幫助。內容和應用的開發是提升對用戶的吸引力和忠誠度的關鍵。價格的下滑將是推動 VR 產品廣泛普及的推動力。

VR 普及也需要不斷探索應用領域。本文將 VR 的應用細分為以下幾大部分 :視頻、遊戲、事件直播、娛樂、零售、房地產、醫療保健、教育、軍事、工程、金融。根據高盛行業研究報告,預計 2025 年,視頻、遊戲、直播三大領域將佔 VR 相關營收預期的 60%,且這三大領域完全由消費者推動,剩餘的份額將會由企業或者政府推動。由於目前的遊戲、視頻無法直接移植到 VR 平臺,VR 在視頻、遊戲領域的應用都面臨著“雞和蛋”的窘境。如果 VR 設備保有量不高,開發者對開發 VR 內容以及應用將會遲疑。如果沒有內容的支撐,無疑 VR 設備的普及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VR 在事件直播領域的應用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將面臨兩大挑戰 :VR 在事件直播當中的核心挑戰是獲得內容的廣播權,另一個挑戰在用戶體驗方面,用戶觀看 VR 直播需要戴著頭戴式可視設備 (HMD, Head Mount Display),這將對社交互動造成影響。此外,金融行業一向與前沿科技融合度極高,金融與 VR 技術的結合發展勢頭迅猛。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金融機構紛紛試水 VR,力圖為其客戶群體提供高效便捷的預約及金融服務,為其客戶群體帶去更好的服務體驗。VR 應用於金融行業,不僅將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提升效率,更會帶給我們對未來金融科技創新的無限想象。

VR技術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升級

VR 應用於金融符合未來金融科技更加靈敏、智能和人性化的趨勢。靈敏度方面,VR 技術相較於傳統技術反應效率將大大提升,將給人帶來更加流暢的體驗。智能方面,VR 技術自身是一個能夠獨立自主運作的系統,這將使 VR 設備有極高的智能感。此外,VR 技術著眼於提升用戶體驗,給人相當高的“沉浸式”感受,深刻體現了人性化的理念。從蓋特納技術成熟曲線上來看,VR 技術成熟曲線屬於創新層,要在金融領域深度應用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VR 金融的應用並非好事者的幻想,其具有深刻的行業內在競爭發展需求。首先,推廣 VR 金融是行業競爭的內在要求。可預期的未來,金融機構用 VR 技術搭建交易平臺的成本將遠遠低於搭建實體網點。而且平臺自身功能的完善、平臺通聯性的提升、用戶參與感提高將顯著提升用戶體驗,這將成為增加用戶數量、拓展市場的重要條件。其次,VR 技術還將為金融機構開拓新興市場提供“轉變性技術”。金融機構僅需向目標市場客戶群體提供VR產品,便能打通金融服務市場間的隔閡。

VR與金融融合的特點

VR 與金融的融合將區別於傳統金融領域的創新,是具有獨特特點的金融科技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VR 金融的創新將不只是商業模式的變化,而是採用了新技術的顛覆式改造。VR 金融創新區別於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只是為各類金融創建一個互聯網渠道,並未從根本上變革金融業的生產方式。而 VR 金融的創新則是實現了金融業務的改造,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第二,VR 金融的創新不是技術的簡單複製,而是“無中生有”的創造。VR應用於金融領域將不是政府頒發一個特許經營權牌照就能毫無阻礙地進行的。VR 金融的創新需要發揮人的才智,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第三,VR 金融的創新將深入觸及金融行業作為服務業的屬性。金融行業作為一種高端的服務業往往受制於空間時間的限制而不能夠提供足夠全面、到位的服務。VR 金融的應用將克服金融機構實體辦公場所狹小、地域限制、辦公時間限制等傳統金融的問題,從而發揮出金融作為高端服務業便捷、高效的特點。

VR 應用於金融與 VR 應用於其他行業有其相似之處,也有其獨特的特點。VR 應用於金融的首要問題與應用於其他行業相同,在於改變終端入口。經歷了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入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入口,在不遠的將來 VR 將成為新的入口。VR 技術本身集硬件、平臺、計算中心、流量入口、娛樂、行業應用等所有功能於一體,有著巨大的潛力成為第三代入口。其次,VR 應用於金融,改變服務模式是重要環節,這也是與應用於其他行業的相同之處。VR 技術帶有場景化、體驗化的特點,可以減少或者不用到現場服務。最後,VR應用於金融的獨特之處在於,VR 金融不僅是改變商業模式,而且從底層技術入手對金融的改造。例如 VR 應用於電子商務,最近阿里巴巴已推出“buy+”計劃,開闢“VR+電商” 的新商業模式,這也許是改造電商模式的一個新起點,但並未對電子商務本身帶來新的變化。而 VR 金融的應用將會在金融領域形成一系列創新,從而可能改變金融業的生產方式。

VR金融可促進金融科技升級

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區塊鏈、VR 等創新技術進行風險管理與控制,並帶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其本質上是科技對金融服務的變革,是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在金融場景的應用。金融科技的創新可以由技術、產品、模式三個維度勾勒而出,VR 金融促進金融科技的創新升級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闡釋 :

VR 金融將改變金融科技發展前景。 第一,金融科技將因為VR 金融的出現搶佔發展先機,優先利用新一代智能終端拓展傳統市場、開拓新市場,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促進金融服務全球化。第二,VR 將為構建虛擬場景化金融提供技術條件,用戶在支付、交易、投資理財等金融活動中將有更直觀的感受。第三,VR 技術可以進行數據統計、投資分析、結果加工。VR 在提升金融科技整體計算能力的同時,還為提升數據以及結果的展示能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四,VR 技術將成為金融創新的基礎性、變革性技術,成為其他科技融合的節點。這將加速金融科技的創新,一大批諸如 VR 移動金融、VR 物聯網金融、VR智慧金融等新興金融形態將會出現。

VR 金融將促進金融科技營銷模式的創新升級。 從以往的發展歷程看,金融科技在營銷方式上十分保守。VR 金融則帶來了一種前沿的呈現方式,將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金融系統通過 VR 這一手段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便於客戶理解。此外,金融科技是最近熱炒的話題,2016 年又是金融科技監管和 VR 技術元年,藉助金融科技的熱度,VR 與金融結合無疑是一個很具有營銷力度的話題。

VR 技術將對金融科技產品進行創造性的改進。 一方面,這將改進金融科技產品的服務流程。例如,用戶利用金融機構提供的 VR 設備享受金融服務,省卻了去實體網點奔波的麻煩。另一方面,VR 技術將改進金融科技產品本身。據報道,阿里巴巴下屬螞蟻金服計劃推出一項基於 VR 技術的支付業務 VR Pay,用戶可利用 VR 頭盔完成支付,大大提升購物體驗。此外,利用 VR 技術為高淨值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諮詢服務,提高產品靈活性和針對性,將為客戶創造完全不同的尊貴體驗。

VR金融應用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

VR 金融促進金融科技創新升級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遐想,參照當前 VR 技術發展與金融行業升級進程來看,VR 金融將迎來廣泛應用。但在這之前,VR 金融所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VR 金融應用定位模糊,範圍狹窄

至今,VR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改變傳統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的交互方式,增加新奇度,提升用戶體驗方面。VR金融能否最終展現其顛覆者的形象仍然沒有答案。

首先,VR 金融應用方式較為單一,集中在金融交易虛擬場景構建方面,缺乏能開拓市場的主力應用。其次,VR 設備成本高,推廣難。目前,VR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VR 產品待改善之處較多,尚未大規模生產,產品成本較高,限制了 VR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服務的推廣。再次,VR 金融存在技術缺陷和安全問題。不論是在金融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VR 產品對人造成“眩暈”以及“空間模擬製約”等都是 VR 技術的固有問題。此外,因為金融行業的獨特性,VR 金融還存在用戶身份盜用、用戶隱私洩露、交易信息洩露等安全問題。最後,VR 金融尚無行業標準,通用性較差。產業發展初期,各廠商為爭奪標準制定權都在自身軟硬件體系架構下開發 VR 金融應用,這導致 VR 金融產品的通用性差,各平臺互聯性弱。在 VR 金融產品種類和應用範圍擴大後,這種互異性會制約 VR 金融的推廣和整合,成為 VR 金融發展的“瓶頸”。

四方面突破VR金融應用

目前來看,VR 金融的發展仍處於前期理論探討和初步試點階段,大規模投入與產業鏈佈局尚未展開。這也使得解決 VR 金融四大問題既有發展步驟上的緊迫性。

一是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明確 VR 金融定位。VR 金融的發展不能侷限於創造一種新形式產品,而應將 VR 作為一種改善金融服務質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革命性技術,把 VR金融作為實施“客戶導向”戰略的重要途徑。從縱向來看,VR 金融發展應當以點破面,找到 VR 金融應用突破口,其他後續跟進拓展 VR 金融市場,形成 VR 金融應用的功能系統。從橫向來看,隨著其他科技在金融領域的陸續應用,VR 金融平臺不大可能出現“應用孤島”的局面,VR 金融可以藉助其他金融科技改進提升自身,與其他產業相互促進。

二是豐富 VR 金融產品種類,拓展 VR 金融應用場景。 目前,VR 金融產品大多基於頭顯應用,產品類型較少,服務對象侷限。要實現 VR 金融的潛力,VR 金融將通過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開發更多應用場景來完善 VR 金融服務體系。

三是構建 VR 金融標準。VR 金融行業標準的建立將帶來極大的標準化紅利:首先,VR金融標準的建立將使各大 VR 金融平臺互聯互通,以增強 VR 金融產品的通用性 ;其次,標準體系的建立為各大金融平臺共同解決 VR 金融應用中的難題提供便利;最後,VR 金融標準體系的建立為 VR 金融產品批量生產,降低成本提供了條件。

四是我國需提升 VR 金融產研力度。我國金融機構抓住 VR 金融改造傳統金融的機遇需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正視與發達國家在 VR 金融應用方面的差距,密切關注 VR 金融領域的應用動態,加大研發力度;其次,我國金融機構應與 IT 公司及相關生產企業切實合作,研發通用的 VR 金融平臺,豐富 VR 金融應用場景。

未來,VR 技術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是大勢所趨,併為我們提供隨時、隨地、隨身且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為此,在逐漸享受金融科技變革帶來便捷性的同時,我們應當積極參與並推動 VR 國際標準的制定,取得這一領域的話語權,推動我國 VR 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文/楊 望 安 然 魏 宗 原刊於《當代金融家》2017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