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烈士何孟雄:龍華千古仰高風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牆外桃花牆裡血,一般鮮豔一般紅。”這首詩是為紀念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反動當局殺害的24位革命烈士而寫的。在這24位烈士中,有一位湘籍共產黨員——何孟雄。

何孟雄,1898年6月生,湖南炎陵人。他早年在長沙修業中學、湖南省立商業專門學校、湖南省工業專門學校等地方學習, 與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等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誼。

1919年3月,何孟雄入北京大學做旁聽生,受《新青年》為代表的新思潮的影響,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運動,成為北京大學學生運動的重要骨幹。在這期間,他在北京大學組織的同鄉會上認識了從長沙來北京讀書的繆伯英,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兩人相愛了。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何孟雄加入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不久,繆伯英經他介紹也加入了該會。同年11月,兩人一起加入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是全國最早的50餘名黨員之一。中共一大閉幕不久,何孟雄和繆伯英在北京結婚,被譽為“英”“雄”夫婦。這年秋天,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羅章龍任主任,何孟雄是領導成員之一和《工人週刊》的編委常委。年底,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何孟雄被選為首屆北京地委書記,兼任組織委員。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在此期間,何孟雄作為北方黨組織和工人運動的重要領導成員,參與發動和領導了京綏鐵路、開灤煤礦、唐山鐵路機車廠、正太鐵路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許多重大斗爭。

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9月,中共中央由武漢遷往上海,何孟雄也被調往上海,任中共江蘇省委委員,省農委秘書和省委巡視員。他上任不久,就協助省委制訂《江蘇農民運動工作計劃》,同年10月末,何孟雄以中共江蘇省委巡視員身分赴淮安、淮陰、漣水、泗陽等縣巡視,傳達中共“八七”會議精神,整頓黨的組織,恢復農民運動。12月,中共江蘇省委任命何孟雄為中共淮安特委書記,他按照中央與省委的指示,在淮安北鄉橫溝寺發動了農民秋收暴動。暴動失敗後,何孟雄起草並主持下達了《關於淮安北鄉農民暴動的批評和決議》等一系列文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糾正“左”傾盲動錯誤,使江蘇農民運動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此後,由於在對革命形勢分析和黨的戰略策略部署等問題上與黨中央負責人發生重大分歧,何孟雄遭到錯誤打擊,儘管如此,他依舊堅持真理,多次向黨遞交政治意見書。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與林育南等聯名發表反對王明的《告同志書》,旗幟鮮明地與王明“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31年1月,由於叛徒的告密,何孟雄不幸在上海被捕。2月7日,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實等20多位共產黨員,拖著沉重的鐵鐐,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隨著一陣密集的槍聲,為革命獻身的英雄們倒在血泊之中。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肖湘娜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