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規定,一些藥物在使用前必須做皮試,避免或減少藥物過敏性休克的發生。但是很多患者對皮試存在著許多困惑甚至恐懼,下面的一問一答希望能對有相同問題的患者有所幫助。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最近我扁桃體發炎,去醫院打吊針,醫生說用藥前需要皮試,請問什麼是“皮試”?

皮膚試驗(skin test)簡稱皮試,是在皮膚進行的體內免疫學試驗。當試驗抗原進入致敏者皮膚時,皮膚中結合有IgE的肥大細胞或致敏T細胞就會與試驗抗原結合,引發即刻型或遲髮型的皮膚超敏反應,即過敏。

最常見的皮試類型為I型變態反應皮膚試驗。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抗原(需要做皮試的藥物),經注射或劃痕後,可在10~20分鐘內引起紅腫反應,如青黴素皮試,異種動物血清皮試等。本試驗陽性者表示對該抗原過敏。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有哪些藥物必須要做皮試呢?

必須做皮試的藥物包括兩種情況:

一類是常規皮試藥物,包括青黴素類(注射和口服劑型)、鏈黴素、結核菌素、破傷風抗毒素血清、鹽酸普魯卡因、細胞色素C、有機碘造影劑、門冬酰胺酶。無論藥品說明書中是否說明要做皮試,這些藥物在使用前必須做皮試。

另一類是容易過敏的且藥品說明書中又要求做皮試的藥品(非常規皮試藥物)如:中諾嘉林(頭孢噻酚鈉;力芬也是頭孢噻酚鈉,但說明書沒有要求做皮試)、清開靈(凍乾粉針)、益替欣(頭孢替唑鈉)、糜蛋白酶、維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過敏體質者需做皮試)。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為什麼我注射的部位起了一個包?這是過敏的現象麼?

真相是,皮試的藥物是注射在表皮和真皮層之間。而表皮與真皮層之間分佈著各種組織,這些組織排列緊密,會使藥物吸收比較慢,因而鼓起一個皮丘。那麼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平時藥物注射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平常的注射是肌肉注射,肌肉組織相對疏鬆,藥物吸收也會相對較快。因此,不必擔心鼓起的小包,這是正常的反應。為了方便您的理解我們以下圖為例進行展示。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那麼皮試處出現哪些症狀可以判斷為對此藥過敏呢?

通常過敏現象為:皮丘隆起增大,出現紅暈,之後出現偽足,伴有癢感。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可能出現頭暈、心慌、噁心,甚至是過敏性休克。

上述過敏現象中提到的“偽足”是皮膚上出現的一種紅色線條,類似於昆蟲的腳的形狀,分佈在皮丘周圍,不太規則,長短不一致。

以上這幾種情況是遞進關係,也就是說最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過敏性休克,但是通常情況下,若出現紅暈,醫生便會高度懷疑皮試結果陽性,拒絕給患者用此藥。相反,如果以上幾種現象都沒有出現,那麼就可以判斷皮試結果陰性,也就是說可以進行注射。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我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藥物過敏,為什麼還要做皮試?

既往無過敏反應的患者,還需皮試的原因主要分為兩點:

①患者自身的原因

如果患者輸液後停藥三天,再次使用同種藥品,為何需要重新做皮試?

這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是隨著機體的反應不斷變化的,所以當停藥三天後身體對藥物可能出現不同的接受情況,免疫系統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也就是不管之前你有沒有過敏,之後都有可能過敏。

同一個人不同時間,不同狀態,對藥物的反應都可能不同,因此,只要不是連著使用,必須重新做皮試。

②藥物的原因

使用青黴素後的三天內,在另一家醫院使用青黴素,為何仍需皮試?

青黴素類藥物穩定性較差,其分解產物青黴烯酸和藥物中的雜質等會導致過敏反應,發生率一般在0.7%~10%左右。由於不同批次的青黴素中所含的雜質、分解產物的量不同,導致患者即使以前不過敏,再使用時也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因此藥物批號發生改變時,也需重新做皮試。

我們建議最好每次使用青黴素前都做皮試。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藥學的發展,藥物在使用上會越來越方便,如破傷風疫苗已發明出免皮試的劑型,我們也將在日後為大家講解分析相關的知識。以上就是本次我們為大家準備的皮試科普知識,祝大家身體健康,閤家歡樂!

審稿: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 方建國

大家好!給大家科普一下“皮試”的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